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慶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管和‘治都包含監督。黨委監督是全方位的監督,包括對黨員的批評教育、組織處理、紀律處分等工作,黨委要任命干部,更要監督干部。紀委監督重點是履行監督執紀問責的職責。”在“四個全面”治國理政新方略的路線圖中,全面從嚴治黨是點睛之筆,要害之論,也是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打虎拍蠅獵狐”的雷霆之力贏得了黨心民心,把紀律挺在法律前面,也成為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要求。落實這一要求,作為國有企業黨的紀律監督部門,除了加強對下級單位和干部的執紀監督外,強化對同級黨委及形成領導班子成員的監督就顯得尤為重要和關鍵。
一、監督同級黨委和班子成員的現狀分析
紀委監督同級黨委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加強權力制約監督,有效預防腐敗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黨章賦予紀檢機關的一項重要職責。但在實踐過程中,企業紀檢部門把反腐倡廉重點更多放在對下級單位和部門的領域,對于同級黨委和班子成員的監督則呈現弱化狀態。
1.體制上不夠順暢。黨章中規定:“黨的地方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和基層紀律檢查委員會在同級黨的委員會和省級紀律檢查委員會雙重領導下工作。”“雙重領導”機制在現實中往往是“監督者是被領導者,被監督者是領導者”,造成紀委監督同級黨委的權威性不足,監督的成效取決于被監督者的思想認識水平和接受監督能力。對于同級黨委和班子成員行使監督權力的主動性不足,查辦案件的獨立性不強,制約了紀檢部門對同級黨委和班子成員的監督職能發揮。
2.認識上存在誤區。在實際工作中,監督往往面臨三方面認識誤區。其一是不能監督。一些基層黨委及班子成員認為同級監督是找茬子、捅婁子,是跟自己過不去,影響班子團結,因此有抵觸思想、逃避心理、反感情緒存在。還有的認為規章制度有約束、上級和群眾有監督,要不要同級監督無所謂,紀檢部門主要是監督部門和黨員。其二是不敢監督。紀檢部門對同級黨委和班子成員的錯誤往往不敢監督批評,怕惹是生非得罪人、打擊報復穿小鞋。其三是不愿監督。個別紀檢干部認為監督是務虛。黨委和行政班子成員黨性觀念和紀律素質較高,同級監督作用不大。“無事誰也管不了,出事誰也跑不掉”。礙于老領導提攜、老戰友情分、老同學關系而抹不開情面,造成監督流于形式。
3.工作上執行乏力。表現在部分紀檢干部對新的紀律規定制度理解不深,思路不清,對實施監督的程序、方法、要求熟悉不夠、執紀水平不足,寬嚴把握不當,沒有做到有的放矢。既是開展監督,也是聽聽問問,方式單一,對領導成員的“朋友圈”、“社交圈”、“生活圈”監督成空白盲區。監督偏于違紀違法,疏于工作掌握,重于事后補短板,輕于日常抓預防。同級監督的范圍權限、內容方法、程序要求缺乏規范的制度,過于籠統原則,對“不準、違禁”之后的“怎么辦”沒有明確規定,使得監督的剛性不足,彈性過大,造成同級監督處于喊在嘴上,寫在紙上,貼在墻上,沒有產生真正的監督效果和制約效用。
二、強化紀檢對同級黨委及班子成員監督的思路對策
黨中央審時度勢確定的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戰略舉措掃清了同級監督的思想障礙和認識制約,特別是要求紀檢戰線強化執紀問責,實施三轉聚焦的部署確立了執紀監督的定位和職能,只有旗幟鮮明的把監督職能發揮好,把執紀主責履行好,才能真正做到“打鐵先要自身硬”,履責有為敢擔當,為企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1.轉變思想提認識,“理直氣壯”執紀監督。首先,紀檢監督是我們黨自成立以來一貫的發展傳承。90多年光輝歷程,黨的紀檢工作是如影隨形的生命線之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政黨的組織原則和紀律原則同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實際相結合的過程。黨設置紀檢機構的根本目的,就是加強對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權力行使的監督制約。其次,紀檢機構是黨內監督的專門機構而非局限反腐專職機構。《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明確指出:黨的各級紀檢組織是黨內監督的專門機構,紀委同黨委一樣,都是同級黨的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組織,都是黨員權力的受托者,紀委實質上是代行黨代會的監督職權,與同級黨委并不是簡單的上下級關系,也不是黨委的一個部門。從歷史經驗和現實條件看,同級監督在黨內監督體系中最具優勢。鄧小平同志曾說,同級之間的監督,班子成員之間的監督,其效果比下級監督大得多。這也是符合黨的權力運行監督規律的。權力監督應該具備的兩個前提條件,一是“知情”,二是“制衡”,一般說上級監督太遠就是因為存在知情的信息障礙;下級監督太軟就是因為缺乏制衡的條件;同級監督最大的優勢在于相互“知情”,因為同級之間彼此最了解,班子成員最熟悉,該提醒的便于及時提醒,該制止的能夠及時制止。一些違紀腐敗行為能夠在萌芽狀態得到遏制解決。從無數案例來看,很多最終鋃鐺入獄的領導干部都痛惜當初沒有人及時提醒,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再其次,紀檢監督同級黨委具有充分的制度授權。一是黨章授權。《黨章》明確規定“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發現同級黨的委員會委員有違反黨的紀律的行為,可以先進行初步核實,如果需要立案審查的,應報同級黨的委員會批準,涉及常務委員的,經報告同級黨的委員會后報上一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批準。”中紀委又根據形勢發展明確了查辦案件以上級紀委為主的規定,目的就是強化監督和執紀的剛性。二是準則授權。《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規定:“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協助同級黨委抓好準則實施,并負責監督檢查。”三是條例授權。“黨的各級紀委及基礎紀委對黨員領導干部履行職責和行使權力情況進行監督”“紀委、紀檢組可以直接向上級紀委報告本單位發生的重大問題。”四是規定授權。《中紀委關于對黨員領導干部加強黨內紀律監督若干規定》要求:“各級黨的委員為領導成員及擔負行政領導職務的黨員干部的紀律監督工作,由同級紀委負責進行。”
2.理順體系促規范,“鐵面無私”執紀監督。一是理順雙重領導體制下的監督機制。同級黨委的領導主要是思想方針路線的領導,減少具體個案和微觀干預。應將紀委的規范監督、集中辦案、強化執紀進行制度明確,建立辦案人才庫、完善監督“千里眼”,加大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權重、指導力度,是雙重領導體制更趨合理。二是科學界定同級監督的機制規矩。黨委要為紀委履行職責創造良好環境,支持紀委開展工作。特別是加強同級監督的領導,把對同級黨委和行政班子成員的監督列入黨委和紀委的年度目標之中。黨委和行政班子成員要強化接受黨內監督的意識,支持和配合同級監督。不管黨內職務有多高、行政職位有多重、都不能凌駕于黨紀之上,都不能游離于監督之外,真心實意、誠心誠意把自己擺進去,納入黨內監督范圍。三是正確處理執紀問責和保駕護航的關系。紀委要理直氣壯地行使執紀監督的職權和職責,正確處理好中心工作與加強監督的關系,圍繞企業發展的關鍵和難點問題,強化執紀監督和紀律檢查,及時向同級黨委和行政班子成員通報情況,提醒問題,做到合拍共鳴。要時刻牢記神圣職責,以對黨和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堅持原則,敢于碰硬、敢于擔當、頂住壓力、抵御誘惑、鐵面無私、公證執紀,將執紀監督之責牢牢抓在手里、記在心頭、落在實處,齊心維護同級黨委和行政班子的清風正氣、發展銳氣。
3.明確規則抓重點,“火眼金睛”執紀監督。強化對黨委和同級班子成員的監督,必須建章立制定規矩、協商議事講程序、參與把關筑防線、監督問責有依據。企業黨政研究“三重一大”決策事項,紀委必須派員參加,對決策程序、依據的規范性、合規性進行監督,切實做到參與不越位、監督不錯位,防止決策環節出現紀律風險和操作失范,維護決策的權威性、嚴肅性、規范性。紀檢部門要深入到生產經營第一線,融入管理、切近經營,將監督的觸角延伸到企業管理的人、財、物關鍵環節,延伸到“三公經費”、物資采購、項目建設的全過程,練就發現問題的火眼金睛,培養執紀問責的過硬本領,防止違規違紀、暗箱操作、遙控指揮等損害企業利益現象發生。抓好元旦春節、中秋國慶、婚喪嫁娶等重要時節、重大事項的監督檢查,特別是對同級黨委和行政主要負責人的廉潔自律情況更要提醒到位、協調到位、監督到位、落實到位。
4.拓展范圍全覆蓋,“不留盲區”執紀監督。要深刻領會新形勢下執紀監督的重要意義,增強對同級黨委和班子成員監督的責任感,樹立監督是最大的負責、監督是最大的保護、監督是最大的原則,不僅要抓好日常工作和崗位行為“工作圈”的執紀監督,更要加強對班子成員八小時之外“社交圈”“朋友圈”的監督,切實做到監督全方位、執紀全領域,發揮好黨風廉政監督員、信訪接待日、群眾議論點等多渠道的信息優勢,對發現的共性問題在黨委會或者聯席會上及時提醒“敲警鐘”,對于個別反映和問題,進行談心交流,善意提醒勸導。對于重大線索和問題要如實向上級紀委和同級黨委匯報,形成全覆蓋的監督氛圍。
5.增強能力建隊伍,“秉公清正”執紀監督。打鐵先要自身硬,監督須練鋼筋魂。紀檢干部必須適應新形勢下的執紀監督的新常態,加強自身建設,提升業務技能,提高駕馭全局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和水平。要按照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紀檢監察隊伍提出“忠誠、干凈、擔當”的要求。將“落實監督責任,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作為配備紀檢隊伍人員的標準,通過參加實踐鍛煉、調查研究和經驗交流等方式方法,用創新的思維、發展的眼光和專業的角度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配齊配強基層紀檢監察干部,嚴格選調干部,把政治基礎好、原則性強、學歷較高、專業對口等綜合素質較高的同志充實到紀檢隊伍中來,使基層紀檢干部隊伍結構更趨合理、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同時要認真研究新形勢下同級監督的規律和方法,不斷增強監督的針對性、科學性、成效性,為企業營造干凈干事、清風正氣的發展氛圍,努力成為企業健康發展的執紀衛士和監督尖兵。
(作者單位:陜煤集團黃陵礦業一號煤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