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萍
摘 要:通過預習導學下的有效導入,能夠幫助我們創設有利于學生參與的情境,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能夠激發學生的有效思維,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從而優化教學效果,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有效途徑;同時,在“預習導學”環節下進行數學導入,不能是盲目的,無的放矢的,要從五個方面即概括性、針對性、直觀性、啟發性、藝術性入手進行,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預習導學;數學;導入方法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3-010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3.053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既是一節課的開端,也影響著每一節課的實效。隨著 “主體—和諧—高效”教學模式改革實踐在我校的開展,在利用此種教學模式的教學實踐中,我非常重視 “預習導學”環節。這里所說的“預習導學”,是指在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學習目標和自學要求下進行預習,在預習過程中產生質疑,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預習的時效性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一步就是進入課堂教學環節了。“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學生進行“預習導學”的基礎上,做好課堂導入,實現“無縫銜接”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我們細致的進行設計。但是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課堂導入還存在諸多問題。下面我結合自己十幾年的教學經驗與體會,對在“預習導學”環節下初中數學教學的導入進行闡述和反思。
一、初中數學課堂導入存在的問題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節課的開始,是一節完整的數學課的必要環節。但是從事實來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導入環節是存在一些問題的,主要表現在:
1.對導入存在錯誤認識。教師的教學思想會直接影響其教學行為,在我們日常的聽課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在課堂導入環節存在問題的教師,其出現問題的根源是對初中數學教學導入環節存在錯誤的認識。一些教師在新課改的要求下,主動求變的意識不強,甚至個別教師還是在堅持原來的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數學教學中秉承的是“滿堂灌”“題海戰術”等教學模式,認為導入是對時間的浪費,直接進入知識學習和訓練的初中數學課堂是更有效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基本上不存在導入,開始上課后就直接講內容,直接刪去了導入環節。還有些教師認為,導入是一種形式,在示范課、公開課等課程中應用就可以了,不需要在日常教學中應用,所以只是一些所謂“重要課程”應用就可以。
實際上,這是對新課改的錯誤認識。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學活動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來開展,要尊重學生的學習規律和認知規律來開展教學。同時,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如果我們教學中存在著功利主義思想,對于教學的效率來說會有很大的影響,這是不符合教育教學發展規律的。
2.對導入不重視。導入環節可以說是一節課中時間最短的一個環節,它既是開始,也是過渡,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雖然也有導入設計,但是給人的感覺是一種流于形式的導入,缺乏精心的準備和細致的研究,是為了導入而導入。這實際上是對導入環節的不重視。這種不重視主要表現在這些方面:
首先,是形式較為單一,最明顯的就是基本上每節課的導入都是以復習舊知識為主要形式,長時間缺乏變化很容易使學生感覺到枯燥、無味,上課的專注也會下降,而如果學生一節課剛開始就沒有什么興趣,那么整節課的學習狀態也會受影響。
其次,不能面向所有學生,新課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教育要面向所有學生,初中階段是義務教育階段,也是為學生未來更高階段的學習做準備和鋪墊的階段,數學作為一門核心學科,在學生以后學習和生活中都會用到,所以盡管這個階段學生已經出現了分化,但是絕對不能放棄每一名學生。但是一些教師在設計導入時因為缺乏深度的考慮,并沒有面向全體學生,導致導入設計和一些學生的需求背離,影響了教學效果,更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
3.導入缺乏實效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造注重實效、力爭高效的數學課堂是我們新時期初中數學學科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培養學生數學學科素養的有效手段之一。要想做到這個目標,需要對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完善,導入環節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實際上,導入環節雖然時間短,但它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會影響一節課的成敗。然而從實際的應用來看,很多教師也重視導入,但是實效性確實比較差,并沒有真正發揮導入的效果。
具體來說,首先在選擇導入形式時,部分教師也是絞盡腦汁想辦法,爭取通過創新來吸引學生、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但是,其過于關注導入環節而忽視了導入和整體教學內容的有機聯系,使導入環節和其他環節的設計背離,使導入孤立的存在,這對于學生的整體思維和認識甚至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并沒有達到我們設計導入的初衷。
其次,新時期的初中數學教學,強調的是要著眼于學生未來學習和適應社會的需求,來培養學生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對落實課堂教學三維目標的進一步提升。但是在實際的導入環節設計中,很多教師還是在注重知識層面相關的導入設計,對于學生的數學能力、數學思維、數學意識等方面的培養重視程度不夠,所以在學生的潛意識里也是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知識層面,這與新課標的要求也有差異,當然也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
最后,就是缺乏積極主動的變化。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奇心比較重,喜歡新奇的事物。所以在課堂教學設計包括導入設計中也應該主動求變,需要結合具體內容和學情進行適當的調整。但是實際上,很多教師在應用多媒體教學時,變化不大,進而影響其效果。
二、對初中數學課堂導入的反思
課堂的導入是一堂完整的初中數學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環節,是一節課的開始,需要我們去重視,處理好了會使學生整節課都情緒高漲,學習效果明顯;而如果處理不當,可能也會影響一節課的順利推進,最終影響課堂的實效性。對此,我對初中課堂導入環節有了以下思考:
1.一定要立足于學生實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對于如何打造高效初中數學課堂的探究越來越深入,但是其核心是不變的,那就要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學。所以,在進行課堂導入方法的選擇中,一定要對學情進行充分的評估,要讓導入設計成為學生和課程標準內容學習之間的橋梁,輔助學生去學習知識,突破難點。當然,也要關注學生差異性的現實,特別是不同班級的學生也往往有不同的特點,在導入方法的選擇上切勿教條。而教師要把握好自己是課堂教學主導者的角色,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切勿把握的太多,進而使學生被動,這就背離了我們教學設計的初衷。
2.掌控好度。事物都有自己的度,影響著事物的性質和最終效果。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并不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所以教師首先要掌握好導入的時間,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導入是一節數學課過渡的準確定位,時間要盡可能精簡,不要太長,最好是控制在3分鐘以內,引導學生盡快進入核心知識、主干知識和重點知識的學習。其次,教師的語言要有精度,必要的渲染是必須的,但是過多的渲染不僅會使學生感覺到啰嗦,而且可能會使學生抓不住重點,甚至會喧賓奪主,誤導學生。最后要注意導入的啟發度。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要求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也就是我們要真正落實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把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密切結合起來。所以在導入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啟發和培養,不能僅僅著眼于知識,切實落實素質教育的教學要求。
3.要注意導入與整個教學流程的整體性。一節好的或者高效的數學課,教學環節的各個步驟應該是一體的,也就是要把導入、知識學習、重點探究、突破難點以及最后的鞏固提升完全構建為一個整體,最好是設計一個主線把整個數學課堂教學流程緊密、完整地串起來,這樣學生才會一直被教師的教學設計所吸引,從而達成我們預設的教學目標。然而在教學中,存在著導入的設計和其他內容的設計隔離的現狀,也就是導入設計很精彩但是和后面的教學流程聯系不大,首尾難以相顧,最終也就失去了我們進行精心設計的意義。
4.重視導入的情境性和生活化。初中的數學知識隨著學習內容的逐漸深入,難度也在增加,為了避免因為知識抽象而導致學生學習難度增加,進而使學生產生畏難心理,就需要靈活的來設計教學。而數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密切聯系,可以成為我們進行教學設計的切入點,因為生活中的經歷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輔助,同時也能夠在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降低學生學習難度。而情境式教學是當前初中課堂教學中應用較為普遍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興趣,而且有利于學生進行體驗式和探究式學習,這有利于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新課改的理念要求也是一致的,所以我們可以多進行嘗試。
三、結語
總之,“導入有法,導無定法”,數學的導入法還有很多,我在這里只起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其實,無論怎樣的導入方法,都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教材和學情制定預習導學案,其關鍵還是要在“預習導學”環節上多下功夫,多用心,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充分調動各種積極因素,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敢于提出疑問,形成學習期待,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成為達到高效教學效果的有力保障,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
參考文獻:
[1]丁欣欣.“先聲、奪人、多趣”——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的藝術[J].中國校外教育(美術),2012(3).
[2]陸從珍.奏響數學課堂的前奏——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的探究與思考[J].數學大世界(小學一二年級版),2017(12).
[3]盧曉紅.精彩從這里開始——淺談小學數學課堂的導入藝術[J].新課程(教師), 2011(7).
[4]鄒淑華.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方法例談[J].課程教育研究, 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