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彰顯人類不斷進取、追求卓越,是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體育盛會。歷經百年,有三屆奧運會被取消,因為年代久遠,已逐漸被人們忘卻了。
1912年,第五屆瑞典斯德哥爾摩奧運會成功舉辦后,國際奧委會召開會議,確定第六屆奧運會舉辦地,德國的柏林、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等6個城市參加競爭。國際奧委會主席顧拜旦希望德國承辦具有和平色彩的奧運會,以轉移其軍國主義侵略意識。當時歐洲戰云籠罩,第一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然而,顧拜旦相信,如果把奧運會設在柏林,德國人的注意力就會轉到運動會上去,可能消彌一場大戰。匈牙利了解顧拜旦的苦衷,放棄了在布達佩斯舉辦的要求,柏林成功地取得了奧運會的舉辦權。

1916年德國柏林奧運會會標

1940年日本東京奧運會會標
德國人的夢想即將實現,因此興奮異常,興修場館,積極籌辦。可是,1914年7月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迅速蔓延,徹底打亂了顧拜旦的設想以及國際奧委會的計劃,大部分歐洲國家都卷入了戰爭。顧拜旦和國際奧委會的同仁們不得不做出決定:原定在柏林舉辦的第六屆奧運會停辦,但按古希臘文化傳統,奧運會的屆數照算。因為此次戰爭,國際奧委會總部被迫由法國巴黎遷到瑞士小城洛桑。
1936年,第十一屆奧運會在德國柏林舉辦期間,國際奧委會討論了第十二屆奧運會的承辦問題。當時提出申請的有日本的東京、芬蘭的赫爾辛基、意大利的羅馬、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巴西的里約熱內盧、愛爾蘭的都柏林、加拿的大多倫多、瑞士的洛桑和希臘的雅典,隨后英國倫敦、加拿大蒙特利爾也提出了申請,總共達14個城市。經過幾輪投票,東京以37票獲勝。在柏林奧運會的閉幕式上,國際奧委會宣布下一屆奧運會舉辦城市是東京。日本舉國沸騰,當天晚上各地都在燃放煙火以示慶祝。
在柏林奧運會上,日本運動員獲得了6枚金牌,在32個參賽國中名列金牌榜第8位。這樣的成績使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帝國的期望更加強烈。看到納粹德國在柏林奧運會上展示國力,日本也渴望登上奧運會舞臺顯示國力強大。日本申辦成功后相當興奮,表示一定如期辦好奧運會。隨后,第十二屆奧運會確定1940年9月21日至10月6日舉行,日本開始建設奧運場館,投入巨大。
東京建設奧運場館之初,就遭到了日本軍方的反對。軍方認為應該把有限的資金投入軍隊,舉辦奧運會沒有任何意義。日本軍國主義思想十分強勢,不過日本奧委會據理力爭,還是得到了資金。經過計算,這些錢雖然不夠把奧運會辦得十分體面,但還是夠用的。
日本軍國主義的野心膨脹,獲得奧運會舉辦權僅一年后,就露出了侵略擴張的戰爭牙齒。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隨著戰線拉長,代價愈加沉重,日本在戰爭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經濟壓力極大,國內民眾維持正常生活很吃力。日本籌辦奧運會壓力巨大,雖有意放棄,但是始終放不下臉。此時,中華全國體育救亡協會成立,立即致函國際奧委會和奧林匹克組織的46個會員,揭露日本侵略中國的真相,呼吁取消在日本舉辦第十二屆奧運會。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喪心病狂地制造了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令國際社會感到憤慨,抵制東京奧運會的呼聲更加強烈。1938年,在埃及開羅舉行的國際奧委會大會上,中國代表團提出強烈抗議。日本從1931年就開始入侵中國,而奧運會是象征和平的盛會,怎么能讓一個侵略國家來辦?但英美等國都不想得罪日益驕橫的日本,在會議上集體啞火。
中華全國體育救亡協會繼續呼吁各國抵制東京奧運會,要求剝奪東京奧運會的主辦權。開羅會議后不久,日本加快了戰爭步伐,舉辦奧運會已經無足輕重。在軍方壓力下,日本奧委會代表嘉納治五郎宣布日本無法舉辦第十二屆奧運會。
國際奧委會如釋重負,很快決定由芬蘭的赫爾辛基接辦1940年奧運會,并致函正式邀請中國參加第十二屆奧運會。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已經同國民政府一起西遷重慶,聞訊后立即召開董事會議。
國際奧委會委員王正廷時任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會長,他在會上激動地說:“在我國進行艱苦卓絕的抗戰期間,中國代表團如能舉旗出現在奧運會的賽場上,這對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和我們抗戰軍民來說,將會是多么大的鼓舞!”

1940年東京奧運會宣傳照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芬蘭也卷入了戰爭。1940年1月1日,芬蘭通知國際奧委會放棄主辦權。國際奧委會只能宣布取消這屆奧運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國際奧委會還選定了第十三屆奧運會舉辦地。提出申辦的有英國的倫敦、希臘的雅典、匈牙利的布達佩斯、美國的底特律、瑞士的洛桑和加拿大的蒙特利爾6個城市。1939年7月在倫敦召開國際奧委會年會,英國倫敦申辦成功。不過,英國人只高興了兩個月,9月初歐洲大地燃起戰火,經國際奧委會協商,一致認為應該取消這屆奧運會。
當二戰結束,和平的鐘聲終于敲響時,整個歐洲已成一片廢墟。長達6年的戰爭給全世界帶來了毀滅性打擊,也給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帶來了深重的影響。
1948年是二戰結束后的第一個奧運年,曾經獲得第十三屆奧運會舉辦權的英國倫敦成為第十四屆奧運會主辦城市。德國和日本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侵略國,被剝奪了參賽資格。中國奧運代表團由王正廷帶隊,遠渡重洋,33名運動員參加了5個項目的比賽。
兩次世界大戰,使本應在1916年、1940年、1944年舉辦的三屆奧運會成了空白。這期間,許多優秀的奧運選手戰死疆場,人們把這幾年稱為奧林匹克運動史上最黑暗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