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這一戰略是中國新時代“三農”發展的總抓手,為中國“三農”發展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徑。2018年中央1號文件對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要素。本文擬通過對西部重鎮蔡家坡鄉村人才現狀的調查研究,分析鄉村人才外流的原因,提出陜西省鄉村人才振興的對策建議,為推動陜西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政策參考。
關鍵詞:蔡家坡;鄉村人才振興;人才外流
一、導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兩會上為鄉村振興戰略指明五個具體路徑:推動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生態振興、鄉村組織振興。2018年中央1號文件對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文件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造就更多鄉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可見,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要素。
陜西作為西部省份,經濟發展相對落后,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城鄉差距加大,城市對農村人口的“虹吸效應”越來越明顯,大量農民外出務工,造成農村“空心化”日益嚴重。另外,陜西很多鄉村,人才管理機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教育、科技、醫療等領域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尤其缺乏創新人才和領軍人物。這一系列問題,阻礙了陜西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二、蔡家坡鄉村人才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為了解農村人才的現狀,本次調研深入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蔡家坡鎮,發放了問卷,舉辦了座談會,走訪了農戶,了解了鄉村人才外流的現狀及人才外流的原因。在調研的過程中,調研小組隨機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196份,有效問卷180份。參加問卷調查的男性84人,占總人數的比例為46.7%;女性96人,占總人數的比例為53.3%。其中,年齡在18歲以下的4人,占總人數的比例為2%;19-30歲有90人,占總人數的比例為50%;31-50歲的有64人,占總人數的比例為36%;51歲以上的22人,占總人數的比例為l2%。初中學歷有35人,占總人數的比例為19%;高中學歷60人,占總人數的比例為33%;專科學歷43人,占總人數的比例為24%;本科學歷42人,占總人數的比例為24%。
(一)農民整體學歷水平不高
本次調研隨機抽查了10個村,對10個村的人口學歷水平進行了調查。10個村共有村民35867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數為554人,占總人數的比例為2%;本科學歷人數為1981人,占總人數的比例為6%;大專學歷人數為5414人,占總人數的比例為15%;高中學歷人數為10447人,占總人數的比例為29%;初中學歷及以下人數為17471人,占總人數的比例為49%。在調查的全部人口中,初中學歷人數占比最大。可見,鄉村人口整體學歷水平較低。
(二)本土人才外流趨勢明顯
本此調研統計了10個村在外務工人員,10個村共有居民35867人,其中在外務工人員12146人,占全部人口的34%。調查的10個村,在外務工人員占本村人數的比例都在20%以上,其中有一個村,在外務工人員占本村人數的比例在53%。可見,農村地區目前人才外流趨勢明顯。
(三)村干部現狀
1.村干部老齡化嚴重。在隨機調查的十個村里,共有村干部73人,其中50歲以上的有33人,占總人數的45%;30-50歲的有32人,占總人數的44%;30歲以下的有8人,占總人數的11%。可見,村干部老齡化現象嚴重。
2.后備干部力量不足。由于村干部收入水平低,所以有才能的年輕人不愿意當村干部,導致后備干部力量不足。由于村干部老齡化現象嚴重,干部思想放不開,不會使用現代化的計算機網絡,工作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地區的發展。
(四)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規范,但專業少
截至2019年8月,蔡家坡鎮共開展了4期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90人,且190人都獲得初級職業農民證書。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實施,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提高了農民的農業技術水平,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然而,目前蔡家坡鎮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只有兩個專業——獼猴桃種植和電子商務。
三、蔡家坡鄉村人才振興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農村缺乏豐富的文化生活
隨著農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對豐富的文化生活有所需求。經過調查發現,農村的文化設施單一,主要有健身器材和跳舞廣場。在訪談中,80%的人認為,農村文化生活單一,沒有社交場所,無法滿足農民對文化生活的需要。
(二)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社會對“三農”有偏見
城鄉二元結構的存在,使得城鄉差距大。長期以來,凡是涉及“農業、農民、農村”的職業,被認為是最差的職業,因此,在農村,年輕人想跳出“農門”,脫離“三農”,大學畢業后不愿返鄉。
(三)鄉村的整體發展水平落后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地區的交通、環境、文化等有了一定的改善。在農村地區,由于村莊比較分散,在供水、供電、供暖,修路等基礎設施配套方面,很難集中展開。
由于大量的農村人口流入城市,所以很多村莊人口較少,適齡兒童少,有些村莊的幼兒園和小學被撤銷,有的是幾個村莊共同建立一所幼兒園和小學。這就造成了適齡兒童上學不方便。另外,由于工作環境差,高學歷的教師不愿去農村地區任教,造成農村地區的教學質量落后。
四、推動陜西鄉村人才振興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對鄉村的投資,營造鄉村“留住人”的環境
1.加大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提高農村教育水平,為農村人才解決后顧之憂。在調研的過程中發現,有65%的人認為城鄉教育水平差異大,為了讓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農村部分人口向城市轉移。另外,國家通過各項鼓勵措施吸引來的人才,由于農村的教育水平低,為了使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這些人才工作一段時間后又返回城市。因此,為了吸引人、留住人,要加大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
2.規范鄉鎮企業管理,吸引農民就近就業。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的保險意識增強。在調研中發現,部分鄉鎮企業未給職工購買基本的社會保險,挫傷了農民工作的積極性。因此,為了留住鄉村人才,相關部門,應加大對鄉鎮企業的管理,使鄉鎮企業規范經營,吸引農民就近就業,為鄉村產業振興貢獻力量。
3.充分利用電商致富,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初期,政府應重點提高農村電商教育投資力度,擴大電子商務人才規模,確保農村經濟發展的創新動力,完善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制度體系。
4.加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豐富農村的文化生活水平。要想留住人,吸引人,相關部門可加大鄉村文化的建設,豐富鄉村文化生活。具體措施如下:首先,根據各村特點,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其次,可在本村集資建設公共文化活動場所,定期舉辦具有地方特色的廟會、農事大賽等,在農民有紅白事或其他活動時,免費為農民提供桌椅,設備及場所;再次,在建設公共文化設施時,要因地制宜,按需建設,避免資源浪費,例如,針對目前農村“空心化”現象嚴重,村里主要是老人和兒童,可為老人建立公共活動場所,為兒童建立公共圖書室,豐富老人和兒童的文化生活。
(二)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打造高素質農村領頭人
在農村,要充分發揮村干部帶頭致富和帶領致富的作用,因此要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在村級干部隊伍建設上,首先,提高村干部的收入,為村干部購買相應的社會保險;其次,加強對基礎干部業務及崗位培訓,如邀請各級農業科技專家、互聯網農業專家等來進行知識講座培訓,培養一批有能力、懂技術、會經營的村干部,使村干部成為農村發展的領路人、組織創業的帶頭人;再次,建立人才激勵機制,吸引年輕人才,增加村干部的儲備力量。
(三)大力發展新型職業農民
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方面,首先,陜西農廣校需根據市場需要,結合本地特色,增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專業,創新培訓模式,不斷完善培育機制;其次,從社會保障、金融、保險、土地流轉等多維度出發,為新型職業農民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以激發各類人才轉為新型職業農民的內生動力。
(四)創新引進人才機制
吸引新鄉賢、大學生、退伍軍人等反哺農村,利用其學識、技術、人脈、經驗與資源返鄉反哺桑梓,將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擇優覆蓋符合條件的下鄉返鄉人員農業創業創新項目,將其開展的農業項目所需貸款納入擔保體系支持范圍。政府應不斷優化人才引進條件,創新人才機制。
參考文獻:
[1]黃柳林.廣西鄉村人才振興發展現狀及對策[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9 (02):15-19
[2]赫立群.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的思考[J]經營管理,2019(05):90-91
作者簡介:
徐團團(1982 - ),女,江蘇徐州人,中共陜西省委黨校(陜西行政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