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將對我國短期經濟增長和企業盈利產生一定的影響,也進一步凸顯穩增長政策的重要性。對于財政政策而言,無疑要在穩增長中發揮重要作用;但同時,疫情以及本就存在的財政收入壓力將使財政政策發力空間有所收窄。面對上述抉擇,專家認為,專項債或將成為2020年財政政策主要發力點:減稅降費將由“更大規模”向“更為精準”轉變。另外,支出結構優化仍要繼續。
減稅降費更精準定向
2019年,全國財政收入比上年增長3.8%,其中,稅收收入增長1%,增幅較低主要是因為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據測算,2019年全年,減稅降費將超過2.3萬億元,拉動2019年當年GDP增長0.8個百分點,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0.5個百分點,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個百分點。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2019年全年財政收入數據來看,減稅降費效果凸顯。其中一個標志就是當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3.8%,而同期GDP名義增長7.8%,這個差值意味著2019年減稅降費“真金白銀”地落到了實處。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2020年,稅收收入增長情況預計不會有較大提升,這或許制約減稅降費空間。因此,2020年,減稅降費將由“更大規模”轉向“落實落細”。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在近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0年,將繼續落實落細各項減稅降費政策,進一步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密切關注各行業稅負變化,特別是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這意味著,在疫情背景下,2020年,減稅降費重點將向疫情影響較重的行業、區域傾斜,精準定向。實際上,各地也根據實際情況相繼出臺了減免稅費、減輕企業負擔的相關政策。
王青表示,2019年,主要減稅降費政策從4月之后開始實施,新增減稅降費效應在今年一季度仍將存在,并與當前疫情影響周期重合。“這將和最新出臺的系列稅費減免措施形成疊加效應,進一步增強企業在減輕稅費負擔上的實際感受。”王青說。
支出結構繼續優化
2019年,財政支出結構優化,對脫貧攻堅、“三農”、科技創新、生態環保以及教育、衛生等民生重點領域的支出預算執行情況良好。專家表示,2020年,財政支出依舊要繼續優化結構。
在疫情背景下,保障疫情防控資金支出將較上年有明顯增長。另外,針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中央財政安排貼息資金支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截至2月8日下午6點,各級財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資金718.5億元,實際支出315.5億元。
據機構人士估算,各級財政疫情防控補助資金實際支出或將超2000億元。王青認為,當前控制包括政府負債率在內的宏觀杠桿率仍是重要目標,這意味著今年減稅降費措施不會顯著提高財政赤字率,避免加大各級政府債務負擔。財政支出的整體增速會受到控制,支出結構“有保有壓”。
王青預計,在“保”方面,今年是三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扶貧、環保等支出力度將會加大。在“壓”方面,政府部門一般性支出特別是“三公”經費將是壓降重點。
財政部數據顯示,2019年,中央平均壓減幅度達到10%,各地壓減幅度都超過了596,不少達到10%以上。
專項債托底穩投資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認為,為了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財政政策穩增長力度將加大,在保穩定和促進“六穩”上發揮更大作用。其中,作為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工具,2020年,專項債將成為穩投資、穩增長的重要發力點。
財政部消息顯示,近期財政部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8480億元,加上此前提前下達的專項債務1萬億元,共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8480億元。今年1月,已發行7148億元。
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表示,專項債“早發行、早使用、早見效”的政策方針已經得到實際貫徹。從項目投向看,基建占比明顯提升,預計基建投資增速將持續回升,經濟拉動有效性增強。
“加快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進度,其目的是提早使用地方債券拉動經濟增長,充分發揮財政政策擴大有效需求、穩增長的作用。”劉學智預計,全年新增地方債務規模可能擴大到4.5萬億元,其中新增地方專項債可能達到3萬億元或者更高。從專項債使用領域來看,預計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礎設施、生態環保項目、民生服務領域以及5G基礎設施、現代流通等與消費和產業升級相關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