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

【摘要】漿砌石護坡因其具備成本低、作業簡便、護坡效果好、經久耐用等諸多優勢,而得以在渠道、河道、航道等諸多水利工程中極為廣泛實踐運用。本文結合筆者既往漿砌石護坡施工實踐經驗,首先就航道護岸工程漿砌石護坡施工要點予以了全面概述,然后就航道護岸工程漿砌石護坡的施工質量控制展開相應探討,以期可以為廣大航道工程施工管理同仁在開展漿砌石護坡的施工實踐時有所借鑒參考價值。
【關鍵詞】航道護岸;漿砌石護坡;施工要點;質量控制
1、漿砌石護坡施工技術要點
1.1施工用材選取
1.1.1石料
漿砌石護坡砌筑所用石料可從施工地附近購買或使用基礎開挖時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的石塊經切割加工毛化后也可以予以使用。所用石料的尺寸大小、自身材質等應滿足漿砌石護坡的相關質量標準要求,并須確保砌體石材新鮮完整,無裂縫、剝落,表面干凈無水垢層,無風化痕跡,應用在表層的石塊必須顏色均一,紋理均勻、相似。同時,石材的抗壓性能等物理力學指標應與設計相一致,且用來做砌體的毛石和料石的形狀、規格也必須符合以下標準:
①毛石。毛石砌體應為塊形,中部厚度≮15cm,小于此規格的較小的片狀毛石可用來填充縫隙,使用這種片狀毛石的重量應低于填充部位砌體總重的十分之一。②料石。按照料石砌體的表面光滑度由粗到細可分為以下四種:毛料石、粗料石、半細料石與細料石,其中,在漿砌石護坡施工中的漿砌石構筑物所使用的粗料石應表面平坦,輪廓清晰,長度不低于0.5m,塊高不低于0.25m,長度與厚度的比小于3。砌筑用石料的外露面需進行打磨加工修飾后使用,且石料施工前應進行測試,施工所用料石的容重不小于25KN/m3,濕壓強度不低于100MPa,經試驗滿足相關標準要求后方可使用,對于試驗檢測不合格的不予使用。
1.1.2砂、礫石
用于拌制砂漿和小骨粒混凝土的砂、礫石料,顆粒直徑不超過5mm,同時不小于0.15mm,細度模數應控制在2.5到3之間。砌筑時毛石砂漿所用的砂料,最大顆粒直徑應小于5mm,料石砂漿砌筑所用的砂料,最大顆粒直徑應小于2.5mm。
1.1.3膠結材料
準備膠結料時要做到如下幾點:首先,拌制膠結料時,必須使用經試驗確定的配料單配比予以拌制,嚴加控制拌料的誤差,按每100kg拌料作為評價標準,水泥的誤差不超過±2kg,砂、礫石料的誤差不超過±3kg,水和其它外加劑不超過1kg。其次,在攪拌膠結材料時,須嚴加把控確保粗、細骨料的含水率滿足要求后,緩慢注水,先少注水,待吸收后在增加注水,時刻注意拌料中的水分含量,并結合施工實際適當進行調節,使水分和灰料的比例準確無誤。再次,少量膠結料拌制時可由人工手動操作,先無水拌制三次以上,再注水拌制使其顏色均一,以達到使用的要求;大量膠結料的拌制應使用拌合機自動攪拌,攪拌時間約為2分鐘至3分鐘。另外,攪拌好的膠結料不應擺放太長時間,最好攪拌好后立即使用,并通過試驗確定膠結材料的允許間歇時間;若因特殊情況需要對其進行存放或運輸的,擺放或運輸一定時間后材質容易發生析水、離析現象,此時應重新對其進行拌制,并在達到使用的要求后方可使用,對于發生凝結現象的膠結料應棄置,不可投入施工使用。
1.2砌筑前準備
首先,須依圖紙設計予以精準放樣,確保測放無誤。其次,作業前必須對施工圖紙及相應規范、標準、文件要求等“了如指掌”,嚴格依其予以相應的基礎開挖等作業,對凹陷坍塌的部位要進行補修處置。并且,筑砌前應清整基礎面,去除多余的土石、松石、風化石和突起的尖角等,并清理干凈基面存有的垃圾、污泥與積水等雜物。
1.3漿砌石施工
首先,根據施工現場環境的溫度差異,采用鋪漿法進行砌石體的砌筑時,所用砂漿稠度值也有所差異,此時,應嚴格依照實際適當對砂漿稠度予以調整,通常情況下,砂漿的稠度值范圍應控制在3~5cm內。其次,漿砌法砌筑時,砌石體的轉角和交接位置應同時筑砌,對于無法同時進行砌筑的面,應設置臨時的空斷并砌成斜槎式。最后,用尺量檢測對砌石體護坡的表面平整度和厚度予以測量,其允許誤差如下表1所示,不得超標。
表1允許誤差
1.4毛石砌體施工
(1)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每相隔10m對砌體做分縫操作,毛石砌體砌筑前應對表面進行灑水濕潤,待水分被充分吸收,表面無積水殘留后,先用砂漿鋪好再砌筑,砌筑時應做到平穩、密實并錯縫砌筑。(2)毛石基礎筑砌時,要將較大的一面朝下,且第一皮石塊要有座漿。對于砌筑毛石基礎擴大的部分每層寬度向上逐漸遞減呈梯形狀,上層階梯石塊按照錯縫搭接的方式壓砌下層階梯寬度的一半。(3)毛石砌體宜采用分皮臥砌,并按照平鋪疊加、上下錯縫進行砌筑,不可采用立砌、側砌或中心填實的方法進行砌筑。(4)砌體間的灰縫厚控制在2cm到3cm之間,且砂漿應飽滿密實不得空洞。若石塊間縫隙過大,應使用砂漿填塞,并嵌入片狀石塊或碎石,禁止不先墊底而直接嵌入石塊。(5)第一皮及轉角位置,交接處以及洞口處應選擇較平的大毛石進行堆砌。(6)毛石墻體每0.7m2應至少設置一塊拉結石以防止開裂,同皮內拉結石間隔應不得超過2m,并予以均勻分布。若墻厚度≤40cm時,則拉結石的長度應與墻的厚度一致,墻厚>40cm時應使用多塊搭接,且拉結石的搭接長度不得低于15cm,且其中任意一塊拉結石的長度不得小于2/3墻長。(7)每天砌筑毛石砌體的高度應<1.2m,進而有效確保砌體的穩定性與強度。
2、漿砌石護坡施工質量控制
(1)項目伊始,應先深入現場,對實地情況予以考察,觀察通視情況,確定各個控制點,之后開始測設放樣,排除既定設計與現場實況偏差過大的情況發生。(2)砌筑之前,先清除基層表面上松散及容易軟化、退化的石塊,然后以敲擊時聲音清脆而感覺堅實為度。之后使用高壓水槍沖洗表層的碎屑、污漬和雜物,以保連接處無污染,銜接緊密。(3)表面過于光滑的凸出基巖應用工具鑿毛,基巖應向內側傾斜,并將凸起頂邊緣用工具按要求鑿成內斜角。(4)若基巖存在泉眼,需將其封死或引流出基坑,防止泉眼滲水稀釋砂漿和混凝土,而對水泥漿造成沖擊。(5)監理驗收基礎合格后,才能鋪墊層混凝土和砂漿。除特殊要求的情況外,墊層混凝土應鋪設平整,厚度>0.2m,標號>150號,在墊層材料的強度滿足25kg/cm2后才能在上層砌筑或撞擊、搬運等。(6)各作業點所用石塊大小應配置合理,與此同時,對橋墩、轉角處等特別位置又要予以特殊照顧。并在砌筑前充分沖洗與濕潤石料,以避免石料吸收砂漿中的水分而影響護坡強度,在此過程中應再次檢查去除不合格的石料。(7)預先埋設的管件、伸縮縫等須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并根據作業需要對漿砌石分段、分塊,實施前應取得監理同意。(8)新砌體和老砌體相接的部位應保證接實合縫。同層砌體應錯位排齊,丁順疊砌,使整個砌面整合一體。同層砌體砌筑完成后再砌上一層,不要跨層堆砌。腹石和面石砌筑時應按照同層上升的原則,若石塊有大的斷面,或是缺少砌體的情況,可先筑面石但不能超腹石2層,待膠凝材料的強度達到25kg/cm2時再分層砌筑腹石。(9)砌體間應按設計留縫,豎向的縫隙寬度>5cm時,先往里填入膠凝材料,再塞入片狀石塊,并按照“邊鋪邊砌”的原則插搗至表面泛漿,防止砌體架空虛填而降低容重,以確保砌體連接的密實性及強度。(10)環境溫度比年均氣溫低時可以整體砌筑,反之應分不同段進行砌筑,封頂時溫度宜低不宜高。另外,施工時若環境溫度>28℃作業時要做好降溫措施,如搭涼棚、噴灑水霧等,也可以避開當天的高溫時間,間歇作業;若溫度<0℃時應停止作業,若環境溫度為0℃~5℃時要做好砌體表面的相關防護,并確保膠凝材料施工溫度應>5℃。(11)冬季低溫條件下不要灑水養護,可采用遮蓋物對砌體進行掩蓋以防止低溫低濕而凍傷;如若氣溫>5℃時,要注意養護砌體使其保持濕潤,并按要求持續養護約3周左右。(12)當施工時遇到降雨,要適當減少砂漿中的水分含量,并做好防雨措施避免砌體外露面存在積水,同時加強養護。若無相應的防雨設施,則遇大雨時應停止作業,并對砌體表面進行遮蓋,雨停后要及時清理積水,清理受降雨影響的軟弱層。
結語:
漿砌石護坡雖技術難度不高但其對于水利工程而言亦是極為關鍵,如若于其施工作業中相應管控不到位極易致使所砌護坡發生縫層滲水等質量問題,以致影響護坡成效。因此,相應現場管理人員務須牢牢掌握漿砌石護坡的諸多施工要點,嚴抓緊控,謹慎處置,竭力抓好施作質量,進而為有效提升航道護岸的抗沖刷、抗變形能力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卜自珍.漿砌石護坡的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分析[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6(18):148-149.
[2]陳偉.新疆烏蘇市馬場湖水利工程中漿砌石施工護坡的技術分析[J].珠江水運,2016(04):66-67.
[3]韓軍平.漿砌石護坡技術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實踐探索[J].工程技術研究,2020(08):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