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如琴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作文指導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教學環節。重視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提升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對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以及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基于此,本文針對強化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效果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旨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小學生的寫作技巧,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指導;強化;效果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3-01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3.063
小學階段是學生生理與心理發育成長的關鍵階段。在此階段,學生的創新思維逐步形成,學生的個性發展越來越鮮明,學生的成長需求越來越大。小學語文教師只有時刻關注學生的成長需求,并針對性地制定教學目標,重視作文指導,才能夠在教會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并且只有這樣,才能夠為學生的未來學習與生活打好基礎,幫助學生實現更高的人生價值。而要想強化小學語文作文指導的效果,必須要對當下小學語文作文指導現狀有一個客觀的了解,并以此為基礎進行針對性指導策略的制定。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作文指導現狀分析
現階段,在小學語文作文指導過程中,很多教師依然在使用傳統的指導方法,指導重點依然集中在學生的寫作技巧和作文結構方面。這樣的指導方法存在著一個非常明顯的弊端,就是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產生了限制。從學生角度來分析,就是學生的思維會被限定,寫作水平的提升難度也會逐漸加大。
(一)作文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脫節
現階段,在小學語文作文指導過程中,學生作文內容與現實生活脫節的現象十分嚴重,導致學生作文的感情不夠充分、不夠真實。在傳統作文指導方式的影響下,學生作文過于講究辭藻的華麗,而沒有講究表達方式的準確性,且沒有意識到豐富表達形式、作文結構的重要性。另外,教師為了讓學生鞏固課堂知識,會適當地增加家庭作業量。這樣學生在放學之后,只能將時間和精力放在家庭作業上,而沒有多余的時間去體驗生活、享受生活。而學生對于現實生活的體驗不足,就會影響其寫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教師的示范不足
根據專業人士的權威研究發現,每一位小學生都有著天生的模仿意識和模仿能力。正確的模仿可以有效開發學生的大腦,完善其知識體系結構。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不僅會對自己的教師進行模仿,也會對自己日常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模仿。然而在小學語文作文指導中,除了要求學生有流暢的語言表達,更要求有豐富真誠的情感,所以即便是再優秀的作文模板,即便是學生模仿得再好,也無法真正獲得寫作能力的提升。教師只有意識到這一點,才能給予學生最恰當、最有效、最充分的示范,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1]。
二、強化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效果的策略
(一)傳授給學生正確的寫作方法
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閱讀與寫作進行有機結合。因為閱讀對于寫作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在閱讀中可以學習到如何將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寫到作文中,也可以向其他作者學習如何利用文字來抒發某些含蓄的情感。
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多的寫作技巧。只有鼓勵學生增加日常閱讀量,對閱讀篇章中的寫作技巧進行總結、積累以及內化,才能夠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寫作能力的提升。閱讀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有聲閱讀,一種是默讀。在遇到精彩句子段落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有聲閱讀的方式享受文字帶來的愉悅;在遇到需要學生深入思考分析才能理解的段落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默讀的方式進行段落含義的理解與思考[2]。
其次,教師還可以提前挑選一些范文,將其推薦給學生。例如,當學生剛開始學寫作文的時候,經常出現無從下手的問題。此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優質范文,讓學生通過模仿掌握作文的寫作技巧。這樣的指導效果遠勝于直接講述寫作技巧。需要注意的是,優質范文的推薦,必須要注意范文內容、范文結構等方面的多樣化,防止學生出現思維定式。
(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在小學語文作文指導過程中,要想強化作文指導效果,必須要激發出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讓學生有充足的動力投入到寫作中。在傳統的小學語文作文指導中,教師將大部分精力集中到了寫作技巧的灌輸上,并沒有激發出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所以小學生的語文寫作積極性普遍不高,作文指導效果不太理想。要想改善這一問題,語文教師就必須要對自身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思路進行創新,先激發出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與積極性,消除學生對于寫作的排斥心理,同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啟發學生的寫作思路,讓學生開始享受寫作過程,喜歡寫作。
例如,神話類故事對于小學生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在進行《盤古開天地》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進行相關神話故事情節的延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確保在分析課文結構布局以及人物描寫技巧的時候,完成作文指導的滲透。
(三)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在小學語文作文指導過程中,要想強化作文指導效果,必須要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從而在幫助學生掌握語文知識與口語表達技巧的同時,幫助學生建立寫作的自信心。在傳統的作文指導過程中,學生認為寫作課就是拿起筆直接寫作,完成相應的寫作任務。但是最終的寫作課堂教學效果卻并不理想。要想改善這一現象,教師就要采取各種措施增加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和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只有這樣,才能夠在作文指導過程中讓學生及時意識到自身寫作上的不足,并采取適當的措施進行自我調整[3]。
例如,教師可以在作文指導過程中,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列出一個作文題目,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口頭作文。因為小組成員都是與學生非常親近的同學,學生可以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地進行口述。這樣,既可以對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進行訓練,又可以增強學生的作文信心。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班級范圍內舉辦一次作文演講比賽,讓學生站在講臺上口頭作文,增強學生在公開場合進行口語表達的信心與勇氣。
(四)給予學生生活化的作文指導
在小學語文作文指導過程中,要想強化作文指導效果,必須要給予學生生活化的作文指導。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對小學語文作文指導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作文指導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貼近,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進而掌握提筆寫作的技巧,確保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語文學科本身就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作為語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也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只要學生對校園內的事情、家庭中的信息以及社會中的新聞投入更多的關注,那么能夠應用到作文中的素材就會非常多。而要想讓學生掌握從日常生活中提取寫作素材的方法,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做起。
首先,加深學生對真實生活的感悟。我們可以將“感情”分成“感”和“情”來理解,“感”就是對周圍的事物有所感悟。“情”就是對周圍的事物產生感情。合起來就是只有對周圍的事物有所感悟,才會產生感情。在小學語文中,《槐鄉的孩子》《金色的草地》《我們的民族小學》等文章中都體現出作者對于現實生活的感悟。教師在與學生共同學習這些文章的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進行觀察,留心自己與教師之間、同學之間、親人之間、朋友之間的小事,獲得師生之情、友情、親情等的感悟,進而將之體現到寫作中,增強作文的真情實感。
其次,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與聯想能力。要想保證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有深度,就必須要保證寫作的細膩性,保證可以通過某一事物進行類似事物的聯想與感悟。
(五)重視學生作文的評價
在小學語文作文指導過程中,要想強化作文指導效果,必須要重視對學生作文的評價。有效的評價可以充分激發出學生對寫作的積極性,讓學生愛上寫作。而要想保證對學生作文評價的有效性,就必須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設置不同的評價標準,根據學生的實際寫作水平向學生提出不同的寫作要求,給予不同的寫作評價。針對寫作能力較高的學生,要提高寫作要求;針對寫作能力較弱的學生,即便是引用了一句名言警句、使用了一個好詞,都要給予肯定和表揚。第二,教師要以學生的視角對學生作文進行分析,針對學生作文中不恰當的措辭以及寫作手法,教師也要委婉地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嚴禁直接指出錯誤,對學生的自信心與自尊心產生傷害。第三,無論學生作文寫得好還是不好,教師都要先給予肯定,再對學生作文中具體的寫作手法、寫作思路等進行總結與評價[4]。
(六)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與創新能力
在小學語文作文指導過程中,要想強化作文指導效果,必須要激發出學生的想象能力與創新能力,確保學生可以通過想象能力與創新能力增加作文的活力。傳統的小學作文指導效果不甚理想,原因就是教師將指導重點集中到了寫作技巧、修辭方式等方面上,而忽視了學生真情實感的流露。雖然學生可以一氣呵成完成作文,但是其最終呈現出來的作品卻缺少活力、真情實感不足。而只有在學生寫作的時候,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多角度的分析,才能有效提升其寫作水平。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作文指導過程中,強化作文指導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只有將正確的寫作方法傳授給學生,激發出學生的寫作興趣、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給予學生生活化的作文指導、重視學生作文的評價、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與創新能力,才能有效強化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效果,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促進小學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潘艷萍.強化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效果的若干思考[J].甘肅教育,2019(7):88.
[2]盧宗起.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教學反思及措施[J].學周刊,2018(5):132.
[3]王貞貞.強化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效果的若干思考討論[J].北方文學(下),2017(3):161.
[4]羅麗梅.強化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效果的若干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6(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