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宇

正當諸多體育賽事紛紛因為疫情停擺之際,司法機關倒是為體育媒體送來了最新的報道素材。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一份判決書中,撤銷了此前對邁克爾·喬丹不利的一審二審判決,并且要求國家知識產權局對喬丹體育擁有的第6020578號“喬丹及圖”商標重新做出裁定。
眾所周知,邁克爾-喬丹向喬丹體育提起訴訟以來,始終得到輿論的堅決支持。因此,在上述判決內容公布后,很多人將此視為“籃球之神”的絕對勝利,并且為山寨品牌終受懲處而奔走相告。很多人已經開始展望,輸掉這場官司之后,喬丹體育是否必須放棄這個長期混淆視聽的品牌,以及需要何種程度的巨額賠償。
但事實可能會令不少人感到失望。本次判決對邁克爾·喬丹以及喬丹體育的影響力,可能遠比大家想象得要低。實際上,邁克爾·喬丹從2012年開始維權行動以來,先后向喬丹體育擁有的幾十個爭議商標提起了訴訟。本次案件涉及的第6020578號商標,只是眾多爭議商標中的一個,而且是相對次要的一個。
大家需要了解的是商標申請本身分三四十個類目,不同企業可以在每個類目下申請不同的商標。哪怕在同一個類目下,根據文字與圖案的不同組合,又可以分成多個不同的商標。第6020578號商標是喬丹體育在2007年防御性注冊的,也就是在公司已經使用“喬丹”系列商標的情況下,為了避免其他人通過變更組合的方式搞“山寨”,又主動申請了一個與原有商標比較近似的新商標。本次將被撤銷的其實只是這個相對無足輕重的防御性商標。
所以,就在最高院判決引起外界關注之后,喬丹體育立即發布說明,表示自從2012年以來,邁克爾·喬丹總共向喬丹體育擁有的78件商標提出爭議,喬丹體育贏得了其中74場訴訟。本次敗訴的標的屬于剩余4件注冊時間未超過5年的商標,不會影響到喬丹體育使用其他商標。
在以上聲明中出現了“5年”的概念,這是因為《商標法》第四十五條規定,自商標注冊之日起5年內,在先權利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商標評審委員會宣告該注冊商標無效。反過來說,如果權利人沒能在爭議商標注冊之后5年內正式維權,即便有理也無法獲得法院的支持。
這也正是導致邁克爾·喬丹屢戰屢敗的關鍵之一。在以上提及的系列案件中,有時法院已經認可了喬丹體育一方侵權的事實,但由于已經超過5年時限,所以不支持邁克爾·喬丹的訴訟請求。至于本次勝訴,則是因為6020578號商標的注冊時間是2007年,邁克爾·喬丹提起訴訟時剛好沒超過5年,所以成為難得的勝訴案例。
看完以上分析,很多體育迷的情緒或許會從最初的興奮轉為沮喪,感嘆于法律最終仍未能為邁克爾·喬丹主持公道。但是,本次系列庭審所具有的意義不只是勝敗本身,也是對國內體壇乃至整個商界的一次全面普法,厘清了很多與知識產權有關的概念。
在最高院的這份判決書中,認為爭議商標侵犯了邁克爾·喬丹的姓名權,至少讓喬丹體育之前所謂“南方草木”的解釋失去了法律依據。在庭審過程中,邁克爾·喬丹一方的律師曾經有過精彩發揮,那就是通過紙板展示證明喬丹體育所使用的商標與邁克爾·喬丹的某張圖片完全契合。但是在這份判決書中,并沒有支持邁克爾·喬丹一方認為商標侵犯肖像權的觀點,原因是圖案沒有體現喬丹個人的面部特征,不具有可識別性。
如果人們暫時撇開對邁克爾·喬丹的支持以及對于喬丹體育的厭惡,僅從法律本身來看待上述內容,其實能夠得到不少有價值的結論。尤其對體育產業的從業者們來說,發生在邁克爾·喬丹與喬丹體育之間曠日持久的訴訟戰爭,可以被視為源源不斷地提供各種法律教材。當更多人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之后,相信中國體育產業的規范化程度也會攀上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