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登瑞
小微企業是當今社會提升經濟增長、拉動社會就業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近年來,“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小微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為加大對小微企業扶持力度,我國陸續出臺多項政策助力小微企業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農信社在助力小微企業發展,推動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同時,對接鄉村振興戰略也是農信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重要體現。
提高思想認識,轉變經營理念。農信社要進一步增強做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社會責任感,積極履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職責,轉變經營理念,將大力發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作為信貸結構調整的有力抓手。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短、小、頻、急”的特點,量身定制符合小微企業的信貸管理制度,進一步優化信貸業務運作流程,在防控風險的前提下為其提供快速高效優質的信貸服務。不斷優化內部資源配置,從網點建設、人員等方面予以全方位支持,完善信貸服務機構體系,加大小微專營機構建設力度,重點向小微企業集中的地區延伸網點和業務。
優化營商環境,加大信貨扶持。把支持小微企業與堅守市場定位相結合、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結合,積極與區財政、發改、經信、工商、科技等部門溝通對接,掌握當地小微企業的整體情況,大力支持符合產業政策有市場競爭力、有發展潛力的優質企業。切實承擔“提升信貸服務、優化營商環境”責任,優化辦貸流程,縮短辦貸時限,依托遍布城鄉的營業網點和員工隊伍,鞏固深耕小微企業市場。一是公開貸款流程,簡化審批程序。針對創業初期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戶基礎弱、規模小的情況,大力開展陽光信貸,采取更為簡捷的審批流程,縮短貸款辦理時限,讓客戶更加便捷、透明地獲取信貸支持;對于些發展較為成熟、具備一定規模需要增加授信額度的企業客戶,簡化手續快速放款。二是根據不同類型的客戶群體和發展規模核定貸款額度,實行差別化利率定價,對優質客戶實行利率優惠,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三是對存量貸款到期后辦理“無縫隙”續貸,貸款到期前提前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和資金需求,為生產經營穩定的企業提前辦理續貸手續,貸款到期當天即可辦理續貸,實現還貸、放貸同步銜接。
創新信貸產品,滿足金融需求。圍繞“客戶有什么樣的金融需求,就提供什么樣的金融服務”的目標導向,不斷創新完善信貸產品。在細分客戶的基礎上,推出“房地產抵押便利貸”“創業貼息貸”鄉村旅游貸“產業扶貧貸”“惠農消費貸”等貸款產品,建立立體化的產品體系。加強與省農擔公司、保險公司深度合作,用好農業融資擔保、風險補償稅收減免、財政貼息等國家惠農政策,依托鏈條斷、決策快的體制優勢和品種多、渠道廣的服務優勢,積極拓展小微企業市場;加快推廣“政銀保”等新型貸款產品,解決企業擔保難、審批慢的問題,積極培育“經濟效益好、發展潛力高、市場前景廣”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做大做強區域特色品牌。
強化服務意識,促進銀企對接。根據轄內小微企業金融需求特點,結合監管部門工作要求,發揚“端盤子”精神,深入開展金融顧問“進千企”活動。積極制定活動方案,班子成員及信用社主任組成金融顧問團隊,為轄內小微企業提供“一對一”的金融顧問服務。按照“因企施策、企一策”的原則,通過現場走訪、調研、通訊等方式,做到“進企業、知實情、解難題”,與企業進行深入溝通交流,為企業解讀國家政策、介紹金融產品,提出財務管理建議,制定融資方案,提供結算理財等金融服務。以點帶面,從服務小微、民營企業、“三農”等普惠金融角度出發,深層次分析以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為主體的服務薄弱領域融資難融資貴難題產生的原因。
降低融資成本,提升辦貨效率。一是開辟綠色通道。大力開展陽光信貸,積極搭建小微貸款“綠色融資渠道”,優化小微企業信貸審批流程,對具有良好信用記錄的小微客戶采用更為簡化、快捷的續貸審批流程,縮短貸款辦理時限;積極推行微信電話等新型貸款申請平臺,使小微企業和企業主、個體工商戶更加便捷、高效、透明地獲取信貸支持。二是降低融資成本。清理各類融資“通道”業務,減少搭橋融資行為,對于已授信的企業足額發放貸款;在充分評估風險的基礎上,對單戶余額1000萬元以內的房地產抵押貸款,實行農信社內部評估,免交擔保費,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三是實行利率優惠。根據不同類型的客戶群體和發展規模,合理核定貸款額度,并依據擔保方式不同實行差別化利率定價,對優質客戶實行利率優惠,切實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四是實施“無縫隙”信貸扶持。在客戶經營良好的前提下,貸款到期前信貸人員提前了解小微企業生產經營狀況以及資金需求,對于生產經營狀況良好且確有資金需求的小微企業提前辦理信貸手續,客戶歸還貸款后短時間內即可再次貸款支持,實現還貸放貸同步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