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錦仙
摘 要:加洲鱸,又名大品黑鱸,美洲大口鱸、大黑鱸,屬鱸形目,太陽魚科。原產于北美洲。1983年引入我國。是一種廣溫性肉食性魚類,其具有適應性強,生長快,養殖周期短,易起捕等特點。除之前在華中、華南地區養殖外,現在在我國的重慶、四川、云南也開始養殖。本文結合我們這幾年的養殖實踐介紹加洲鱸池塘養殖的新技術,通過魚種培育、飼養管理、水質管理、疾病防治等,為廣大加洲鱸養殖戶提供些技術支持和借鑒。
關鍵詞:加洲鱸;池塘養殖;新技術
一、養殖條件
我們清水湖水產養殖基地位于廣西南寧市武鳴區鑼圩鎮樹合村,這里是鑼圩河及清水湖地下水交匯的地方,水質清新,無污染,遠離工廠、村莊,常年水溫保持在18~28℃,通水通電通水泥路,現有9張塘,面積106畝。進排水方便,常年長流水,每張塘都備有增氧機。
二、苗種培育
(一)清塘消毒
清塘后排干池水,清除底部淤泥,充分暴曬池底,放養前一個月注水8~10cm,每畝用生石灰75~100kg全池潑灑消毒,一周后再注水80cm培養水質。苗種放養前要先試水,確認無毒后可準備放苗。
(二)苗種培育
我們從廣東購進加洲鱸水花,每1萬尾價格在350~600元,隨季度不同會有波動。每畝投放水花20萬尾,培育苗種的池塘我們選擇3~5畝/張。放養時要先把苗袋放在池塘水中,幾分鐘后測量魚袋和池塘水溫度,溫差<2~3℃時,打開魚苗袋,放少許池塘水,轉轉擺動后,又注水少許池塘水,反復幾次后再放入塘中。
(三)飼養管理
水花放入池塘后主要以攝食池塘中的浮游生物為主,我們會在第二天慢慢補充一些粉狀的人工配合飼料。魚苗階段主要做到少吃多餐,每天可以投喂2~3次。攝食時間不超過30min。堅持巡塘,觀察魚苗的活動情況。進排水口要用40目以上的篩絹網過濾,防止敵害生物入侵。巡塘時發現有敵害要及時處理。同時有殘餌或雜物要及時清理。
(四)水質管理
養殖水質要求清新、無異味??刂扑耐该鞫仍?0~35cm,pH值在7.5~8.5之間,保證充足的溶氧,一般攝食結束后,要開增氧機增氧1小時以上。攝食2小時后要進行換水排污。
(五)分級飼養
水花一般養20~30天后開始分級,在天氣晴朗的上午進行。分級要停食一天,同時要注意帶水分級,動作輕緩,避免魚體受傷。我們基地在加洲鱸魚苗培育至9~10cm后,會有一部分出售到云南、重慶、四川及廣西其他市縣區。按2020年春季加洲鱸魚苗市場價格,9cm左右價格在0.6元/尾,10cm左右價格在0.8元/尾。
三、成魚養殖
(一)池塘的消毒
成魚池的消毒按照苗種池的消毒方法進行。用生石灰75~100kg全池潑灑消毒。生石灰主要作用是能夠殺死池塘中的病菌和寄生蟲,改善池底透氣性,調節pH值。增強水體緩沖能力,促進浮游生物生長。要檢查進排水口的篩網是否有漏洞,要及時修補。清除池塘周圍的雜草。消毒結束后要先放幾條魚試水,確定水體無毒后方可投放加洲鱸魚種。
(二)魚種投放
我們每年在5~6月會選擇我們自己培育的大小均勻,游動力強,魚體健壯,無病無傷的加洲鱸魚苗進行投放,投放密度為1200尾/畝,規格10cm左右,魚種投放時用2%~3%鹽水浸泡7~10min,以清除魚苗體上的病菌和寄生蟲。同時我們每畝混養了200尾的鰱鳙和鯉魚,幫助清除池塘中的浮游生物及藻類。
(三)飼養管理
根據加洲鱸魚的不同的生長階段,我們選擇合適的顆粒飼料進行投喂,每日投喂2次,分別在上午的5:00,下午17:00投喂。根據加洲鱸喜歡搶食的習性,投喂時要高空拋入,直到不搶食為止,大約為30min。要根據天氣變化調整投喂量,下大雨前后不投喂或少投喂。
(四)水質管理
養魚先養水,把水質養好了才能養好魚,水太瘦則浮游生物太少,不能為加洲鱸提供豐富的天然餌料。水太肥則水中溶氧量減少,水中氨氮及亞硝酸鹽含量升高,各種病原菌大量繁殖,魚抵抗力下降,甚至暴發魚病,引起死亡。要勤換水,特別在高溫季度要保持水位在1.5~1.8m,水溫保持在28~30℃,水的透明度在30cm。在加洲鱸的生長旺盛期,攝食量增加,排泄物增多,池底淤泥開始增厚,換水不能達到養殖水質要求時,我們使用底改素來改善水質。底改素主要成分為分解酶、聚合雙酸鋁鐵、過氧酸鈉及腐殖酸等。它能分解水體中的殘餌及水產動物的排泄物,減少池塘底層有害物質的積累,降低水體中氨氮及亞硝酸鹽的含量,從而達到改善水質的目標。每畝(1m水深)使用500g,將藥物溶解后全塘均勻潑灑。加洲鱸養到來年1月、2月出售,上市規格0.5~0.8kg。
四、魚病防治
加洲鱸抗病力強,適應性廣,養殖時極少患病,但有時因營養不均衡,魚體受傷或水質惡化也容易引起一些疾病。目前我們在養殖過程中發生的常見病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潰瘍病
1.病原及癥狀。潰瘍病的病原為嗜水氣單胞菌。病魚的體側、腹部、頭部、尾部及鰭條基部均有大小不規則的炎癥病灶,嚴重的鱗片脫落,表皮真皮全部腐脫,露出充血的肌肉。流行季節為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4月,屬低溫發病,以危害成魚為主,發病率高,但死亡率不高。
2.防治方法。預防:在捕撈、運輸、分級過程中避免魚體受傷;定期殺滅水中寄生蟲;用有益活菌改良水質,培養天然餌料,提高加洲鱸的抗病能力。治療用二氧化氯全塘均勻潑灑。每畝(1m水深)使用100~200g。
(二)肝膽綜合癥
1.病因及癥狀。加洲鱸是肉食性魚類,對飼料中蛋白質的需求比較高,一般在45%左右。顆粒飼料在加工及儲存時,蛋白質容易變質,同時維生素容易缺乏,造成營養成分失衡。長期的高蛋白飼料容易引起脂肪在肝臟積累,破壞肝功能,影響加洲鱸正常生理生化代謝。同時水質惡化,水中氨氮及亞硝酸鹽濃度過高也可引起加洲鱸功能性肝損傷。
主要癥狀為肝膽腫大,色澤變淡,嚴重時可比正常肝膽大一倍以上,肝色逐漸變黃或發白,又或者肝臟局部或大部分變成“綠肝”,肝質易碎,同時伴有臟器膨大,出現嚴重病變。
2.防治方法。內服藥主要用護肝素,主要成分為多種復合酸,緩釋有機酸,植物提取物,拌料投喂,用量為3g/公斤飼料,連用5~7天。外用溴氯海因,每畝水深1m用100g,稀釋1:2000后全塘均勻潑灑。連用3天。
五、結束語
結合我們幾年的養殖實踐,向大家介紹了加洲鱸苗種培育,成魚養殖新技術及常見病防治方法。這幾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加洲鱸這種中高檔次的水產品更受老百姓喜愛。這幾年加洲鱸在我國的養殖量在飛速增長,養殖技術也在不斷提高。大家應以科學的、健康的方式加大加洲鱸養殖,促進其養殖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