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強
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攻堅拔寨的關鍵時期,為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今年以來,棗強縣深入開展“抓黨建、促脫貧、保小康”活動,全面推動“黨建+扶貧”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脫貧攻堅決戰決勝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黨建+陣地建設”,提升了基層組織的保障力。堅持將基層組織建設與脫貧攻堅工作深度融合,把村級活動陣地作為推進脫貧攻堅、夯實基層黨建的重要抓手,進一步整合資金、統籌規劃,按照“以點連帶、以帶成面”的工作思路,投資145.1萬元,規劃建設了32個行政村黨建示范區,從黨建氛圍、硬件設施、檔案資料、班子建設、引領發展五個方面明確具體建設標準。同時,以黨建示范區建設為契機,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服務站建設。
“黨建+隊伍培育”,強化了脫貧攻堅的戰斗力。為實現脫貧攻堅過程中“有人用、用好人、好用人”,棗強縣委多措并舉加強脫貧攻堅隊伍建設,確保實現扶貧精準發力。一是選好“領頭雁”隊伍。配強農村“當家人”,新選配村黨組織書記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達到40%,企業家村官比例達到將近60%,今年以來對6名不勝任的村黨組織書記進行了動態調整。在派駐工作隊員時,堅持“選強將、抽能人、挑精兵”的原則,保證了每一名選派干部的素質和能力。二是建好無職黨員隊伍。在農村黨員中積極探索建立設崗定責目標管理制度,使廣大無職農村黨員做到“無職有崗、無職有責、無職有為”。三是育好后備干部隊伍。堅持把政治思想好、辦事公道,有文化、懂經營、善管理、帶富能力強作為選拔標準,把群眾公認作為選拔原則,著重從轉業退伍軍人、大中專畢業生、農村致富帶頭人中選拔村級后備干部,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黨建+責任落實”,提高了領導干部的執行力。棗強縣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關于脫貧攻堅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實從“兩個維護”高度深化認識,擰緊思想上的“總開關”,把脫貧扶貧工作責任壓緊壓實。一是明確了鄉鎮黨委扶貧主體責任。將鄉鎮脫貧攻堅主體責任列入鄉鎮年度黨建責任目標考核體系,對所包村的黨建脫貧工作實行一包到底,建立責任清單,實行對賬銷號管理。二是明確了第一書記扶貧直接責任。制定下發《2020年度駐村幫扶工作要點》,建立駐村幫扶、結對幫扶定期檢查制度,駐村工作隊長作為所駐村第一書記,在鄉鎮黨委的指導下,精準確定扶貧對象、協調幫扶項目、制定幫扶措施,對幫扶村脫貧工作承擔直接責任。三是明確了派駐單位扶貧連帶責任。將駐村干部所駐村納入選派單位幫扶點,把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納入基層黨建績效目標考核,激勵派出單位黨組織共同發揮作用,支持和推動駐村精準扶貧工作有效開展。
“黨建+政策宣傳”,激發了貧困群眾的內生力。近年來,棗強縣按照“扶貧先扶志”的理念,注重深化扶貧政策宣傳,加大精神供養,“扶”起貧困百姓的脫貧志氣。在全縣553個貧困村建立起“縣級干部+縣直部門+鄉鎮+駐村工作隊+幫扶責任人+村黨支部”總動員宣傳格局,及時把黨和國家的扶貧惠農政策宣傳到每一家每一戶。尤其是有針對性地把產業就業、入股分紅、基本醫療保障、代繳醫保、教育、社會保障兜底等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實到每一個貧困戶身上,使他們提高認識,提振信心,實現穩定脫貧,確保脫貧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
“黨建+產業扶貧”,增強了扶貧項目的帶動力。沒有穩固的產業和就業支撐,貧困群眾的脫貧就是“無根之木”。近年來,棗強縣采取“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模式,有效轉化優勢資源,形成黨建引領產業、產業帶富群眾新格局。通過黨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示范、科學謀劃產業扶貧,因地制宜培育了“5+3+N”產業體系(5大特色養殖產業,3大生態種植產業,百企聯千戶、公益崗位、消費扶貧、扶貧車間等N條就業路徑)。今年以來,又結合實際謀劃了金銀花、玫瑰花、高油酸花生、杜仲林的“三花一林”產業,特別是在鎮村黨組織的帶動下,3天時間全面動員,7天時間落實地塊,10天時間完成了10598畝金銀花種植,實現了貧困戶人均1畝金銀花。“三花一林”產業的興起,是棗強現代農業產業提升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走出了一條興業富民的新路子。
(作者系棗強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