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兵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促進科技與金融融合發展工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發展技術市場,健全技術轉移機制,改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條件,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創新商業模式,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就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著重強調,“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國務院發布《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提出,“健全支持科技創新創業的金融體系,深化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
近年來,浙江省嘉興市積極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帶來的重大機遇,聚焦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協同做好暢通金融“活水”與激發創新活力兩篇文章。針對科技產業與金融資源發展不協調、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續問題,堅持科技金融作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主線,以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相結合,全力打造科技發展與金融創新良性互動、科技資源和金融資本高效對接的體制機制。孵化期、初創期、成長期科技型企業金融服務不斷改善,科技融資的可得性、獲得感、滿意度顯著提高,有力地支持了本地區高質量發展,現已初步形成了科技金融與金融科技相輔相成、互促共進的“嘉興模式”。
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機遇
不斷積蓄科創資源搶占發展制高點
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從國際經驗看,區域一體化發展往往將加快本地區科技協同、產業協作、基礎設旌互聯、金融服務一體化等步伐。面對歷史性機遇,地處長三角地理幾何中心的嘉興,堅持高站位謀劃,率先出臺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嘉興方案”,致力于把嘉興打造成為長三角核心區樞紐型中心城市、面向未來的創新活力新城、國際化品質的江南水鄉文化名城,開放協同的高質量發展示范地,努力成為長三角城市群、杭州灣北岸一顆強勁活躍的璀璨明珠。
落實國家戰略、參與區域競合發展,至關重要的是集聚科創資源。為此,嘉興堅持面向全球、面向未來、面向產業,積極承接世界互聯網大會和進博會的溢出效應,大力引進科創資源。出臺浙江省首個G60科創走廊建設規劃,支持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做大做強,與中電科謀劃共建中國電子科學南湖研究院、烏鎮基地、桃園數字小鎮。舉辦長三角全球科創項目集中路演、科創“百人會”“直通烏鎮”全球互聯網大賽、創業者峰會等高規格科創活動,簽約項目700個。累計引進諾貝爾獎、圖靈獎獲得者和海內外院士等頂尖人才116人,“國千”專家375名,中高端人才凈流入率位居全國第四。
推動科技金融改革創新
為科創資源成果轉化提供強勁支撐 (一)堅持統籌聯動,形成全方位政策支持體系。先后出臺《嘉興市創建省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嘉興市深化創建省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行動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確部門責任分工,細化各項工作落實,凝聚形成了科技金融發展合力。創新發布“央行科貸通”產品,采取專項資金規模、專列支持重點、專項利率優惠、專項額度控制、專業承辦機構的五專模式,重點支持科技支行向科技型小微企業發放貸款,相關經驗做法被人總行網站全國宣傳推廣。出臺《嘉興市科技支行信貸風險補償基金管理辦法》,專項用于支持科技型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貸款損失由補償基金和銀行按6:4的比例分擔,有效緩解科技信貸風險與收益不匹配阿題。發展壯大政府引導基金,引導設立轉型升級產業基金、浙華紫旌母基金、創業引導基金等針對科技創新的產業引導基金。
(二)堅持精準對接,建立專業化組織機構體系。出臺《嘉興市科技支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實施辦法》,明確科技支行的試點范圍和科技金融支持企業的認定范疇,創新推出全國首個“CCEI”科技專營機構評估引導指標體系,從業務專注度、服務便利度、人員有效性、考核獨立性四個維度、設立七項基本業務指標,對科技支行金融服務進行量化評估,并搭配風險補償、貼息獎勵等差異化政策予以激勵約束,提升評估效果。落地全國首家專業性科技保險公司——太平科技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開發完成57款針對科技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保險產品,其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保證保險為浙江省內首創,科學技術轉讓交易信用保險為國內首創型產品。在浙江省率先出臺《嘉興市科技保險補貼實施辦法》,對科技企業購買科技保險產品給予最高5萬元保費補助,鼓勵和促進科技領域的“政保企”合作。以政府出資為主設立規模5億元的信保基金,專項用于向符合產業政策導向、科技含量較高科技型小微企業提供信用擔保,單個企業最高擔保余額不超過1000萬元,擔保費率控制在年化1%以內。
(三)堅持創新引領,建立多維度信貸支持體系。出臺《嘉興市專利權質押貸款貼息管理辦法》,鼓勵企業以專利權質押方式向銀行貸款,并按照同期銀行基準利率的利息總額的40%予以補貼。出臺《嘉興市推進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工作方案( 2017-2019年)》《嘉興市應收賬款融資統計制度和專項行動考核辦法》,準確掌握應收賬款各項工作落實情況,將應收賬款融資工作推進情況納入金融機構年度考核。
(四)堅持渠道開放,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出臺《金融服務企業股改上市工作專項指導意見》,建立涵蓋1000家股改企業的“雛風企業”培育庫,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股改上市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科技型企業債券融資發行需求庫,對入庫企業實行“一對一”定點幫扶的主辦銀行制度,指導科技企業在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發行債務融資工具(短融、中票等)、企業債、公司債等債券品種,改善融資結構。
積極推動金融科技成果運用
為科技金融改革創新插上強勁的翅膀
(一)政府主導,搭建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臺。2019年8月,嘉興市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正式啟動。平臺加載了金融產品、融資需求、科技金融、信保基金等多個功能模塊,便于推動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信用資本化,便于銀行等金融機構快速了解企業的信用情況,從而解決金融機構和企業對接過程中信用信息不對稱問題。目前,平臺整合了23個政府部門的1.4億條紀錄信息,覆蓋了11.4萬家企業,發布金融產品225個,解決融資需求2740項、融資額302億元。
(二)招才引智,率先成立區塊鏈技術研究院。嘉興市通過重大人才項目“一事一議”政策,引入“圖領獎”獲得者美國迪菲教授團隊,聯合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共同發起成立嘉興區塊鏈技術研究院。目前研究院已與本地金融機構、物流企業、上市公司等開展合作,利用區塊鏈底層技術,在區塊鏈+金融服務、區塊鏈+貿易物流、區塊鏈+物聯網方面結合智能倉儲、智慧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未來將有效解決傳統倉單質押融資過程中的身份信任、風險管控以及效率低下等問題。
(三)鼓勵創新,支持以新技術、新模式賦能傳統金融。隨著金融科技浪潮涌動,傳統銀行金融機構也廣泛運用金融科技,重構自身的業務介質和服務模式。2019年以來,招商銀行嘉興分行創新和推廣票據大管家在線融資、供應鏈自助貸等線上融資產品,優化小微企業線上“預約易”和“開戶易”服務,優化企業APP在線支付等線上金融服務產品,以科技敏捷帶動業務敏捷,全方位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效率和質量。浙商銀行嘉興分行以客戶價值創造為導向,應用企業應收款鏈平臺,通過區塊鏈等技術,辦理應收賬款業務并提供應收賬款管理、查詢與資金結算、融資等服務。泰隆銀行嘉興分行推進“PAD金融移動服務平臺”與“移動辦貸+信貸控場”工作模式相結合,實現辦理新增貸款只需30分鐘,續貸僅3分鐘,著力提高了金融服務效率。工商銀行嘉興分行創新推出“收款管家…‘到賬伴侶”“票據池”等線上結算產品,切實為科技制造型企業提供更多便捷支付結算服務。
(四)拓展合作,打造以互聯網交易平臺為中·心的新金融服務模式。以專業交易平臺為載體,通過供應鏈金融、區塊鏈金融、大數據征信等手段,為上下游企業提供多樣化、安全高效的金融服務。如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金蠶網)網上交易平臺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商品的全過程可追溯機制和提升倉儲管理平臺,進一步完善線上線下融合,通過信息滲透,供應鏈金融,倉儲物流服務,原料協助采購與成品協助銷售的深度合作場景,促進絲綢產業上下游的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