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
摘 要:步入“互聯網+”時代,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推動本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發展。“互聯網+家校共育”模式是新時代教育改革創新的新模式,有利于進一步加強學校和家庭之間的聯系,密切教師和學生家長的溝通,建立起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互聯互通的橋梁,為學生的健康生活和快樂學習提供有力的保障。
關鍵詞:互聯網+;家校共育;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4-01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4.094
“互聯網+家校共育”教育模式擴寬了家庭和學校之間溝通的渠道和途徑,使得家校溝通更為順暢,促進了家校共育工作的快速發展,為實現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協調同步提供便捷的平臺。
一、推行“互聯網+家校共育”模式的意義和作用
學生所受的教育不僅僅包含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以往的教育發展過程中,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往往是脫節的,人們只注重學生的學校教育,而忽略了家庭教育,造成學生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到位。而“互聯網+家校共育”模式的出現,可以加強學生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溝通,便于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從而在課下加強監督和輔導,解決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學生健康快樂地學習和成長。
二、“互聯網+家校共育”開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互聯網+家校共育”模式落實不到位
目前“互聯網+家校共育”模式得到一定的發展,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貫徹落實不到位的問題。許多家長對這種教育模式缺乏深入的了解,在和學校配合方面欠缺積極性,家校共育工作得不到有效的開展和落實,實施效果不佳。比如,一些家長雖然加入了班級交流群,但很少關注群里的消息,也極少在群里發言,“互聯網+家校共育”的效果不明顯。
(二)許多家長“互聯網+家校共育”的觀念淡薄
在“互聯網+家校共育”實施過程中,很多家長對它認識不深刻,認為“互聯網+家校共育”模式就是簡單的教師通過微信群或者QQ群向家長發布信息和通知,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意義了。因此,家長對“互聯網+家校共育”的認識和理解只停留在淺顯的層面,缺乏明確的觀念。
(三)“互聯網+家校共育”的任務較多較重
從實際情況來看,要促進“互聯網+家校共育”的高速發展還有很多任務要做。一方面需要更加豐富的互聯網資源以及更加便捷的互聯網交互平臺作為支撐,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家長和教師對這種模式的認識,可謂是任重道遠。
三、開展“互聯網+家校共育”實踐的策略和方法
(一)增強教師和家長的觀念,推動家校共育發展
1.對教師和家長進行理論培訓,增強家校共育理論觀念。提高教師和家長對家校共育的正確認識和理解是順利開展“互聯網+家校共育”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學校要經常組織和開展家校共育的理論培訓和講座,培養并樹立起教師和家長積極進行家校共育的理念,提高教師及家長對家校共育的重視程度。首先要加強對家長的培訓,學校每年應定期組織家長開展相關的理論講座,引導家長提高對學生家庭教育的重視,加強和教師的交流溝通。同時,學校還要加強對教師的理論培訓,組織教師學習相關的理論和知識,提高教師對家校共育重要作用的認識,增強教師探索“互聯網+家校共育”途徑和方法的積極性,提高教師進行家校共育工作的素養和能力。
2.利用互聯網建設家校共育講堂。學校可以利用互聯網的便利性建設一個互聯網家校共育講堂,便于教師和家長在業余時間學習相關的理論和知識,提高家校共育的有效性。增強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協同配合,幫助家長樹立科學育兒的觀念。利用網上講堂把先進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教授給家長和教師,為順利開展家校共育工作提供更多的理論支撐,促進家校共育的順利開展和健康發展。
3.建立一套有效的表彰激勵機制。學校可以每年評選出一些在家校共育教學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家長和教師,進行獎勵和表彰,樹立家校共育的典型和榜樣,提高全體教師和家長對家校共育的重視程度,增強家校共育觀念,推動家校共育的進一步發展。
(二)拓寬家校共育的路徑和渠道
1.建立家校共育委員會,并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教師可以以班級為單位,每年選舉出新一屆的家校共育委員會,挑選出在家校共育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家長組成家校共育委員會的成員。家校共育委員會的成員和教師一起指導其他家長進行家校共育工作,給班級中的家長講解最新的家校共育的理念和知識,提高家長對家校共育工作的認識,增強學生家長在家校共育工作中的積極性,促使家校共育工作的有效性。家校共育委員會的建立有利于家長積極參與家校共育工作,提高家長的配合度,加強對學生的家庭教育,進而促進家校共育工作的發展與落實。
家校共育委員會在每年的固定時間召開座談會,共同探討和交流家校共育工作中新的策略和方法,互相交流家庭教育經驗,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2.通過微信、QQ等平臺開展家校共育。隨著互聯網的深入發展,微信、QQ等即時通信工具發展迅速,幾乎每個網民都有自己的微信號或者QQ號,教師可以組織家長建立一個家校共育群,在群里及時分享學生在學校的一些精彩表現,讓家長知曉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提高家長參與家校共育的積極性。家長隨時隨地都可以通過家校共育群了解和獲知孩子在學校里的學習情況,并及時和教師進行溝通,提高家長對孩子學習情況的了解,幫助孩子更好地進行學習。同時,學生也可以在微信群或者QQ群里展示自己的作業,互相交流學習心得,共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存在的疑惑等。
3.借助翼校通實施家校共育。翼校通平臺是信息化時代應用于教育系統的一款非常好用的信息交流互動平臺,它可以實現家庭和學校之間更加方便的互動和溝通,推進家校共育工作更好地開展。教師可以通過翼校通平臺方便快捷地發布班級通知,進行日程點評以及作業布置等。翼校通平臺還可以上傳照片,因此教師可以把學生的一些精彩瞬間進行拍照并上傳到翼校通平臺上,這樣家長就可以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了。通過翼校通建立班級日志以及照片墻,能夠加強教師和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同時,翼校通平臺還支持視頻講課,因此教師可以借助翼校通平臺對學生進行視頻講課,指導學生做好課程的預習和復習。
除此之外,因為翼校通平臺有電腦和手機兩個終端,學生和家長無論是通過電腦還是手機都可以登錄翼校通平臺,解決了一些家庭沒有電腦帶來的不便等問題。由于智能手機的普及率更高,家長和學生用手機就可以及時和教師實現有效的溝通交流,極大地方便了家校共育工作的開展和實施。
(三)通過家校共育日志來進行家校共育的完善
為進一步提高家校共育工作的實效性,方便家長之間互相學習和借鑒優秀的教育經驗,教師可以建立家校共育日志來完善家校共育工作。家校共育日志在每個學生家長手中傳遞,分享和學習各自寶貴的教育經驗,啟發學生家長不斷完善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提升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在家校共育日志中,每個學生家長都可以將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經驗教訓以及寶貴經驗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學習。同時,學生家長還可以將自己想對孩子或者教師說的話記錄在家校共育日志中,教師方便時進行一一回復,增進教師和家長以及學生和家長之間的了解,推進家校共育工作的開展。家校共育日志是對互聯網平臺的一種有益補充,可以更好地對家校共育的經驗進行沉淀,推進家校共育工作的完善。
1.定期家訪,建立家校共育統一戰線。教師每學期要有針對性地選取一些家庭進行家訪,這不僅有利于增強對學生家庭情況和狀況的了解,還能夠增進教師和學生家長的交流,方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協同開展,真正建立家校共育統一戰線。
2.定期舉辦家長會,解決家校共育中存在的問題。在家校共育開展過程中,難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僅僅通過互聯網的途徑解決問題的效率不高,因此定期舉辦家長會來解決家校共育中存在的問題非常有必要。通過家長會,教師和學生家長可以面對面地進行交流和溝通,有什么問題可以當面解決,提高了解決問題的效率,是對互聯網模式下家校共育工作的補充和完善,有利于進一步推動“互聯網+家校共育”模式的發展。
3.加強家校良性互動,共同見證家校共育成果。(1)學校積極開展家長走進課堂、走進管理等活動,加強學生家長對學校教育的了解,提高家長對學校教育的認可度,增強家長參與家校共育工作的積極性。(2)教師可以邀請在某方面具有專業性或者特長的家長走進課堂給學生講課,豐富學校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促進家校共育的發展。(3)組織家長和教師一起見證學生的重要時刻。比如,邀請家長參與學生的入學儀式或者頒獎典禮,讓家長和學生一起享受獲得榮譽的快樂。(4)組織和邀請學生家長參與學校的一些大型活動。比如,六一文藝匯演、元旦晚會等等,讓家長和學生一起參與節目的編排和表演,讓父母參與并感受孩子的成長。(5)讓家長和學生一起參與公益和安全教育活動。比如,在學校舉辦的一些消防安全教育活動中,學校就可以邀請家長一起參加,促進家長和學生的共同學習和成長,同時推動家校共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李治剛.“互聯網+”時代,城郊小學生家校共育實踐研究[J].小學科學(教師),2017(4).
[2]黃錦錦.論互聯網在家校共育中的有效應用[J].成才之路,2017(26).
[3]肖曉鋒,劉紀龍.“互聯網+”背景下的農村中小學家校共育發展方向[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