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夢雪 秦輝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為根本方向。方向問題是根本問題,古往今來,由于政治發展道路選擇錯誤而導致社會動蕩、國家分裂、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在堅持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遵循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基本國情的基礎上,結合以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為目標而進行的正確選擇,這一方向必須始終堅定不移。
以制度體系建設為著力點。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為真正體現人民當家作主這一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我們形成了一套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同時又傳承歷史和文化,體現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制度安排。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成為保證人民廣泛參加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享受更加廣發、更加充實的權利和自由的最佳著力點。
以協商民主作為創新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獨特的、獨有的、獨到的民主形式”。通過協商民主,可以發揮全體人民的集體智慧,集中力量辦大事,在事關國家重大事項和決策中,還能發揮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作用。
以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為堅守點。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應對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現實需要,也是傳承中華民族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的優良傳統,同時也是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訴求。黨的宗教工作是一項關系黨的執政前途和命運的全局性和戰略性工作。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是我黨必須長期堅守的基本原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斗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堅持黨的本質屬性、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重要論述的歷史邏輯
傳承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歷史傳統。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明確了用政治建設來指導革命,使革命服務于黨的政治目標。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屆國家領導人都對政治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毛澤東同志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鄧小平同志強調“改革,現代化科技技術,加上我們講政治,威力就大很多。到什么時候都得將講政治”;進入21世紀,江澤民同志提出“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嚴守政治紀律,保證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高度統一”;胡錦濤同志明確提出“做講政治的表率,就要在全面、正確、積極地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將講治是突出的特點和優勢”。綜上,開展政治建設,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我黨一以貫之的歷史傳統。
傳承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基本目標。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這些理論通過對政治系統進行合理性、合法性的解釋和說明,為當代中國社會成員提供了政治文化精神與政治智慧的動力支持 。
(二)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重要論述的理論邏輯
這一重要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的深化和發展。馬克思辯證唯物論中講到“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樣的發展的道路,必須與這個國家的國情和性質相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黨帶領人民沿著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逐步適應國情而確立的政治發展道路,這既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需要,也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再次提升。
這一重要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豐富和完善。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作為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黨,將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人民群眾觀的創新與傳承,并實現為社會謀發展、為人民謀福祉的偉大目標。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政治協商制度,都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盡最大力量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當家做主的基本方式。
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群眾觀中講到: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初起,就堅持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從土地革命到抗日戰爭,從解放戰爭到新中國建設,從改革開放到綜合發展,一次次的奮斗歷程都與在最大程度上為人民群眾爭取利益密不可分,時至今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也以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為基本目標,時刻將人民群眾滿不滿意、高不高興作為檢驗黨的建設的基本標準。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重要論述的實踐邏輯
這一論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政治發展道路的建設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方向和基本目標。思路決定出路,方向決定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長遠的作用。無論從歷史的縱向角度,還是從對比世界各國的橫向角度,因為選錯政治發展道路而滅國,消失于歷史長河的國家、民族比比皆是。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始終保持正確的方向,這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價值。
這一論述推動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大的優勢是中國中產黨領導,東西南北中,黨政軍民學,黨是領導一切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也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的。為了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能夠順利進行,必須要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使我黨具有高度的政治覺悟,高超的政治本領,高尚的政治品格,嚴格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發展政治道路的過程中練就過硬本領。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黨的領導是最大政治優勢,是最可靠的推動力量;人民當家作主是本質,是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統一于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偉大實踐中。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行成一個動態循環體系,各司其職,同頻共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必須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強調人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的能動的辯證發展過程,表現在認識過程中,人對世界的認識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個多次反復、無限深化的過程。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不斷深化政治體制改革,推進制度體系完善和發展,以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發展。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必須始終保持政治定力。政治定力是中國共產黨抵御風險和誘惑,始終保持政治敏感性和較高政治覺悟的基本要求。每個國家、每個政黨在進行國家建設的過程中,都會面臨來自內部發展和外部競爭的挑戰,保持高的政治定力有助于我們黨在內情外境面前不斷修煉自身,不斷加強建設。尤其是警惕“顏色革命”的負面作用,防止居心叵測之人利用各種借口來詆毀和破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建設。因此,我們要始終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作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基本要求,始終從國情出發,決不能照抄照搬國外的政治發展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道路的重要論述的核心思想、主體內容、基本要求,都在憲法中得到了確認和體現,我們要開展對深度的理論學習,并開展積極的實踐,以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能夠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注:秦輝 通訊作者 )
[1]莊友剛.馬克思主義原著選讀[M],長江文藝出版社,2009
[2]何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當代價值[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5(09).
[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中共中央宣傳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