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欣
【摘要】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使得農業時代愈發趨向于機械換人,但目前農用機械與農藝的融合發展還存在一些瓶頸,有必要深入探索其融合發展對策。基于此,本文重點分析農用機械與農藝的融合發展的地形地塊散亂、推廣資金受限、技術改進成本制約、傳統生產模式占主導四方面瓶頸,繼而提出聯系地方地理特征合理布局、加強推廣資金支持、整合農用機械與農藝技術等措施,以便促進農業機械與農藝更好地融合發展。
【關鍵詞】農用機械? 農藝? 融合發展
1、引言
農藝重在研究農業生產中農作物的生長周期與生長原理,其中涵蓋農作物種植、育種、土壤性質、肥料施用、農業病蟲害防治、農用器具使用、農田水資源分配、農產品收獲與粗加工、農業生產等知識。農業發展帶動農藝由農業種植指導分化為農業經濟、農業環境、農業水利、農業氣象學、農業機械工程等諸多農業學科。農用機械即農業生產中使用的機械設備,常見的有拖拉機、收割機、以及土地平整機械設備等。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使傳統農業生產格局變化深刻。未來的農業生產將徹底進入機械換人時代,農業生產對農用機械應用依賴越發明顯,機械化程度高低已直接影響農業生產意愿,影響到農業生產穩定,農用機械、農藝日益成為現代農業發展中緊密聯系、相互促進的重要因素。因此,推進農用機械與農藝融合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種必然選擇。它對加快農用機械化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業現代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農用機械與農藝融合發展的主要瓶頸
農業高產優質良種的推廣應用,對農用機械作業要求越來越精細,迫切需農用機械與農藝融合發展,解決一些作物品種培育、耕作制度、栽培方式不適應農用機械作業的要求,加快改變農民種植、養殖習慣,促進標準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但是,目前來看,農用機械與農業的融合發展,還存在下述瓶頸。
2.1地形地塊散亂阻礙了農用機械與農藝的融合
當前,農村地區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迫切需要高效整合的農藝與農用機械技術用于農業生產,但是,農村地區耕地結構、地形散而亂,不利于農藝及農用機械技術的推廣普及,這樣的現實問題必須要加以改善。
2.2農藝技術與農用機械不能完全匹配
目前來看,受推廣資金所限,農藝技術與農用機械還不能夠完全匹配,繼而表現出融合發展度不足的問題。一些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經濟實力有限,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購買特定的一些農用機械,以致于農藝技術雖然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是農用機械具卻并不完全配套,從而使得農藝技術沒有辦法完全施展出來,導致農用機械、農藝融合應用的效果不佳。
2.3農用機械技術改進與農藝改進失衡
技術改進成本制約導致農用機械農藝運用不均衡。比較農藝技術改進,農用機械性能改進需要投入成本大。這樣在實際生產作業過程中,難免存在農藝改進運用普遍,而農用機械改進應用欠缺的情況,而這兩者的發展不平衡,將不利于農用機械農藝融合推進農業生產。
2.4傳統的耕作觀影響農用機械農藝融合效果
當前,農用機械在廣大農村地區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普及,這使得農藝改革成效逐步顯現出來。但是,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業生產者因為對農用機械欠缺了解,特別是對于農用機械對于農藝效益的促進作用了解不深,從而導致依然沿用傳統耕作模式,依賴過往經驗,對于先進的農用機械農藝技術則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排斥,以致于阻礙了農用機械與農藝的融合發展。
3、農用機械與農藝融合發展的舉措
3.1因地制宜實現農用機械與農藝的深度融合
農田是農用機械作業的環境,農技應用的條件。不同地區的地形、氣候、土壤等條件均會存在一些差異,農用機械同農藝的融合發展過程中,要考慮這些因素,并因地制宜地實現農用機械與農藝的深度融合。如,針對地形相對繁瑣的地塊,出于擴大農用機械作業范圍考慮,有必要對地塊進行修正;再如,針對不同土壤特點,要選用不同的農用機械和適宜的栽種作物,從而滿足農藝作業要求,提高作物的產量。此外,還要加強農田整治力度,推進標準田建設,確保農用機械不會破壞耕田營養層,最大地發揮農用機械應用效益。調整農田耕種寬度,滿足農用機械具耕作要求,確保農用機械直接進田作業。
3.2加強農用機械與農藝技術的整合
農用機械農藝融合,無非兩個渠道,一是農用機械順應農藝,二是調整農藝順應農用機械,無論哪個渠道著手,都存在不小的難度,都需要整合兩者的功能,以實現有效融合。那些本地推廣普及的農用機械具,性能改良難度較大,則要從本地農藝技術自培育、播種、收割、耕種等環節優化,調整農藝模式適應推廣農用機械具,實現低投入、高回報、創效益。
3.3按農業生產特點推進農用機械農藝技術改進
針對農作生產特點合理規劃農用機械具,實現農用機械與農藝的統一,以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生產。為此,應走向基層做好調研,農用機械部門根據生產要求研發新農用機械設備,配合農業部門調整優化農藝技術,形成實用、高效的農業技術系統。如:以高效節能為技術突破口,對施肥、灌溉等機具調整,推進綠色生產。以低投入、高收益為技術突破口,將秸稈還田、機械插秧等技術整合到地方農藝技術中,以獲得生產投入高效益。
3.4加強先進農用機械的宣傳推廣與運用
擴大農用機械農藝融合滲透度,離不開技術人員的宣傳造勢,以此確保更多的農業生產人員掌握改進的技術。加強示范田推廣建設,擴大農藝農用機械融合效益影響面,提升農業生產力水平。同時,有關政府部門還要加大農用機械銷售公司的整合力度,避免出現不良商販售賣劣質、高價農用機械具的情況。
4、結語
農藝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支撐,是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決定力量,而農用機械是農藝的物化和重要載體,二者的技術最終都將相輔相成地運用于農業生產過程中,只有二者有機融合,才能使農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孫麗麗,徐純杰.淺談農用機械農藝相融合的發展趨勢?[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10):134.
[2]王計新.堅持農用機械與農藝融合,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的實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03):41.
[3]徐喜龍.農用機械與農藝相融合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種子科技,2019(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