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虹 賴秋萍 戴文娟 潘麗萍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是推動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戰略措施。近年來,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政府支持力度明顯加大,但仍然存在觀念落后、扶持政策難落地、培訓體系不完善等一般性問題,為了探索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新路徑,更好地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提出了一般性建議和對策,以人才支撐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
關鍵詞:新型職業農民;鄉村振興戰略;培育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2019年度專項科研計劃項目:助力秦巴地區鄉村振興的人力資源戰略研究(編號:19JK0049)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的根本指導方針,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方針目標的實現。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是關鍵,鄉村振興之根基在于農民,培育職業農民,破解人才瓶頸制約,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的實現。然而目前我國農村農民整體科學文化水平較低,人才流失與日俱增,“空心村”現象愈發普遍。本文基于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大背景,分析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短板和不足,探索提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對策建議,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一、新型職業農民的內涵和特征
“新型職業農民”作為一個概念是在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所不斷完善、逐步形成的。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多次指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重要意義,明確提出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要求。這充分表明,新型職業農民應當是科學文化素質良好、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具備一定經營管理能力,同時以農業生產、經營、服務作為其主要職業,以農業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并居住在農村或集鎮的農業從業人員。近年來,學術界對新型職業農民的特征提出了諸多觀點,一般認為新型職業農民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特征:一是獨立的職業特征。職業農民將農業作為產業,充分自由地進入市場,作為一種新型職業勞動者平等存在;二是綜合素質較高。他們具有較高的科技文化素質,掌握先進的農業生產知識與經營技能;三是經濟收入較高。較高的經濟收入,廣闊的職業上升空間,真正使“職業農民”成為具有吸引力的職業。
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存在的問題
在全國各地爭先展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以來,各地因地制宜積極采取措施,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觀念落后、扶持政策難落地
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有序開展以來,各地積極響應,從國家到地方都陸續出臺若干促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政策文件,但在實踐中可以發現在將政策轉變為實際操作時卻舉步維艱。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部分農民乃至部門領導自身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認識不足、觀念落后的問題。其原因:一是一些部門領導思想站位不夠高,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總體規劃和配套政策措施;二是一部分政策的實施者忽略了培育工作本身具備長時性,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三是受傳統舊觀念的束縛,培訓對象意識不到位,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認知度低、參與度不強。
(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內容傳統單一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內容的選擇決定整個培育工作成敗。中國農村地域遼闊,區域間經濟發展速度不同,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各具特色。因此,再對新型職業農民開展培育前必須進行全面、細致的鄉村調研,并與擬培訓對象充分溝通,了解其實際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然而,現實中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基本都是由政府和相關部門借鑒其他地區的經驗來研究制定培訓內容,設計培訓課程,然后從上往下逐級推行下去,這樣的培訓千篇一律,偏離農村農業發展、農民生產實際,針對性不強,忽略了農民的實際理論知識、技能水平,無法滿足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實際需要,挫傷了農民參與培訓的積極性。
(三)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定位不準確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面對的是全體農民,然而,目前在農村農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知識技能水平參差不齊。當前,部分地區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育對象僅局限于一些務農人員,忽略了很多返鄉大學生、農民工、涉農個體經營者,導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層次單一,缺乏梯度,難以滿足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需要。
(四)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師資力量不足、設施欠缺
目前,負責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講師大多是一些長期在體制內工作,理論知識豐富,實踐經驗不足的專業技術人員,知識陳舊老化,對新政策、新技術接受遲緩,勢必會影響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效果。另外,政府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出資有限、撥付滯后等因素導致各地在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時所需軟硬件配套不到位、不均衡,培訓場所簡陋,實踐教學條件差,缺乏現代化、信息化教學設施,直接影響到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效果和學員的學習積極性。
(五)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效果難以衡量
由于各地區鄉村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多樣性以及人口流動性,就目前實施情況來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效果難以衡量。同時,新型職業農民準入制度的空缺,相關法律法規尚未健全,對那些通過培訓已取得新型職業農民資格證書的這部分農民無法進行持續追蹤。此外,在培育過程中授課教師的授課情況、知識技能傳授情況等缺乏考核監督機制,對于培訓質量和效益不能做出準確判斷。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培育效果追蹤考核機制,確保其通過培育所獲得的專業知識技能運用到實際生產經營中,真正產生效益,不可“以證衡人”。
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對策建議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背景下,加快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關乎我國農業基礎地位的鞏固保障,是我國農業現代化轉型的必備條件,需要不斷創新思路、主動作為、改進措施。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建議以供參考。
(一)轉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認知,完善配套政策
社會環境層面要肯定新型職業農民社會地位,轉變對從事農業生產性活動勞動者的觀念認知。一是地方政府部門領導要提高自身認知水平,引導帶動農民轉變對新型職業農民的觀念認知;二是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內涵和相關配套政策的宣傳力度,逐步提高社會大眾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知曉度、認可度;三是地方政府部門認真做好頂層設計,在研究制定培育政策時,要搞好實地調研,立足于職業農民培育內在規律要求,制定符合農業發展實際的配套政策措施;四是完善落實農業勞動者相關社會保障政策,讓農業勞動者免除后顧之憂、安心從業,激發更多農民產生“我要成為新型職業農民”的愿望。
(二)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體系,讓培訓內容落地
加強培訓需求調查,扎實做好培訓準備工作,結合培訓對象工作特點、知識文化水平、技能層次等,科學設計培訓內容,分地區分層次分類編制培訓方案,制定課程大綱,形成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一是豐富培訓內容,順應“互聯網+”農業的新趨勢,根據現代農業生產發展實際需要,設計增加電子商務、經營管理、市場營銷、計算機操作等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二是要理論實踐相結合,適度增大實踐培訓內容,并可結合當地扶貧工作,讓田間地頭成為課堂,現場實際操作,增強培訓的實用性,提升培訓效果,讓農民學有收獲;三是根據各地實際情況設計有針對性的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內容,保證培訓有效有用。
(三)明確定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群體
在選擇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對象時,要以培育人選會對農村農業生產發展起到推動作用,能將所學知識和技術靈活運用到農村實際生產過程中,能夠助力當地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基本原則,依據農民自身條件、受教育程度、地區實際情況分層選拔。一般來說培養對象首先,應有投身于農業生產經營的意愿,身體健康,處于法定勞動年齡階段;其次,文化素養較高,具備一定農業生產經營知識和經驗;最后,學習能力強,能積極主動學習新的農業生產技術。具體可從以下群體中精挑細選:一是有意愿回鄉務農創業從事農業生產的大學生、年農民工、退役軍人等;二是現已經具體從事農業生產,急需提升個人農業綜合素質和技能的農業生產經營大戶、農民合作社帶頭人等;三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與學歷教育相掛鉤,通過與職業院校合作,招錄、培育一批朝氣蓬勃、愛農懂農、踏實務農的農業后繼者。
(四)提升師資水平,大力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條件
整合多方資源,做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師資隊伍建設。一是從師資選聘著手,充分發揮好現有專兼職教師力量;二是制定實施優秀教師回流農村計劃,引導城市優質教育資源反哺農村,服務農業發展;三是積極從行業培訓機構、專業能手等渠道多方擴充隊伍,堅持請進引入相結合,建立起素質高、能力強的專家型教師團隊,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四是做好師資隊伍素質提升工作,定期組織專題培訓、實踐鍛煉,提高雙師素質教師比例,滿足農業現代化對新型職業農民提出的新要求。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條件方面,一方面,著力解決資金短缺問題,建立起政府專項培訓資金,多渠道籌措培育經費。做到專款專用、使用合理規范;另一方面,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條件,加快培育場地規劃建設,加強信息化建設,線上線下相融合,搭建起新型職業農民學習交流平臺,改善教學條件。
(五)建立健全新型職業農民的準入和動態調整
各地區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政策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對培育輸出效果的評估,多措并舉建立嚴格的準入制度和動態調整制度,保證培育效果生根落地,促使新型職業農民主動學習不斷提升。實行從業準人制度,嚴格嚴肅新型職業農民從業考核,從根源上保證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質量。對已經獲取職業農民證書的新型職業農民嚴格實行定期的理論、實踐考核制,獎懲分明,最大限度地開發農村人力資源,保障新型職農民培育質量,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有力支撐。
結語
總之,在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強化人才支撐,是解決農業農村短板問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環節。只有在實踐中不斷認知探索,才能為振興鄉村不斷提供優質人力資源,為最終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吳兆明,鄭愛翔,劉軒.鄉村振興戰略下新型職業農民職業教育與培訓[J]職業與教育,2019(10)
[2]李衛朝.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與農民啟蒙[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2)
[3]吳智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中存在問題的分析與對策思考[J]甘肅農業,2018(12)
[4]趙根良.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8(10)
[5]呂莉敏.鄉村振興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策略研究[J]職教論壇,2018(10)
作者簡介:
余虹(1986.4- ),女,陜西漢中,本科,講師,漢中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企業管理、職業教育;
賴秋萍(1967.9- ),女,陜西漢中,本科,教授,漢中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會計、財務審計;
戴文娟(1985.1-),女,四川德陽,本科,講師,漢中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市場營銷、企業管理;
潘麗萍(1982.10- ),女,甘肅武威,碩士,講師,漢中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會計、審計、區域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