魏敏娟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是教師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為學生進行情境的創設,運用情境教學法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能夠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作為教師,應當提起足夠的重視。
關鍵詞:情境教學小學數學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4-011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4.058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數學的痕跡,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學,新時代的小學數學教學對教師與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需要教師教導學生數學理論知識,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基礎,更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與實踐,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運用情境教學法能夠引發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主動探索,作為教師,應當積極探索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應用的方法,為學生創設有效情境。
一、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認可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認可學生的主體地位非常重要。如果學生能擁有更多自主時間,可以發揮更多的能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部分教師覺得小學學生認知程度低,自我控制能力差,如果擁有更多的時間,課堂秩序會難以控制,但是這種情況在教師的耐心引導下可以有效解決。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多是以教師為教學中心,課堂由教師主導,教學計劃也是在教師感知下展開的。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可以讓課堂有序進行,省去很多管理麻煩,但是也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方面的主動性。并且由于教師掌握了大部分的課堂時間,學生會對教師形成很強的依賴性,一旦缺乏管理,學生會亂作一團。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還表現在面對困難問題時,學生不是想著通過自主思考解決問題,而是等著教師講授,這不利于小學學生思維的培養。此外,教學目標的完成往往是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斷定的,但是教師主導整個教學計劃,很難判斷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當認識到傳統課堂模式的弊端,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作為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而非知識灌輸者。
(二)課堂形式單一
傳統的課堂多是“一言堂”的形式,即教師在講臺上講授,學生在下面聽講,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交流,課堂形式單調,課堂氣氛沉悶。但是數學學習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與小學學生的思維認知不符,數學學習對學生來講有著一定的難度。有時缺乏必要交流,教師很難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程度。雖然教師可以依據教學經驗判斷學習過程中的重難點,但是這種方式收效甚微,并且不適合所有學生,導致課堂效率低下。而小學學生的專注力較差,在沉悶的課堂氣氛下,會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將注意力轉向一些其他方面,降低教學質量。在這種課堂形勢下,師生之間的交流多是通過點名回答問題實現的。但是由于教師在學生中有著權威性,學生總是害怕回答錯誤受到批評,所以這種方式也并不能讓教師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反而在不斷地提問中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進一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完全可以改變教學方式,還贏取學生的認可。以新穎的課堂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以此來改善課堂氛圍,提升教學質量。但是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往往會忽略課堂形式的重要性。
(三)教學內容枯燥
小學數學課堂內容都是圍繞教材進行的,教材多是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程度制作的,因此合理使用教材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提升學生思維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養成了對教材的依賴性。教學內容完全依據教材展開,導致課堂內容枯燥乏味,無法讓學生發現數學的魅力所在。而且對于教材的過分依賴,還會導致學生認為數學缺乏實際應用性,降低數學學習的認可度。但是,日常生活中隨處都透露著數學思想,只要運用得當,這些內容都可以為數學教學服務。但是一些教師并沒有積極探索,將實際生活與課堂教學融合。在教案準備過程中,只是依據教科書。誠然這些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但是教師忽略了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只有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學生才愿意更主動地投入學習過程中,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并且將實際生活問題應用于課堂教學中,還能幫助學生更靈活地掌握知識。所以教師應當改變對教材的依賴,多利用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升課堂內容趣味性,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效果。
二、情景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方法
(一)結合實際生活,創設生活化的情境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大到衛星發射、火箭升空,小到衣食住行、外出旅游,都有著數學的痕跡,數學貫穿在人們的生活中。在開展情境教學法時,作為教師,若是能夠以實際生活作為依據,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從學生感到熟悉的生活中的常識入手,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就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主動探索在生活中如何運用自身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最終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例如,在學習“公頃與平方千米”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搜集自己學校的占地面積,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學校的全景圖,向學生介紹,我們的學校占地面積大約是90000平方米,如果將平方米的單位換算成公頃,學校的占地面積大約是多少公頃?換算成平方千米呢?以學生最熟悉的學校為依據進行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討論之中,學習如何換算平方米、公頃以及平方千米。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自己家的大致面積,計算一下是多少平方米?又是多少公頃?結合實際生活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能夠掌握面積單位。同時生活化的情境還能夠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存在的數學知識,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地去探索周圍的生活,計算周圍建筑的面積,在不斷實踐中加深學生自身對知識的掌握,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
(二)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在小學階段,學生對周圍的事物有著極強的探索欲望,擁有主動探索的特點。若是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能夠利用好學生這一特點,讓學生能夠主動進行探索與學習,學習數學知識,就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結合數學知識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在情境中布置懸念,為學生留下有效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展開探索,進行自主學習,最終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與被動接受知識相比,主動探索得到的結論有更深的印象。并且在不斷的探索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得到很大的鍛煉,也能逐漸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這對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有很大的幫助。獨立思考習慣的養成能讓學生擺脫對教師的依賴,獨立去解決一些較為困難的問題。當學生可以自主完成一些較難的數學習題時,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探索欲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學會利用自身的教學經驗與周圍事物相結合,創設問題場景,提升課堂趣味性,讓學生發現數學學習的樂趣所在。
(三)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應用情境教學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教師也需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只有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其中,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會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如果單純地教導學生數學知識,學生會感覺到枯燥,課堂上容易分心,繼而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使得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下降,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將情景教學應用于數學教學中,可以降低課堂枯燥性。為學生創設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去結合這些情境進行學習,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之中,最終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情景教學融入了更多的生活情境,不會讓學生感覺數學脫離實際,而是會產生一種親切感。而這種感覺也會讓學生對較為抽象的數學產生認同,不再認為數學是脫離實際、沒有用處的學科,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在情景教學中,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會更高,繼而會與教師產生更多的交流。通過問答或是主動發言等形式可以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融入更多有趣的生活情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可以形成良性循環,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學習能力會不斷提升,教學質量也會不斷改善,最終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小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也要利用自身的教學經驗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提升教學效果。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往往由教師主導課堂,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發揮。并且由于課堂形式單一,課堂內容單調,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這些因素也導致教學質量低下,教學目標難以達成。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合理利用情景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的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學習與探索。情景教學法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作為教師,應當不斷地探索,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情境教學的方法,以學生為本創設有效情境,進而讓學生養成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肖文昌,劉永建.建構主義理論下的數學情境教學探討[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7(2).
[2]位俊.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有效應用策略[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2).
[3]李振明.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市場,2015(20).
[4]陳美藩.淺談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6(34).
[5]宋磊.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智庫時代,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