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勝云 宋自聯
摘 要:甘蔗作為一年生或者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根莖粗壯,稈高3~6m,屬C4植物,是熱帶地區代表性作物,我國甘蔗主要分布在廣東、臺灣、廣西、福建等地。甘蔗不僅是制糖工業重要原料,還是多種制品原料,如:乙醇。然而,甘蔗本身含糖量較高,在生長過程中,極易遭受病蟲害威脅,甘蔗質量與產量難以保障,種植戶經濟收益受到影響。對此,文章對甘蔗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展開探討。
關鍵詞:甘蔗;病蟲害;防治技術
在我國農工業發展階段,甘蔗作為重要原料,其的生產非常重要。但是,在甘蔗生產過程中,甘蔗本身特性與高溫影響下,極易出現花葉病、黑穗病、螟蟲、白蟻蟲病等,若不能及時發現并控制病蟲害,將直接影響甘蔗健康成長。基于此,文章由幾種常見的病蟲害入手,通過農業防治、生物防治與藥物防治等方式治理,以期達到預期質量效果,增強甘蔗產量與質量。
一、甘蔗病害的防治技術
(一)花葉病的防治
甘蔗花葉病危害的主要是葉片,病部出現黃綠不規則嵌紋、斑駁、條斑等,大小長短不一,分布在葉片上,尤其是新葉基部,病斑退綠非常明顯,變為黃白斑,偶爾出現紅點壞疽。相比于健壯植株,病株葉色淺顯,生長緩慢。而花葉病的初始侵染源有:田間病株、帶毒甘蔗種。傳染介質為:傳毒蚜蟲、蔗刀等。
一旦甘蔗感染花葉病,則表示該病株無法救治,需要全部拔除,栽種新的植株。所以,為防治花葉病,在甘蔗種植期間,應選擇高抗或者免疫品種,如:桂糖11、閩糖70等。同時,品種類型選擇完畢,還需要選擇無病種子,在挖除病株后栽植新種。當然,若田地內多數甘蔗感染花葉病,應停止種植宿根甘蔗,重新種植新種。在甘蔗種植中,為預防花葉病,還應適時除草與防蟲,降低初始侵染源與傳染介質,降低花葉病發生與蔓延。另外,避免甘蔗和玉米高粱等鄰種、間種。
(二)黑穗病的防治
在甘蔗感染黑穗病后,病原為甘蔗鞭黑粉菌,主要危害的是甘蔗葉片、甘蔗梢頭等。當病原感染到梢頭,甘蔗植株由上至下出現黑色鞭狀物,外表出現黑色粉末類物體,又被稱為黑粉病。病原侵染主要是由宿根病甘蔗、帶菌土壤導致,病菌孢子會隨著氣流、昆蟲、雨水等傳播。所以,黑穗病大多發生在春天高溫多雨季節,通常,宿根田黑穗病發病率明顯高于新蔗田地,并且,甘蔗田種植的時間越長,黑穗病爆發概率越大。
為預防甘蔗感染黑穗病,影響甘蔗田的質量與產量,在甘蔗種植時,應選擇抗病性較強的品種,如:川蔗、云蔗等系列,都具有優良抗病性能。甘蔗種植可采取輪作方式,如:甘蔗可同水稻、花生、玉米等輪作,改善土壤性質,清除病穗,控制黑穗病的發生。在種植前,應施足基肥,尤其重視氮磷鉀的科學使用;適時灌溉,科學培土,預防甘蔗倒伏,降低側芽生長,提高甘蔗植株抗病性。做好種苗消毒,若種苗帶菌,應采用52℃的熱水浸種,18~30min左右即可,在熱水內添加35%濃度三唑酮可濕性粉劑、500倍液80%濃度的噴克可濕性粉劑,消毒效果更佳。
二、甘蔗蟲害的防治技術
在甘蔗種植全過程中,蟲害也非常常見,蟲害防治直接影響著甘蔗質量與產量。而防治藥物的選擇更要重視,若藥物高毒,將直接影響甘蔗后續售賣。下文概述了甘蔗蟲害的防治措施。
(一)甘蔗螟蟲的防治
甘蔗螟蟲又被稱為甘蔗鉆心蟲,常見有二點螟、螟蛾科條螟、卷葉蛾科黃螟等。若在甘蔗苗期感染,會導致枯心苗;若在甘蔗成長期感染,會導致蟲蛀節,一旦遭遇大風,極易在蟲口折斷。據調查,在本地甘蔗田地中,新種甘蔗發生枯心病的概率約1.05%~1.71%,螟蟲殘蟲約10~42只/畝。一代甘蔗螟蟲在防治后,仍存在殘留,6月5日~16日,進入二代螟蟲盛期,6月16日~20日,進入螟蟲孵化高峰期。
為有效預防甘蔗螟蟲,在甘蔗成熟時期,采用小鋤低砍收割,將甘蔗地內枯苗、殘莖、枯葉等集中燒毀。若甘蔗地內有螟蟲,在榨季時,直接將枯梢甘蔗送到糖廠,預防螟蟲幼蟲殘留在田地,導致二代螟蟲。新蔗種種植時,挑選無蟲害的蔗種苗,并對種苗消毒。若條件適宜,在冬日施足肥料,提早種植,使甘蔗提前分蘗,降低螟蟲成型損害甘蔗。同時,在甘蔗田地引進赤眼蜂,作為螟蟲天敵能夠直接將峰卵寄生在二點螟、黃螟、條螟等的蟲卵上,使蟲卵無法孵化。赤眼蜂孵化后,能夠直接將螟蟲扼殺于卵期。當然,在螟蟲交配期,也可在甘蔗田施灑性引誘劑,干擾雄蛾雌蛾的交配,減小螟蟲繁殖。
若發現螟蟲,為及時控制螟蟲,避免螟蟲蔓延,在甘蔗田應施灑2%濃度樂果粉,平均10kg/畝;或者3%濃度呋喃丹顆粒劑,3~4kg/畝,在甘蔗值溝均勻施灑并覆土。如此,有效預防枯心現象。若發現螟幼蟲在甘蔗心葉集中啃食,應施灑千倍液50%濃度殺螟丹,平均100kg/畝;或者采用500倍液90%的敵百蟲結晶。在甘蔗育苗期,若發現黃螟,在卵盛孵期,應每隔10d施灑一次500倍液5%濃度殺螟松乳劑,有效預防螟蟲蔓延。
(二)白蟻的防治
在甘蔗生長中,白蟻作為主要蟲害之一,通常在山區、旱地、丘陵地帶等出現。白蟻主要以甘蔗莖內汁液為食,破壞莖內組織結構,指導莖稈完全干枯。并且,白蟻會將分泌物、泥土等注入莖稈,極大破壞莖稈,導致甘蔗幼苗難以自行萌芽成長,甘蔗成活率下降,為種植戶帶來重大損失。
為有效預防白蟻威脅,蔗農應該加以重視,首先,對土質深入分析,選擇科學植株,并做好土壤消毒,降低白蟻為甘蔗生長帶來的影響。其次,為預防白蟻新群體建立,在有翅成蟲成年交配時,應利用翅成蟲趨光性,以黑光燈誘殺,大量消滅有翅白蟻,以此降低卵的產生。最后,在土壤消毒時,應先深耕約15cm,以100倍液20%濃度天鷹殺白蟻乳油,或者選擇200倍液20%濃度吡蟲啉,降低土壤內白蟻蟲卵。同時,以0.02%濃度氰戊菊酯浸泡種子,1min后取出種子種植甘蔗。在成熟期,若白蟻蔓延,將帶來嚴重經濟損失。對此,可選擇2000倍液的80%濃度敵敵畏乳油澆淋,高效低毒的藥液,即可消滅白蟻,又保障了甘蔗低農藥殘留,保障人們身體健康。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甘蔗作為我國熱帶、亞熱帶地區重要經濟作物,為當地種植戶帶來巨大效益。但是,在甘蔗種植階段,受到甘蔗自身特性以及當地環境影響,甘蔗病蟲害發生難以避免。對此,加強甘蔗病蟲害的防治,由甘蔗種植前至甘蔗成熟期全過程中,做好病蟲害預防,降低病蟲害帶來的損失,保障甘蔗健康生長,提高蔗農經濟效益,帶動本地農業經濟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志新,巖倫.甘蔗病害的綜合防治[J].農村新技術,2019(2):21-23.
[2]住妞.甘蔗常見病蟲害種類及防治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6);119-119.
[3]孫勝吉.關于甘蔗的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家參謀,2018(17):71-71.
[4]譚相彬.淺談甘蔗病蟲害防治技術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農村科學實驗,2018,000(007):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