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志林
科學技術的大力研發與推廣,推進“互聯網+”時代的興起,能夠帶動我國各行各業的現代化發展,同時能夠促進我國產業經濟的高效發展帶來巨大的幫助,而如果充分運用“互聯網+”時代,實現產業經濟質的飛躍,就必須要對其相關發展策略展開研究。基于此,本文首先對“互聯網+”時代到來后為我國產業經濟帶來的影響展開分析,并了解產業經濟在“互聯網+”時代下發展過程存在的主要不足,并且針對于此種現象,探尋更為適宜的發展策略,為我國相關從業人員今后工作的更好開展帶來一定的協助與參考。
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大力研發與建設,推動我國進入到“互聯網+”時代,能夠對社會當中的各個產業結構作出優質的改革,促使經濟發展能夠上升一個高度。但是,就目前現狀來看,“互聯網+”時代下,產業的經濟發展依然存在眾多不足之處,限制了我國產業深融合、新業態發展的實施目標。因此,探尋“互聯網+”時代下,產業經濟的高效發展策略,是當前相關從業人員迫在眉睫需要處理的問題。
一、“互聯網+”時代給我國產業經濟帶來的主要影響
1.促使金融服務行業的發展出現改革。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大力推廣,促使互聯網金融同樣也在進行著創新,并且朝著縱深的方向進展,致使我國傳統金融行業受到了一定的打擊與挑戰。例如:隨著“互聯網+”時代的深入與普及,促使社會中群眾的支付方式發生變化,現金支付方式已經逐步轉變為第三方支付方式,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平臺利用移動終端、計算機、信息安全防控技術,同商家與銀行之間達成關聯,形成全新的一種支付形態,在此形態當中,商家與消費者之間可以通過轉賬、掃碼等方式支付相應金額,將傳統的現金交易取代。同時,利用第三方支付的交易查詢功能,可以了解交易的動態,要更加方便、安全。換而言之,“互聯網+”時代推動了第三方金融行業的發展,能夠促使理財、消費等變得更加多樣化,同時也將商家、銀行以及消費者的各種權益做到維護的作用。
2.促使傳統產業結構發生改革。“互聯網+”時代下,大數據技術應運而生,促使我國的傳統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大數據技術具備數據傳送速度快、維度大、種類繁多等優勢,能夠將傳統產業的生產方式、營銷方法、資本管控形式作出強化與翻新。同時,利用大數據技術的整合、分析與處理功能,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加針對性、有利的信息數據,促使企業的發展決策能夠更加具備準確性與前瞻性,另外,也能夠保障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式變得更加具備智能性與先進性。例如:在工業制造產業中運用“互聯網+”時代下的大數據技術,能夠促使產品的生產流程更加智能、高效。可以說,“互聯網+”時代的來臨,能夠變革傳統行業的生產與經營方式,不僅實現發展的優化,同時將經濟收益大幅度的提升。
二、“互聯網+”時代下產業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不足
1.外貿市場需求逐步下降。我國自從進入“互聯網+”時代以后,產業經濟發展對外部力量、外部市場存在極高的依賴度,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自2015年起,我國產業經濟的發展對外部的依賴程度高達75%以上,同西方國家相比,要高出許多。直至2018年起,我國產業經濟對于外部的依賴程度才有逐步降低的趨勢,但是依然高達50%以上。如此可以充分證明,我國產業對于外貿缺乏需求,但是對國際市場卻存在極大的依賴程度。此問題會直接造成我國參與到國際分工、國際競爭的主動權不多。同時,我國產業經濟會嚴重遭受到國際市場的制約與牽制,如果國際市場的需求逐步下降,將會導致我國產業經濟蒙受巨大的損失。
2.生產者市場產能過剩。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帶來,促使我國目前面臨著產能過剩的經濟周期。對于此問題的發生,與國家發展階段、發展觀念以及我國經濟體制、社會體制存在密切的關聯,換而言之,是由于多種因素影響而造成的產能過剩問題發生。由此可見,生產者市場產能過剩,將會對我國產業經濟的發展造成不可小覷的影響,特別是對于建筑產業、化學產業、物理產業來講,發生產能過剩,會對經濟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制約。總而言之,生產者市場發生產能過剩,會造成我國絕大部分的銀行出現增加不良資產的問題,社會的失業率也會大幅度增長,并且加快能源、資源的消耗與枯竭,對我國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致使“互聯網+”時代下產業經濟的發展停滯不前。
3.消費者購買水平大幅度下降。雖然在“互聯網+”時代下我國的產業經濟發展較為穩定、健康,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經濟收入大幅度提升與增加,但是消費者的購買水平卻一直躊躇不前,整體水平還在較低的狀態。對于此問題的發生,主要是因為我國在社會保障方面沒有完善與健全,促使消費者需要承擔治療費用、孩子教育費用、養老費用、房貸費用、車貸費用等生活壓力,從而無更多收入在“互聯網+”時代下展開消費,造成整體購買水平降低。
三、“互聯網+”時代下產業經濟的發展策略
1.互聯網金融產業的興起與應付。“互聯網+”時代下,互聯網理財、第三方支付逐漸興起,例如:自助貸款、轉存、理財、計算存貸款利息等,均得到了高效的應用與發展。同時,隨著各種功能的不斷健全與完善,促使消費者更愿意接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同以往的金融服務相比,“互聯網+”時代下理財的最大優勢與特征便是能夠促使理財產品同金融服務之間達成有效的融合,從而為消費者帶來更加多元化的理財體驗,也促使其理財選擇多種多樣。另外,在“互聯網+”時代下,金融產業也更加注重服務的創新與產品質量的提升,同樣也重視起金融風險的防控。因此,互聯網金融產業不僅具備極強的便利性,同時也具備更高的安全性,這也是促進產業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總而言之,“互聯網+”時代推動各個技術的誕生,能夠彌補傳統金融產業的不足與缺點,能夠為社會人民群眾帶來一種更為新穎的金融業態。互聯網金融產業的誕生,勢必會推動產業的經濟發展,促使經濟形態發生更改,要想將“互聯網+”時代下金融產業的作用、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相關部門則必須要不斷的加強經濟駕馭的能力,將風險防控工作強化,同時將全新的監管體系建立,進而將金融產業、消費者權益作出維護,推動金融產業經濟的大力發展。
2.為產業結構的優化提供相應扶持。現如今,“互聯網+”時代已經在各個產業、各個領域當中有所滲透,已經成為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關鍵推動力量。針對于此情況而言,我國必須要將“互聯網+”時代的優勢充分加以探究與應用。另外,與我國現下的國情相結合,將我國各產業結構的主要特征作為依據,出臺相應的政策,并且應用技術扶持的方式來推動我國產業結構的大力強化,促使我國產業經濟的格局能夠得到全面改善。換而言之,我國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大力推動產業經濟的高速發展,促使產業調節作用能夠充分發揮,另外,政府部門還需要將自身的職能充分運用,促使全新的移動終端、互聯網技術能夠在產業中得到大力的研發與推廣,進而將產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提升,對產業資源作出合理的配置與優化。
第二,在“互聯網+”時代下,技術快速發展的現代化背景中,選取有效的方式來推動信息技術與產業的有效融合,從而促使我國的產業能夠向新工業化的道路走去,進而將產品的質量大幅度提升,將生產的投入成本節約,促使產品本身更加具備科技含量,進而確保我國的產業能夠在國際經濟市場中獲得更強的競爭能力。
第三,對于政府相關部門而言,必須要建立一系列合理、科學的鼓勵政策,從而將產業的經濟發展推動。例如:充分運用“互聯網+”時代下的信息設備,為產業帶來創新與改革方面的扶持,促使傳統產業能夠朝著現代化、信息化的環境走去。同時,給予傳統產業相應的政策與資金扶持,鼓勵其展開技術創新,通過科技來帶領產業經濟的發展。
3.提高產業的開放程度。在“互聯網+”時代當中,應該適量、適時的將產業市場開放程度加大,從而促使“互聯網+”時代下產業的價值與優勢能夠獲得有效發揮。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不斷發展,促使市場中各種新型產業誕生,也為眾多年輕一代創業者帶來機遇,促使其優質的創業思維能夠得到有效運用。但是,由于我國產業市場的準入門檻非常高,從而導致創新思維無法轉變為經濟增長點,不僅對產業經濟的發展帶來影響,同時也給我國的發展造成制約。因此,在“互聯網+”時代,必須要將實際狀況作為依據,對產業準入門檻進行科學降低,并且將產業貿易堡壘降低。另外,通過鼓勵、引導等方式,促使產業間能夠達成優勢互補的局面,進而形成合作雙贏的目標。同時,想要產業經濟在“互聯網+”時代中得到長遠發展,還需要對時代產業經濟發展特征作出深入的了解,將相關的法律規定健全與完善,從而為產業經濟的發展帶來良好的環境,促使產業經濟發展能夠擁有更好的法律保證。
四、結束語
綜合上述的分析來看,由于我國非常重視信息技術的發展,投入了大量的扶持資金與力度,從而推動我國進入到“互聯網+”時代當中,促使我國產業發生了質的改變,經濟無論是形態還是結構,都在不斷的發生改革。而探尋產業經濟發展的有效策略,能夠促使我國產業的商業模式得到創新、結構得到優化、增長動力得到多元化發展。由此可見,相關從業人員必須要充分利用好“互聯網+”時代,將互聯網自身所具備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將我國產業經濟的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進而保障我國產業經濟能夠始終在穩健、健康的環境中得以長遠發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甘特經濟管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