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云
地方人大是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制度平臺,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有其獨特的作用。
首先,堅持黨的領導是基層人大推進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證。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在新時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也是國家現代化和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廣州市天河區人大自覺接受黨委領導,嚴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專門就召開人代會、建設廣東省縣級人大示范點、廣州市預算聯網試點等重大事項向區委請示報告。堅持黨管干部原則與人大依法任免相統一,確保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地方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市、區委關于加強人大工作的部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從硬件、組織、制度、能力等方面加強建設,切實解決自身建設存在的問題,推動新時代天河區人大工作再上新臺階。
其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基層人大推進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生命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作為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來自人民、代表人民、服務人民。人大工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人大全部工作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做好人大工作。天河區人大堅持富民優先、民生為重,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人大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抓住重點,強化監督,著力解決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持續關注城市居民公共服務、勞動保障、居家養老、就醫出行等問題,保障了群眾的切身利益。經市、區兩級人大代表十多年堅持不懈的呼吁,東北部地區居民“用水難”問題得到解決。通過專題調研、組織代表視察、聽取專題匯報等多種形式,督促區政府大力完善公共衛生服務政策,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構建和完善,加快紅十字會醫院改擴建,東北部地區“看病難”“入學難”問題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在開展各項工作中,天河區人大注重保障和有序擴大公民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始終將人大工作根植于人民群眾之中,在討論決定有關重大事項、開展監督工作、執法檢查時,廣泛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真正做到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努力為民解憂排困,扎實推進人大工作的公開化、民主化。進一步暢通民意表達渠道,引導代表積極開展政策宣傳、釋疑解惑、化解矛盾等工作,當好黨和政府密切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當好“政策宣傳員”和“群眾代言人”,努力營造和諧民風,全力維護社會穩定,使人民獲得感和幸福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
再次,堅持依法辦事是基層人大推進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準則。憲法和法律是人大及其常委會開展工作的依據,人大工作絕不能偏離這根準繩。人大工作有方方面面的具體內容,但都離不開依法辦事這一條。人大工作不斷開拓進取,新的工作形式、工作方法日漸增多,但終歸是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行使職權。這就是人大工作的一個鮮明特點,也是人大工作的根本性原則。天河區于2012年開始在廣東省率先實行參與式預算審查監督,受到全國人大和省、市人大的肯定以及各地人大、專家學者的關注。幾年來,天河區人大在“實”和“效”上下功夫,不斷探索實現從預算到決算全過程閉環監督,凸顯天河亮點。一是建立健全機制。先后出臺參與式預算審查監督和預算聯網監督辦法,明確“三審制”(預審、初審以及終審)的時間節點和參加人員及審查內容,使參與式預算審查監督工作有章可循。二是實現閉環監督。預算通過后,年中還將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跟蹤調研,并將人代會專題審查部門的決算納入常委會審查重點,加強對審計查出問題整改落實情況的跟蹤監督,從而形成從預算編制、執行、調整,到決算的閉環監督。同時,將績效理念融入預算編制、執行、調整、決算各環節、全過程,凸顯財政支出的績效性。三是強化專題培訓。采取全體代表培訓與各街道聯組“種子”代表培訓相結合方式,使代表在審議時想言、敢言、善言。2019年5月,組織常委會全體組成人員和部分代表開展預算監督專題培訓。四是整合工作力量。把監督“財”和“事”結合起來,各工委主任任組長,財經工委統籌,共同做好預算決算的審查監督工作。五是“線上”“線下”結合。“線上”運用聯網監督系統及時分析存在問題,“線下”各工委結合存在問題開展專題調研監督,加強預算執行跟蹤監督。六是借用“外腦”智庫。設立財經咨詢專家庫,讓專家學者更廣泛和深入地參與預算監督的各個環節,借用專家的力量來提高審查監督能力。七是加強理論研究。委托中山大學在總結天河區參與式預算審查監督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理論上的深化研究和實踐經驗上的梳理剖析,為開展參與式預算審查監督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作者系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