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林
摘 要:目前,我國已經普遍開展了小學英語教育。但是,在小學教學中往往更關注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而對英語翻譯的活動缺乏足夠的重視。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創新性的設置符合學生特點的趣味性練習,發揮翻譯促進學生英語素養形成與提高的作用。此外,我們也認識到,這種技能是可以通過講授和練習所獲取,因此教師可探討小學高年級適當開展英語翻譯活動的意義,并提出促進小學高年級學生英語翻譯能力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翻譯趣味活動;小學高段;策略探析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3-004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3.024
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提到,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包含語言知識與技能、文化意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自主學習能力幾個方面。正是這幾個方面共同促進了學生英語素養的形成。而正如現代學者徐永煐所說:“翻譯是譯者用一種語言來表達原作者用另一種語言表達的思想。”可以看出翻譯是一種綜合性的技能,要用語言表達思想,必然會涉及語言的各項基礎和文化傳統習俗。同時我們也認識到:初步翻譯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的語言能力之上;語言能力的提高又有助于學生翻譯水平的提高。翻譯練習與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展開初步的、有趣味的翻譯活動,既具開創性又具有現實意義。
一、小學高年級適當開展英語趣味翻譯活動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技能
目前,翻譯主要分為筆譯和口譯。開展有趣的筆譯活動練習可以促進學生書寫表達能力;開展趣味口譯活動則可以促進學生聽說、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如依據學生的學習內容可以設置形式多樣,豐富有趣的書面翻譯活動,激勵學生書寫和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與形成。此外,教師通過模擬常見的翻譯情境,設置簡單的口譯練習,可以使學生學以致用,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到語言學習的實踐意義。這樣的做法既能有效促進學生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又能促進學生文化意識發展。
(二)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語言文化的興趣
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到:要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文化知識,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翻譯具有融合性,必然涉及文化習俗的因素。比如,教師可以在提供相關中西方問候語的提示之后進行訓練。教師應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適當引導學生做相關英漢語言文化對比的、基礎性的趣味翻譯練習。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探究的方式解釋漢語打招呼常說的“你吃了嗎?”翻譯成英文“How are you ?”的原因。通過類似的趣味翻譯活動,既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好奇心,又促進了學生自主探究相關文化知識的興趣。
(三)創新性地促進學生英語素養的發展
小學英語主要是培養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小學階段的語言學習習慣和興趣也是學生英語水平持續發展的基礎。在小學高年級階段開展有趣的漢英翻譯現象作為英語學習的活動是一種創新性的嘗試,將會在學生語音、語感、英語學習興趣、中西文化差異等方面對學生產生引導,拓展學生語言和文化視野。趣味翻譯活動既有趣又是綜合性的,是建立在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基礎上的,也是一個動態對等發展提高的過程。因此,對學生綜合英語素養能力形成具有推動意義。
(四)促進教師語言教學能力的提高
由于翻譯具有綜合多種語言能力的特征,因此教師在整合翻譯活動資源、設計趣味翻譯活動、查找翻譯小技巧等的過程,也是自我語言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這也是英語教師提高綜合語言素養,促進語言教學能力提高的一種手段,對語言類教師的專業發展大有裨益。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翻譯能力的教學策略
(一)選題的基礎性與趣味性要統一
趣味翻譯活動需要首先進行選題的設置。在這項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翻譯基本過程:理解源語言的基本信息、根據源語言內容表達和傳遞信息、修正目標語言的過程上,進行趣味性的選題。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教師應幫助學生理解原文的邏輯關系,并在練習過程中適當增加翻譯標準和基本技巧等相關知識的指導,在學生樂于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對學生的翻譯進行點撥。同時,教師也可以開展趣味譯文比較,使學生在比較中初步體會翻譯的形式和意義等。通過設置趣味性的翻譯活動,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設計語言習慣和文化差異的翻譯活動
在設置趣味翻譯活動的內容上,教師應做充分的考慮,了解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知識接受水平。因為就翻譯本身而言,就涉及兩種不同的語言表達習慣和文化差異,學生又常常對新奇的事物充滿好奇,因此教師可以借助設計語言文化差異的翻譯活動,激發學生的語言文化學習興趣。
比如,通過設計類似“我喜歡喝紅茶( I like to drink the black tea)的翻譯活動。教師應設計好趣味翻譯活動的切入點,有效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提高學生自主探究文化差異的興趣。
(三)采用多種訓練方式,增強翻譯活動的趣味性
小學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到:教師應積極利用音像、電視、書刊、網絡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適當拓寬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因此,教師應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訓練,這既是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順應學生身心特征和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例如,教師可以采用信息技術建立翻譯的拓展視頻,也可以開展翻譯擂臺,提高學生參與興趣。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生自主設置問題的形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對語言學習的樂趣。教師也可以通過設置有趣的問題來引導,如可以設置諸如“driver his pigs to market”(形容夜間打鼾聲),“have no beef with you ”(沒有什么仇怨)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選擇。
(四)整合趣味翻譯練習資源
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整合資源能有效提高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真正實現教育資源的價值和功能。教師設置趣味翻譯資源也需要進行整合,以備長期使用。對此,教師應在備課組內設立課題,明確目的,合理分工,對翻譯活動資源進行搜集和整合,提高整體效率。
(五)設置翻譯活動主題,倡導自主性學習
根據教育心理學原理,教師教學或開展活動所選的學習內容應該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教師在設置趣味翻譯活動時,應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應當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此外,教師可以選擇當前較熱的話題來設置趣味活動主題,借此增強學生翻譯學習的自主學習性,通過熱點主題,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六)關注學生翻譯能力的動態發展
翻譯綜合各種語言能力,因此其能力的形成是逐步發展和提高的。這決定了學生翻譯能力發展的動態性與長期性。因此,教師應該關注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翻譯學習能力的動態發展。將學生翻譯能力的形成看成是一個逐步形成的過程,給予持續性的關注。例如,教師可以采用建立電子檔案的方式,以此來記錄學生翻譯能力的收獲與不足。或是通過電子問卷的形式,及時了解學生對翻譯的興趣點,從而進行較為持久的培養與關注。只有如此,教師才能充分挖掘學生翻譯學習的潛力,保護學生學習翻譯的信心,促進持久性翻譯能力的提高。
(七)與故事、繪本等趣味方式相結合
采用何種方式向學生傳達有關翻譯活動的拓展性知識,對英語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與故事、繪本相結合,就是一個有效的方法。通過繪本,以故事的形式向學生引導或講解趣味翻譯小故事,即關注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又拓展了學生的翻譯常識,是一種值得推薦的方式和途徑。
(八)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反思
反思是學生發展語言能力,改進語言學習習慣的有效方式。所以,在學生完成趣味翻譯活動之后,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針對活動的內容進行校對和翻譯,對學生標點符號的使用、是否有拼寫錯誤、是否漏譯等方面進行反思性的指導。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逐步引導學生探究中英語言對比的差異,了解兩種不同的語言表達體系,進而引導學生不斷進行相關反思,這也是學生提高翻譯以及基礎水平的重要途徑。
(九)與智慧信息技術課堂相結合
由于信息技術的進步和云計算技術的不斷發展,智慧信息技術課堂逐漸成為趨勢。將翻譯活動與智慧課堂相結合,能有效提升學生語言學習興趣,提高趣味翻譯活動的參與度。例如,教師可借助智能云資源,分享給學生有關的翻譯有趣小故事,借此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也可以利用興趣任務,設置翻譯活動,允許學生通過語音、視頻、文字等多種形式,在網上提交活動任務。通過網絡實時反饋,教師亦可以及時接受數據信息,根據學生回答情況,運用聚焦、電子黑板、AI錄課等類似功能及時講解,針對學生內容進行評價。在網上反饋的基礎上,教師能精準設置相關趣味翻譯訓練,尋找到切入點和素養培養點,增強學生語言學習信心,提高語言翻譯能力。
三、結語
英語是一門國際性的語言,而翻譯就是將一種語言盡可能貼近原意地轉換成另一種語言。可以說,翻譯是綜合聽、說、讀、寫各項基礎性技能,對學生長期動態英語素養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學高年級階段適當開展趣味性的翻譯活動,是一種創新性的語言教學拓展方法和策略。教師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可以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更好地提高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增強學生認識中西方文化差異的能力,促進學生全球文化意識的形成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峰.信息環境下自主翻譯學習的界定、發展與生態位[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2(2).
[2]祖利軍.翻譯的意義建構模式[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3]孫欣欣.小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