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聞艷
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要求國有企業加快轉型升級,通過管理提升來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通過合理配置企業資源提高資產運營效率。預算管理作為企業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以支撐戰略為根本出發點,以業績目標為工作導向,對企業的全部經營活動進行預算管理,為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奠定基礎。但是,國有企業的預算管理還存在諸多不足,尤其是在實行財務共享模式以后,如何提高預算管理工作的質量,完善預算管理體系和流程,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一、 財務轉型下預算管理的重要意義
隨著財務共享時代已經到來,企業的財務工作不再只是簡單的做賬,財務的轉型勢在必行。轉型后的財務,需要從企業戰略高度看待財務管理問題、分析財務狀況,把握經濟走勢與宏觀經濟分析,運用公司治理與財務運營等知識,對企業風險進行有效控制與防范,參與經營決策,協助企業管理者掌舵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有效支持公司的價值創造。其中,預算管理是財務管理最基本、最有效,也是最有權威性的管理方法,是財務管理的中心工作,在轉型背景下做好預算管理有十分重要意義:
1.預算管理是實現業財融合的“導航儀”。預算管理要求“以業務為先導,以財務為協同”,因此業財融合是企業預算管理的邏輯起點;企業實施預算管理,“將預算管理嵌入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各個領域、層次、環節”,反過來則可以促進企業業務與財務進一步融合與協同。財務轉型中,需要財務人員深入到業務的前端,融入到業務活動的全過程,更好地了解業務的需求,用財務專業的方法幫助業務更好地編制預算,提高預算管理工作中做出決策判斷的有效性。
2.預算管理是實現企業戰略的“助推器”。預算管理在借助分析過去的基礎上,設定企業未來的方向與目標,再關注實際運行效果,全面指導經營活動,實現企業資源最佳配置,降低企業運營風險,幫助企業獲取利潤,適應財務轉型后的精細化管理。在當今財務轉型的大背景下,預算管理作為重要的管理會計工具,是企業管理的約束性機制,對落實企業戰略計劃、實現企業戰略目標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預算管理是企業資源優化配置的“指揮棒”。預算管理作為一種企業資源配置方法,以資源為紐帶建立不同行動計劃之間的邏輯關系,通過完善預算編制與執行、控制與考評過程,實現對企業人力、財力、技術、業務流程的優化整合。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預算編制方法陳舊。國有企業的預算編制方法,往往只是在對歷史數據的基礎上做一些增減變動,并沒有系統性、邏輯性,導致了預測的局限性。同時很少根據市場變化、業務實際情況及時更新預算管理方法,導致預算編制的準確性不高,無法適應內外部企業環境,這樣無形中讓企業處于更加不確定的風險之下。同時,各部門對基礎管理的工作不夠了解,對各部門資金的變化情況不清楚,基礎數據準確性差;預算審核方法不夠科學,由于缺乏對業務的真實了解,沒有將業務和財務信息融合,無法提供專業的判斷,使得做出的預算判斷缺乏科學性和說服力。
2.預算考核流于形式。預算對于企業的經營起著重要的作用,企業的管理者在對預算編制也是非常重視,一般提前半年就開始著手第二年度的預算編制。然而,在預算下達、分解完成后,認為預算差不多已經完成,到預算執行階段,就開始放松警惕。預算執行過程中,只是簡單的事后預算執行反饋,忽略了事前控制、事中監督兩個重要環節。在年底的預算考核時,也僅僅對數據進行簡單匯總,重預算結果而輕預算過程,沒有實質地考核出真正的預算效果。
3.預算信息化水平不高。企業的預算系統多樣化,水平也層次不齊。大多數系統僅限于預算流程上的操作,對預算執行的監控力度不夠,并沒有將預算控制嵌入到企業的財務數據中,不能實現及時動態更新,同時也起不到預警和事前控制的作用。同時,對企業管理中的預算分析功能也實現不了,無法幫助企業作出科學的決策。
4.預算制度體系缺失。目前,企業都制定了預算管理的相關制度和辦法。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嚴格按照制度規定的要求和步驟完成的情況較少,制度規范流于形式,對實踐沒有監督和指導作用。同時,預算管理缺乏統一的科學財務指標體系,既無法客觀反映業務資金需求,體現業務間的差異性,更無法科學有效地分配業務經費。而且,預算管理各職能部門權責劃分不清,部門間缺少協作關系,影響了預算執行力度。
三、完善預算管理的措施建議
1.更新預算管理理念,建立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目前,全面預算管理已經成為現代化企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模式,在經營管控工作中起指揮棒的作用,在財務轉型中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其核心在于“全面”,需要全員參與、全部資源統籌、全過程管理。因此,在財務轉型中,推行全面預算管理理念,必須領導者大力推動,全企業上下全力配合,積極推動財務預算管理。
2.積極參與業務預算管理,強化業財融合。財務部門在參與業務管理工作中,財務人員應全面發揮自身的專業知識,根據企業中業務項目的具體發展情況,制定比較詳細的計劃,為企業中戰略目標可行性、業務項目的預算管理以及實際運行狀態都進行全面掌控和監督,采取全面跟蹤分析的方式,為企業的正常運營,提高財務分析的效果,優化企業的資源配置。
3.改進預算編制方法,提高預算精細化水平。改進傳統的預算編制的單一方法,在預算管理中,應統籌市場經濟發展情況,構建完善的財務預算管理體系,有效增強企業的財務預算控制能力。將歷年數據和行業數據指標進行橫縱向綜合考慮,細化預算指標,同時囊括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加強數據集中管理,確保相關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和科學性,并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為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提供導向。
4.完善預算考核機制,激勵預算執行力度。在相當程度下,企業的考核方式直接決定了企業發展的導向,需建立科學的預算考核評價體系。在考核機制中,將預算全過程納入考核體系,加重預算考核比重和力度,綜合采用財務和非財務指標,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有利于激勵預算的執行力度,提升全員的預算管理意識。制定有效獎懲措施,加強員工對企業財務預算管理工作的認識,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財務預算執行的實效性。
5.加強預算管理信息化建設,提升預算編制效率。轉型過程中的預算管理,關鍵是企業的戰略分析,需要有足夠的信息和數據支持。積極運用信息化的工具,完善和綜合各項系統的財務數據,將財務人員從手工數據整理中解脫出來,保證預算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同時,運用互聯網、云平臺等先進信息技術,將企業業財數據共享和連接,為企業戰略發展創建一個全面的信息化財務環境,為企業戰略決策科學性提供可靠保障。
當今社會已經步入了數字化和信息共享時代,財務全面轉型勢在必行,預算管理應主動適應財務轉型,服務企業戰略,以創造價值為導向,借助先進技術建立信息化平臺,才能高效精準地編制企業預算,在執行中才能真正發揮預算的戰略支撐作用,積極推動企業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