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雨萌
進入新時代后,我國的戰略目標與發展內容得到了相應的改變,首次將“建設美麗中國”列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這一重要舉措揭示出黨中央對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強烈重視,同時展現出生態文明思想對于國家發展的重大指引。習總書記有關生態文明的思想不僅對建設美麗中國產生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世界生態文明的良好發展提供了完備的中國智慧與方案。
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基本內涵分析
在整體系統觀、嚴密法治觀、全球共贏觀及綠色發展觀的指引下,我國的生態文明體系不斷健全,生態環境日益優化。要深入了解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時代價值,應該全面掌握其基本內容體系。
第一個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則。隨著人類認知的不斷發展,人與自然的關系經歷了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等階段,習總書記強調要從思想上認清人類生存與自然保護的關系。第二個即著名的“兩山”理論。該理論形象且接地氣地回答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辯證關系:“我國生態文明的建設離不開經濟的穩步發展,經濟的良性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動力和保障。”[1]從哲學角度看,該原則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認識到支撐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因并非是對當下各種資源的占有與掠奪,而應留住綠水青山。第三個原則是以良好生態環境切實改善民生。民生是新時代最關注的問題,良好的生態環境可以改善空氣質量、提供更為優質的生態產品,有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第四個原則是正確認識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關系。生物系統中的生物與環境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在一定時期內處于相對穩定平衡的狀態。在生態治理方面,應統籌兼顧,整體施策。第五個原則是堅持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尊重自然,保護自然”是當下國人應有的思想意識,而應然與實然之間的差距需要制度加以保障,“制度具有相對穩定性和長效性的特點,對于維護一個社會、行業或組織的正常運行是不可或缺的”[2]。因此我們應實施嚴密的制度,深刻打擊破壞環境的不法行為。最后一個原則是共同謀求全球的生態文明建設。樹立正確的人類命運觀念與全球發展觀念,共同商量出應對全球環境問題的對策,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等問題,建設良好的全球生態文明。
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豐富和創新了馬克思主義的生態理論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相關生態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習總書記運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著眼于中國實際的生態問題,提出了推動我國生態向好發展的策略方針,這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從自然到社會認識論路線的具體體現”[3];同時,也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生態理論的創新與發展。
馬克思主義把人和自然的關系看作是一個復雜的對立統一的整體,其生態觀具體體現為:人的發展要依賴自然,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但不可過分索取自然資源、肆意破壞大自然。習總書記通過繼承馬克思主義的生態理論,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倡導尊重、順應與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并立足中國的生態實際,針對新出現的環境問題,提出了符合我國發展的整治措施。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運用了對立統一的方法論,追求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齊頭并進的目標。經過時間的考驗與實踐的磨練也逐漸提出了平衡“全面發展經濟”和“全力保護生態”的方法。原始社會,人們敬畏自然,但物質生活條件差,制約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工業發展階段,人們妄想征服自然,雖然物質生活得到滿足,但最終受到了自然的懲罰。實踐證明,這兩種做法都過于偏激。習總書記的“兩山理論”明確了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關系,即保護環境就是發展經濟。近年來,我國各省市貫徹執行中央的指令,關停污染工廠,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統一。
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了美麗中國的建設
習總書記的生態文明思想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目標引領和方向。順應經濟的“兩步走”戰略,在生態文明方面,我國也提出了具體目標:即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基本建設好美麗中國。這一目標不僅有時間上的要求,“根本好轉”一詞更是表達了效果上的訴求。目前我國提出要保持經濟中高速發展的政策,一方面是降低“虛幻經濟”帶來的危害,另一方面還是為了生態的良好轉變。目標是前行的領航燈,這一目標警示著每一個單位、組織、國人在發展經濟時不可隨意攫取自然資源,而應時刻注意對自然生態的保護,實現社會、經濟、生態各方面效益的真正統一。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建設美麗中國增加了現實可能性。“保護自然環境,發展生態,建設美麗中國”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它更需要每個人的實際行動。習總書記提到在保護環境時要堅持用最嚴格的的法制,親自主持審定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明確了作為重點的八項制度,并且提到領導干部在保護生態方面起著關鍵作用,要“進一步修訂法律法規,提高相關標準,加大執法力度,提高違法成本,依法追究責任。”[4]通過各項嚴格制度的制約,提高了人們踐行保護生態的可能性。此外,他還提到在產品供給與需求改革方面,應增加優質生態產品的供給,對于經濟的發展方案也運用到生態保護上來。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僅經常見到有關生態保護的標語,而且大部分國人有了主動承擔并積極踐行保護環境的理念,這也是其思想及相應的制度實施所發揮的實效作用。在這些完備的制度與思想的帶領下,美麗中國的建設指日可待!
四、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全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方案
全球化為各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但也對全球性生態問題帶來了新的挑戰。其思想不僅局限于解決本國的生態環境問題,而且為解決世界生態問題提供了中國思路方案。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發展中國家的生態保護問題提供了范例。眾所周知,發達國家采取了“先發展,后治理”的做法,沒有協調好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統一關系。例如英國經過近100年的努力,才使得工業革命時期破壞的生態恢復過來。世界上的發展中國家現如今的重要任務是大力發展經濟,很多國家無疑會走發達國家走過的老路,但實踐證明,這條路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那究竟應該如何做呢?習近平的生態文明思想給世界上的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完備且有效的方案。例如習近平提到發展經濟與保護生態沒有先后順序,二者應當同步進行,并指出發生沖突時要以保護環境為先。發展中國家還是要保持經濟的中高速增長,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不能過分要求經濟增長的高速度,而忽視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習總書記還將環境保護與民生福祉相聯系,生態環境改善,各種因環境污染造成的傳染病也會相應減少,人類的身心健康便可以得到保障,這有利于實現人民幸福生活的總目標。整體來看,良好的生態環境與國家的經濟進步是不沖突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全面具體且合理的,為解決世界上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作出了突出貢獻。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展現了解決全球性環境問題的新思路和新智慧。習總書記提出“命運共同體”的概念,這不僅是指世界經濟共同體,也是指世界生態的命運共同體。當前,世界上出現了許多全球性、無國界的環境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僅僅依靠一個國家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世界上各個國家的努力與配合。為此,習總書記提出“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方案,并提出各個國家應該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發展理念。“美好世界的呈現,是將一國的生態治理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全球生態圈中加以審視。”[5]我國一直以身作則,致力于全球生態問題的切實解決,展現著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總的來說,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內涵豐富且全面具體,放眼國內與國外,都有極高的時代價值,并且對于整體性的生態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也啟示著每一位國人要堅定對其思想的信心,以實際行動踐行“保護生態、建設美麗中國”的理念!
參考文獻
[1]楊莉,劉海燕.習近平“兩山理論”的科學內涵及思維能力的分析[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9(10).
[2]譚文華.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基本內涵及時代價值[J].社會主義研究,2019(05).
[3]彭曼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思想的繼承和創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09).
[4]丁威.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六大原則的深刻意蘊與時代價值[J].理論視野,2019(02).
[5]鄧玲,王芳.習近平“生命共同體”重要論述的理論內蘊與時代意義[J].治理研究,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