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全面抗戰前漢口“全國新聞紙展覽會”述論

2020-07-23 06:18:37朱英
江漢論壇 2020年6期

摘要:1935年10月,國民黨漢口特別市黨部發起全國新聞紙、雜志及兒童讀物展覽會,新聞界與文化教育界人士積極參與籌備,使之得以于次年2月成功舉行。漢口市黨部面臨國難舉辦此次新聞紙展覽會,既是一次文化教育活動,也是一次民眾政治教育活動。展覽會開幕后吸引力出人意料,雖時值嚴冬,雨雪交加,但參觀人數與日俱增,不僅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與目的,而且帶動武漢新聞界人士就如何發展新聞事業進行了交流與探討,促進了漢口新聞記者公會和筆者聯合會的成立,產生了一系列影響。

關鍵詞:新聞紙;雜志;少兒讀物;展覽會

中圖分類號:K26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854X(2020)06-0106-10

本文所論之“全國新聞紙展覽會”系一簡稱,全稱為“漢口市全國新聞紙、雜志及兒童讀物展覽會”。所謂新聞紙,今義為用作印刷報紙和書籍的特殊紙種,但自晚清以迄民國,新聞紙卻是指寬泛意義上的報紙。張靜廬對新聞紙所下的定義是:“用機械復制而成為一般的普遍讀物的,叫做‘新聞紙,亦名‘報紙。”① 因近代中國活字印刷的報紙由西方國家引入,而報紙的英文newspaper直譯為漢語即是新聞紙,所以“新聞紙這個名稱是從西洋翻譯過來的”②。近代日本也使用新聞紙一詞。與現今不同的是,近代早期“之所謂報,嘗包括雜志及其他定期刊物而言”③。至南京國民政府之后,期刊雜志才逐漸從“報”中分離出來。④ 還需要說明的是,由于這次全國新聞紙展覽會的全稱較為復雜,不僅用于標題顯得非常累贅,而且在文中屢屢提及時均用全稱也較為不便。蓋因緣此,當時報章的相關報道也多簡稱為“全國新聞紙展覽會”,有時更簡稱為“全新會”或“新展會”,故本文也參照使用前一種簡稱。

這次全國新聞紙展覽會于全面抗戰前的1936年2月在漢口舉辦,發起者與組織者為國民黨漢口特別市黨部,參與者主要是新聞界、文化教育界人士。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漢口全國新聞紙展覽會的舉辦引起輿論重視和社會各界關注,參觀者為數眾多,并帶動了對相關問題的討論,產生了積極的直接與間接影響。但是,學術界研究這次新聞紙展覽會的成果卻仍付之厥如。⑤ 有鑒于此,本文擬對此次展覽會的籌備、舉行及其影響略作述論。

一、展覽會的籌備與開幕

在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主要由國民黨各級黨部和內政部所屬各級機關負責報紙雜志的登記備案與審核等事項。透過相關史料,可知國民黨查封報刊的事例屢見不鮮,而由其主動出面舉辦全國報刊和兒童讀物展覽會則為數不多。當時,漢口市黨部舉辦的這次新聞紙展覽會在全國也并非首創。“前此京滬等地先后舉行全國新聞紙雜志展覽會,表現文化成績于社會,提高民眾閱讀新聞雜志之興趣,展覽時觀眾頗多,成績優良。”漢口市黨部不甘落后,于1935年10月初決定,“征求本市新聞紙、公報、雜志、兒童刊物,并擬征集全國現行新聞紙及雜志、公報等刊物”,舉辦全國新聞紙、雜志及兒童讀物展覽會。⑥

漢口市黨部之所以積極主動地舉辦這次全國性活動,是鑒于武漢的重要地位與文化發展極不匹配。“武漢在全國的地位上,是居著中心,就關系言,是鄂豫皖陜贛湘川滇黔九省的交通樞紐,所以武漢的動靜,直接可牽系九省,間接足以影響全國。”但與武漢如此重要地位極不相稱的是,“對于人類生活最高原則的‘文化,竟遠落后,甚至有沙漠的稱號,而浮靡、狡詐、墮落的惡勢力,反日益擴張”。當時的漢口市黨部對這種狀況“懷著莫大的憂慮”,尤其“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東三省,1935年華北事變更使中華民族面臨嚴重危機,漢口市黨部認為“當著國難嚴重的時候,物質建設,固屬緊急,而文化建設,尤關重要”。而在當時“最易普遍,最切實際的,是文化前鋒的報紙雜志”,所以,“市黨部在提供了文化建設的原則之后,對于普及工作,是不能放置的,這便是新展會的契機,也便是市黨部對于文化工作的一貫步驟”。⑦ 展覽會開幕宣言對此也有闡明:“本會展覽的旨趣,就在集合過去現在全國所有的新聞紙、雜志及兒童讀物,附帶搜集外國報紙和雜志,作一個有系統的陳列,一方面供給從事文化事業者的參考,一方面引起一般民眾的注意,藉此以推進文化事業。”⑧ 可以說,在國難當頭之際漢口市黨部舉辦本次新聞紙展覽會,既是一次文化教育活動,也是一次民眾政治教育活動。

除上述背景與原因,漢口市黨部對于舉辦這次新聞紙展覽會的具體目的也曾作過闡述,歸納要義大體有以下幾點:其一,提高民眾求知興趣,發展社會文化。“新聞紙不但為一切消息源泉,且為民眾喉舌,雜志可說是一切知識的寶庫,設法鼓勵民眾閱讀,足以增加民眾知識,發展社會文化。”其二,溝通民眾與政府間的隔膜。中國民眾素與政府存在隔膜,對于各種施政報告或公報絕少閱讀,此對民眾與政府均不利,也不是現代國家所應有之現象。“所以鼓勵民眾閱讀公報,使能明了政府工作情況,知道政府做的事是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連的,便自然要幫助或監督政府了。”其三,擴大兒童求知范圍,使之成為將來良好公民。將兒童讀物與報紙雜志同時展出乃本次展覽會一大特點,漢口市黨部認為,“兒童為國家未來主人,社會基石,訓練兒童,是國家最大的責任”。因此,必須充分重視發展兒童教育。而兒童教育的最大問題在于增進其求知欲,“我們不但是要他們能在學校中從教科書求知識,更要使能在教科書以外,依照各人的個性與能力,獲得更豐富的知識,使成為將來良好的公民”。上述三點,“就是本屆展覽的三大目的”。 漢口市黨部在籌備本次展覽會的過程中,實際上拓展了“展覽的內容”,包括“新聞紙、雜志、公報暨兒童讀物”四種類型的出版物。而將這四類出版物放在一起,“很明顯地告訴大家,這個展覽會的目的,是著重在普及社會教育的材料。因為新聞紙乃民眾之耳目,雜志為知識之總匯,公報乃國家施政報告,兒童讀物又為培植國家基石之食糧。”⑨

為使展覽會取得成功,漢口市黨部在1935年10月初設立籌備委員會,委員共計15人。分別是新聞界的王亞明、丁文安、趙惜夢、徐鑄成、李堯卿、劉靜哉、謝楚珩,書業界高子約、鐘養初、唐性天,教育界沈丹階、王研農,市政府代表胡復,市黨部代表江述之、林榮葵,由江述之擔任主任委員,下設秘書1人。籌委會下設總務、征集、布置、宣傳四個組,各組分設總干事負責相關事務。另成立展品審查委員會,分新聞、雜志、公報、兒童讀物四組,各組均聘請名人及富有經驗者擔任審查委員,所有展品均先交各組分別審查而后陳列。以上安排,為展覽會的順利籌備與舉行奠定了較扎實的組織基礎。籌備委員會是此次展覽會的具體辦事與決策機構,值得注意的是15名籌備委員中來自新聞界和文化教育界者多達12人,市黨部和市政府代表只有3人,由此在某種程度上可稱其為黨政官方與民間社會合辦的一次新聞紙展覽會。

在展覽會開幕之前,籌委會先后共召開9次籌備會議,詳細討論議決與展覽會有關的各方面問題。其中經費是舉辦類似活動首先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商品展銷會尚可通過出售陳展的商品,獲得一部分收入,但新聞紙展覽會卻并無可出售之商品。因此,本次展覽會沒有任何收入,其經費來源主要是在漢省市黨政軍機關的撥款以及報社的少量贊助(詳見表1)。由表1可見,全部撥款與贊助經費合計為2190元。籌委會起初還希望《大光報》、《大同日報》、《新民報》、《大公報分館》、《漢報》、中央通訊社等也能給予贊助,但最終未達目的。

關于征集各類出版物的范圍,籌委會經過專門討論確定如下原則。新聞紙類:(1)創刊號、歷年紀念刊、特刊及最近出版者;(2)發行10年以上,中經改革,其革新之前后兩號,亦在征集之列,但本市以5年為限;(3)以外國文字編印,而為本國人主辦者;(4)各地華僑所辦者;(5)已經停刊而有革命歷史價值者。雜志及畫報類:(1)創刊號、歷年紀念刊、特刊及最近發行者;(2)發行在5年以上,中經改革,其革新諸號,亦在征集之列;(3)已停刊者,征集最前期與最后期;(4)同征集新聞紙類第3、4、5項之規定。公報類:(1)中央暨地方政府定期及不定期刊物;(2)除為臨時特殊事件出刊者概行征集外,其性質相同而連續出刊者,則征集最前期與最后期。兒童刊物類:(1)全國各機關、團體、學校、書局所發行之兒童刊物,盡量選集;(2)同征集新聞紙各項規定。以上所列征集之各種刊物,以非國民黨中央所查禁者為限。⑩

表1? 漢口市全國新聞紙雜志展覽會經費來源表

資料來源:《漢口市全國新聞紙雜志展覽會經費收支報告》,《新聞紙展覽特刊》“收支報告”,1936年刊印,第1頁。

確定了各類出版物的征集范圍之后,按照預定設想征集到所需展品,是展覽會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為此,籌委會擬定三種征集方式與步驟。一是由籌委會直接征集。其方式為在本埠及外埠重要報紙登載征集展品啟事,同時向中央及各省市黨政軍機關、民眾團體、各級學校、圖書館發函征集。據統計,籌委會總計發函5300余件,在各大報登載的啟事簡明扼要地闡明:“一國民智之啟閉,社會文化之興衰,關系國家民族至巨。欲謀啟迪民智,促進社會文化,非普及民眾良好讀物,提高閱報興趣不為功。”為此特舉辦全國新聞紙展覽會,“敬希全國各機關團體、學校書局、新聞社雜志社,不吝珍藏,踴躍應征,藉襄盛舉”。{11} 二是呈請漢口市黨部轉請中央宣傳委員會函中央及各省市黨政機關盡量應征。籌委會認為第一種方式無約束力,“這種辦法較前者更為有力”。經漢口市黨部函請,國民黨中央宣傳委員會向各省市黨政機關發出第1737號函,說明舉辦此次展覽會的意義,“應廣為征集,以供展覽而利宣傳”,并“檢送征集展品辦法三份,即希查照轉飭所屬代征,逕送上開地址,以便匯集展覽”。各省市政府隨即通告所在地各報館,“如有合于規定辦法之報紙雜志等,可逕寄該處以備展覽為要”。{12} 三是直接派員赴京滬杭等地征集。例如身為漢口市黨部宣傳科主任的籌備委員林榮葵,曾“赴全國各地,分向各方接洽”,特別是“在滬與各大小報館及書局接洽已有眉目,均允供給刊物,參加展覽。”{13} 籌委會主任委員江述之也藉赴京出席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之便,到教育部洽定商借正在首都陳展的兒童讀物,獲教育部大力支持。“經一月之往返奔走,暨滬杭市黨部之援助,幸獲圓滿結果。”{14} 除此之外,還采取“向過去各處報展會借用展品”、“用私人名義個別函借”、“必要時購買之”,以及函聘《武漢日報》、《大光報》、《掃蕩報》駐滬記者“前往復旦大學報展會參觀接洽”等多種方式,盡量征集更多的展品。{15} 經接洽復旦大學應允將報展會“全部展覽品借供陳列”。

本次新聞紙展覽會原定1936年元旦開幕,后因各地展品寄遞遲緩,且全國兒童年之展品,改變展期至2月5日開幕,需俟其結束后將兒童讀物轉運漢口,籌委會遂決定延期至2月15日。復因整理和布置時間不及,又改至2月21日始行開幕,展期10天,至3月1日止。值得指出的是,本次展覽會的職員除布展期間雇用數名臨時人員之外,開幕后會場的工作人員均從各機關團體調用,分別來自市黨部、常識指導會、民眾教育館,以及大光、掃蕩、漢報、武漢日報等報社和商務、現代、開明等書局,所有調用之工作人員均屬義務性質。

展覽會開幕典禮假上海戲院舉行。當天上午雖細雨霏霏,天寒地凍,但黨政各機關、各團體、各學校代表及新聞界人士仍有千余人出席開幕典禮。多年擔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兼行營主任的何成濬與楊永泰、陳繼承、王紹祐、江述之、胡國亭、吳國楨、唐性天、陳年新等9人組成開幕典禮大會主席團,何任總主席。在開幕典禮上何成濬首先致開幕詞,闡明“全國新聞紙雜志及兒童讀物展覽會今日開幕,其意義之重大,不僅在檢閱全國文化事業之盛衰,實欲藉此提高人民知識,轉移社會風氣。”他在致詞中列舉各種具體表現,指出“今日國勢阽危至此,原因何在,人民知識低落,社會風氣惡劣,實為主要原因。”長此以往,不加改變,終將危及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因此,“吾人必須運用種種有效方法,從政治與教育著手,合群策群力不斷努力,當能挽回劫運。此次展覽會舉行,即是一種輔助教育,報章雜志,為轉移社會人心,灌輸現代知識之利器,兒童讀物為教化做人之基本,開會展覽,并非供人看看熱鬧,就算完事,所望大家于參觀之后,各自振奮,務洗凈一切惡劣習慣,使社會人心自茲轉移向上,以恢復我民族固有之道德精神,求其能在世界永久立足。”隨后,由籌委會主任委員江述之報告展覽會籌備經過,并詳細闡釋了舉辦此次新聞紙展覽會的“三大目的”。繼由國民黨中央宣傳委員會代表王亞明致詞,他熱切希望通過新聞紙展覽會的舉辦,使“武漢成為真正的首善之區,武漢的文化有長足的進展,使武漢的新聞紙、雜志及兒童讀物,不但能夠成為武漢一百多萬民眾的普通讀物,更成為華中各省的普通讀物”。漢口市黨部委員胡國亭致詞時說明:“武漢居全國中心,一切應作先導。……切望武漢新聞界諸先生于參觀之后,加以深切研究,俾得采人之長補己之短。”{16}

佳賓致詞完畢后,上午11時許全體與會人員由樂隊前導,赴展覽會場行啟門禮,并合影留念。隨由展覽會會場主任林榮葵引導佳賓參觀展覽會,至12時結束。在開幕當日,新聞紙展覽會還公開發表開幕宣言稱,報紙雜志是近代文化的產物,實為發揚啟蒙教育及孕育新國民的利器。現今大多數同胞文化水平低下,公民常識欠缺,因而普及教育,亟待推行,新聞紙、雜志和兒童讀物,是厲行普及教育再好沒有的工具。{17}

對于一次成功的展覽會而言,除展品應豐富多彩,琳瑯滿目,展品的陳列布置也十分重要。本次新聞紙展覽會會場設于漢口洞庭街“寶順房”一幢三層西式樓房,在二三兩層樓共辟有16間展覽室。展室內部墻壁均粉刷一新,加之展覽室窗牖甚多,故光線至為充足,參觀時感覺良好。第一部分系新聞紙陳列室,按全國各省及特別市劃分單位,依次陳列各室。有上海《申報》、《新聞報》等各大報,以及全國具有歷史價值之報紙創刊號、畫報、雜志,共計60余種。其中武漢知名報人管雪齋送列之《漢報》一份,“為武漢新聞紙之鼻祖,系同治年間出版者,尤為珍貴”。其次為武漢及各省市新聞紙,“陳列處并附以裝置精美之各項統計圖表,漢上各新聞紙羅列極為別致,各家爭奇斗勝,至為美觀”。第二部分是公報陳列室,分政治、經濟、教育、交通、建設、財政等不同類別排列。第三部分是雜志陳列室,計分文藝、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三大類,每類再依其學術性質而分各部門。第四部分為兒童讀物陳列室,展品也分為三大類,即教科書、補充讀物、叢書,教科書和補充讀物又細分為國語、算術、自然、社會、常識、歷史、地理、公民、畫報、雜志。綜計各項展品陳列數量,本國報紙1208種,外國報紙258種,雜志3199冊,公報1500冊,兒童讀物8335冊,均全部載入籌委會編印的《新聞紙展覽特刊》附錄。{18}

表2? 漢口市全國新聞紙雜志展覽會經費開支表

資料來源:《漢口市全國新聞紙雜志展覽會經費收支報告》,《新聞紙展覽特刊》“收支報告”,1936年刊印,第1—2頁。

本次新聞紙展覽會如期閉幕之后,籌委會又召開過兩次結束會議,并專門舉行了一次展覽會經費收支審議會,處理各項后續事宜。除發還所借各項展品工作較為繁瑣之外,經費收支的審議尤為重要。本次展覽會支出的經費比較龐雜,涉及到許多方面。不過,展覽會籌備委員會在事竣后不厭其煩地列出了所有開支的細目(見表2),可幫助我們了解各相關具體情況。

表中開支共列出15類,每類又列出具體項目,非常細致。展覽會籌備委員會在收支報告中還按大類開支進行了說明。如文具紙張、印刷、交通、雜支等辦公費共開支332.01元,單據179張;運費、旅費、購置展品、郵電等征集費共開支577.56元8厘,單據56張;裝修、器具租金等布置費共開支384.04元,單據42張;招待、伙食等招待費共開支189.67元,單據30張;生活費、工資、津貼等薪津費共開支293元,單據34張。全部開支總計1776.28元8厘,單據共341張。收支兩抵,尚結存413.71元2厘。結余經費“經結束會議議決,全數撥作發行特刊及寄費之用”。{19}

不難看出,此次展覽會的籌備委員會對經費開支十分慎重,基本上做到每筆開支均有據可查。在展覽結束后,籌委會將收支情形“造具支付計算書,收支對照表及單據粘存簿”,在最后一次全體委員會議上,“推由謝委員楚珩、唐委員性天、沈委員丹階會同審查通過”,并經“賬據審查會議決議,呈送漢口特別市黨部核銷,另將支付書表分送各參加機關團體備查,同時登報公告,以昭慎重”。{20} 由此可見籌備委員會經辦人員的認真態度與辦事作風。正因如此,展覽會結束后收支相抵結存了410余元。有了這筆結余的經費,才能將相關各方面資料匯聚成冊,編印《新聞紙展覽特刊》,為后人了解這次展覽會的各方面具體情況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二、展覽會的吸引力及其影響

考察一個展覽會是否成功,最終取決于前往觀摩的人數及其所產生的影響。這次全國新聞紙展覽會展品豐富,再加上精心布置與安排,對于吸引民眾前往參觀產生了明顯作用。各報記者率先觀摩之后大為感嘆,認為展覽會“搜羅豐富,實在可稱首屈一指。在武漢方面,雖說不能絕后,然而可稱得空前。總而言之,是武漢最有意義的一個展覽會。”對于會場的布置安排,記者也感慨“不但兩層樓房布置得井井有條,而且非常經濟、藝術,四壁襯以藍白紅三色紙,更令人發生美感。凡入會參觀者,循序前進,毫不紊亂,所有陳列報紙雜志,最低限度,非過目不可,路線曲折錯落,正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屯。”記者在報道中還對各展室進行了評論,認為“展覽會對于搜集的報紙,不但全國各省份應有盡有,而且海外報章也征來不少”,完全“可稱得新聞世界”。雜志、公報展覽室的展品數量眾多,但分門別類十分清晰,使觀眾一目了然。兒童讀物室“凡是小朋友的書籍,可說是應有盡有”,光線透明,陳列簡潔,“所有紅紅綠綠的書籍,入參觀者眼簾,更令人感覺興趣”。{21} 不得不說的是,這次在漢口舉行的全國新聞紙展覽會,時值寒冷的冬季,常常是雨雪交加,寒風刺骨,甚至在開幕式當天即逢細雨霏霏。這樣的惡劣天氣,對前往參觀者的人數自然會產生不利影響。盡管如此,此次全國新聞紙展覽會卻仍然吸引了較多的人前來觀摩,產生了較廣泛的社會影響。

全國新聞紙展覽會開幕的當日,“下午正式開放,到場參觀之市民,雖細雨如絲,不下數千人”。{22}次日上午,因大雨滂沱,前往參觀者人數不多,但下午雨停后參觀者即明顯增加。對此,武漢的報紙均有較詳細報道:“漢口市新聞紙雜志及兒童讀物展覽會昨為開幕之第二日,上午因傾盆大雨,觀眾較稀,下午雨止天霽,自一時起,參觀者接踵而至,較第一日為多。是日適值星期六,下午各中學無課,一般學生,紛紛往觀,武陽學生多渡江前往,盛極一時。尤以兒童們天真活潑,由其家長攜領,較大者已適學齡程度,多前往參觀,總計當在五千人以上,對陳列之兒童畫刊讀物,逐令翻閱。會場之秩序甚佳,不準吸煙,亦不準攝影,各界參觀人士,依次往各參觀室閱覽,最后魚貫而出,有條不紊。”{23} 隨后數日,參觀人數持續增加。第三日“時值星期例假,天氣放晴,參觀者終日絡繹不絕,約達六七千人。”尤其“中小學生占十分之六七,市民占十分之三四。兒童讀物展覽室,一般小朋友們留連忘返,尤其擁擠”。{24} 參觀人數的不斷增加,明顯體現了新聞紙展覽會的較強吸引力。

起初,曾有記者對這次展覽會是否會引起市民的興趣而前往參觀,不免存在一些疑慮。擔心對于這一展覽會,“沒有受過相當教育,或有相當知識的,不會感覺興趣和意義”。但展覽會開幕兩日后的實際情況即令記者的疑慮一掃而空,繼而頗感驚奇。“入會參觀的,很是不少。或是結伴同行,或是單人獨騎到會,有歡喜看報的,也有歡喜看雜志的,因為沒有坐位設備,他們都是佇立翻閱,咿唔低吟,頗饒興趣。還有一種好研究的朋友,對于書籍報章,必有翻閱一過,或是將書名記下,以便購買。有好多參觀民眾表示,希望會期稍微延長一點,使得他們有機會多看一看。”{25} 及至展覽會開展的第五日,又遇惡劣天氣。“是日雪雨交加,終日未止,故前往參觀人數稍遜,但仍有四千余人。”記者預計“如今日天晴,參觀人數當更為踴躍”。{26}

展覽會開幕一周,“雖天氣寒冷,雨雪交加,且地址偏辟,而參觀人士仍極踴躍”。據初步統計,“一星期間,個人及團體整隊往觀者,合計達五萬余人,足見武漢人士對文化運動之重視”。展覽會的展期原定為10天,民眾普遍感覺為時太短,“各界以天雨未及往觀,及已參觀而欲作繼續考查者,紛紛要求展期閉幕”。{27} 但籌委會29日經商議,因已電告江西教育廳如期前來搬運兒童讀物往贛展覽,加之展品損壞較多和義務工作人員過于勞頓,決定仍于3月1日閉幕,并請各界人士抓緊時間在閉幕之前參觀。展覽第九日是周六,參觀人數之多打破了此前紀錄。周六下午各學校例行放假,“學生多愛慕各種報紙、文藝雜志、科學畫報及兒童讀物等,故參觀者絡繹不絕,且工商各界,以閉幕期屆,故是日上午觀眾異常擁擠。”據會場工作人員介紹:“自上午九時開后起,至下午五時收放止,往來不絕之參觀人數,約一萬三千人,實開空前紀錄。”{28}

3月1日是展覽會對外開放的最后一天,原定下午2時閉幕,不舉行閉幕儀式。“旋因參觀者絡繹不絕,且為最后之機會,特延長至下午六時始行閉幕,并有行營政訓處電影股攝取影片。”擔任本次展覽會籌委會主任的江述之,在閉幕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談及諸多感想。他首先對展覽會受到民眾如此歡迎,既感意外也感欣慰。特別是“新展會展覽十日,最末兩日為晴朗天氣,二月二十三日為陰天外,其余皆雨雪載途,且地處偏靜,而參觀人士仍極眾多,其確數尚在統計中,而以三十余本簽名簿估計,至少當在五六萬人之間,實為始料所不及。武漢人士對文化活動之關心,于斯可見。”其次是指出展覽會的舉辦為發展文化事業提供了借鑒,如“最有趣者,則為觀眾對畫報特感興趣,此可為報界同業改進業務之參考”。另外,觀眾“最為注意者,為民國紀元以前之報紙雜志,此實為好奇心所趨使,亦證過去歷史之為人所重視”。再次是需要大力建設圖書館,尤其是兒童圖書館,以滿足市民和兒童的閱讀需求,達到增進文化知識的目的。通過舉辦本次展覽會,“有一事值得注意努力者,即有若干觀眾及附近小學生,幾逐日來會翻閱,或攜帶紙筆抄錄,聞閉幕鈴或小學生父兄促其出場時,皆表現戀戀不舍之情態,甚至走數步后尚頻頻回頭注視者,此即漢口市缺乏圖書館及兒童圖書館所致。望新聞同業共同致力以促成之,則漢市文化之進步,當非淺鮮”。最后,他還認為透過展覽會的參觀者可發現另一個重要問題,即廣大勞動者文化知識缺乏,亟待解決。“參觀者皆為知識階級,尤以中小學生占重要之成分,至勞動者則以未受相當教育,往觀者絕少,此實值得注意之教育問題。”{29} 發現問題并明確努力的方向,這應該也是舉辦本次新聞紙展覽會的積極作用與影響。

在展覽期間,會場內外和《武漢日報》等各大報館,每日還安排有新聞界名家進行廣播演講,也吸引了不少觀眾聽講,產生了積極影響。例如第二日“擔任廣播演講者,為武漢日報社長王亞民,講題為‘報紙與社會的關系。又該館受委后,即推定館員許渤多人,分在館內第一巡回演講所、第二巡回演講所、第三巡回演講所等處宣傳,并于該館門首懸一布制橫幅標語,文曰:漢口市新聞紙雜志展覽擴大宣傳周,引起民眾注意。”據報道,王亞民的廣播演講頗為精彩,“到館聽講民眾,數達千人以上”。{30} 如此廣播演講能夠吸引千人以上聽眾,確實不易。另外,市民教館也受展覽會委托參與舉辦宣傳周活動,同樣是“前往聽講人數,至為眾多”。{31}

這次新聞紙展覽會的影響并非僅限于武漢一隅,外地報紙也多有報道評論。在“展覽期間,本外埠報紙多有參觀記及批評文字”。{32} 例如上海《申報》、《社會日報》、《立報》,杭州《東南日報》、西安《西京日報》、南寧《民國日報》和山東《青島時報》等多家報紙都進行了報道。尤其是在全國最有影響的《申報》,于展覽會開幕次日就發表專題報道:“漢市全國新聞紙雜志及兒童展覽會二十一日開幕,何成濬主席致開幕詞,會中陳列中外報紙雜志千余種,兒童讀物八千冊,搜羅極富,參觀者眾多,尤以六十年前本報引人注目。”{33} 《青島時報》則是在展覽會籌備期間即登載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和青島市政府通告各報館代為征集報紙雜志等展覽品。除此之外,“展覽會前日開幕,接得各方賀電甚多”。如杭州記者公會曾來電表示:“大會宏開,琳瑯滿目,遙祝貴市文化發展。”籌委會復電“辱承遠祝,勿任銘感。”{34}

除上述之外,展覽會的作用與影響透過參觀者的感受和評論也可以得到較為集中的體現。例如,對于舉辦此次新聞紙展覽會的意義,一些參觀者即進行了很好的歸納。有的指出,“讀報紙才知國難,才知救國”,并對此進行了如下具體闡述:

報紙與國家民族,以及每一個社會大眾的

角落,都是有著聯系關系的。尤其在中國現在,

外界受著帝國主義的沉重侵略,將被滅亡;內

地漢奸極力活動……我們更不可忽視報紙輿論

的偉大力量,就是在時代推動的進程中,我們

也不能抹煞它的存在。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

翁。基于這個口號之下,已可想見兒童對于國

家民族未來使命的重大。而況,在這兒童年,

兒童教育正謀普及的時期,中國兒童正在尋覓

討論比較集中的另一個議題是記者自身能力與修養的提升。新聞事業的發展離不開記者,記者的能力與修養則至為重要,直接關系到報紙雜志登載的文章是否受到讀者歡迎。對于記者的要求,以往談得較多的是必須具備才學識,而在此次討論中有資深報人根據自己從業15年的切身體會,提出記者還應以清慎勤自勵,稱得上別具一格。所謂清,是指“清晰之頭腦”、“清白之心地”、“清順之文字”;何謂慎,“一曰謹慎之紀述,二曰明慎之判斷,三曰審慎之刊載”;至于勤,則是“勤于搜集”、“勤于考證”、“勤于商詢”。{41} 另有報人感慨通過觀摩新聞紙展覽會,“俾從事于新聞事業之人,得此番綜合比較,更足以增加創作之經驗,以及為文化而努力之勇氣與興趣”。而作為新聞外勤記者“兼司社會上之拍照與推動兩重任務者”,不僅“應具備各種常識”,而且還需具有“人格修養與堅韌”。外勤記者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采訪新聞業務之改進,全賴外勤記者”。外勤記者必須“具偉大之志愿,健全其常識,高尚其旨趣,不僅為生活所驅使,而作此枯燥之工作,尤當以采輯標本之興趣,作山林之遨游,發見新地之勇氣,作冰洋之試探,苦自我嘗,畢生為文化之貢獻者。”與此同時,“在法令上予以相當之保障,社會上予以重視及鼓舞,俾采訪新聞之健兒,含著興奮劑前進,豈徒新聞界前途之光明,國家民族實利賴之。”{42} 報人的這種自我反省與要求,是促使新聞事業不斷發展的重要內在動力。

兒童讀物是這次新聞紙展覽會的一大特色,對于如何改進和完善兒童讀物也隨之成為討論的重點之一。有的指出,“對于兒童讀物者,‘蒙以養正之一言,乃古今中外不刊之論”。但兒童讀物需要充分注意兒童的特點,“于養正之中,必須加以有興趣之條件,始能適合兒童心理,而效果特大也”。{43} 有的充分肯定兒童讀物展覽“一則以檢閱評判,去莠存良;一則以互相觀摩,共求改進”。但從陳展的兒童讀物可知,十之七八均出自上海各大書局,就區域而言不無局限,也不能適合各地兒童之需求。因此,今后應該“分別以各地之風俗人情,文物出產,編兒童讀物……使當地兒童閱讀發生濃厚興趣,感覺切實需要,敢斷言也。故各地方應分別編印兒童讀物,其能有助于地方兒童教育,與增辦小學,實同其重要。”{44} 另還有人討論了兒童讀物選擇之標準、兒童月刊之過去、現在及將來等問題。

除以上幾個問題之外,討論中還涉及報紙與國防、報紙與社會、武漢新聞事業的現狀與發展、新聞與廣告之倫理、新聞標題之擬定、日本與歐洲的新聞事業及其借鑒等。可以說,經由新聞紙展覽會帶動的這場討論,是近代武漢新聞界為數不多的一次深入交流與探討。

另外,本次全國新聞紙展覽會的舉辦,還促進了漢口新聞記者公會的建立。在此之前,武漢曾經建立較松散的記者團體,名為武漢新聞記者聯合會。“武漢新聞記者聯合會在1927年3月成立之后,由于受到國民革命時期政局的影響,在斷斷續續的三年的時間中曾多次改組,最終到1930年11月宣布解散。其后,武漢新聞界雖然曾多次籌組新聞記者團體,但由于種種原因直到1936年才又組建新的更具‘公共性的團體組織——新聞記者公會。”{45} 新聞紙展覽會展出期間,社會各界都強烈意識到新聞事業必須予以改進,加快發展,更好地發揮社會輿論的功能與作用。新聞記者更感到責無旁貸,應該聯合起來共商對策。于是,在新聞界的呼吁下,漢口市黨部給予大力支持,新聞記者公會籌委會在展覽會開幕的次日舉行了首次籌備會議,決定草擬組織規程,“在會址未覓妥以前,暫假市黨部辦公”,并“以文字宣傳本會組織之意義,使同業皆能團結一致”。{46} 五天后接著又召開第二次籌備會議,討論通過了籌委會組織規程及工作綱要,推定總務股、登記股負責人,各聘干事3至5名。會議確定新聞記者公會籌委會由11人組成,設秘書1人。其工作綱要為:征求會員、辦理會員登記、征收會員入會費、制發會員證書、草擬會章、編輯會員名冊,定期舉行會員大會選舉成立。{47}

雖然漢口新聞記者公會至6月10日才正式召開成立大會,但其籌備卻是始于2月。之所以在2月開始籌備,則是由于受到舉辦新聞紙展覽會的推動。新展會的籌備委員中,王亞明、丁文安、趙惜夢、李堯卿等多人同時也擔任了新聞記者公會籌委會的常務委員,記者公會正式成立后他們又被推選為執行委員會委員,丁文安和李堯卿還擔任常務委員,江述之出任監察委員會常務委員。如所周知,記者公會是新聞記者的同業組織,“以擴大宣傳效能,改良出版技術,增進輿論權威,擁護新聞記者本身法,以聯絡同業感情為宗旨”;“凡會員執行業務時,在不違背三民主義立場上及一切合法行為,本會得保護之。”{48} 記者公會成立之后對于維護記者的合法權益,推進新聞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時人也意識到,在新聞紙展覽會的促進下,市黨部“將一盤散沙的本市新聞界,籌劃召開新聞記者公會,這與本會——新展會,可以說其是有聯環重要性。因此,我人感到這僅是我國新聞帶來的進展初步,我人尤希望展覽新聞,能夠繼續的每年召開一次,其地點并不限于本市,而記者公會,能夠由各都市的各個單位,擴大到全國記者公會的成立,則于意志的集中,與步趨的齊一,才有達到的可能,而新聞事業力量的形成,也將以本會為其嚆矢了。”{49}

與此相關的另一間接影響,是推進了筆者聯合會的成立。全國新聞紙展覽會開幕后兩日,湖北筆者聯合會舉行成立大會。《武漢日報》社社長王亞明發表演說時表示:“我們要消滅這無形的敵人,不是武力所能做得到的,必須要有真知灼見的筆者聯合起來,團結起來,應用筆桿的方法,去叫那些愚蠢無知笨拙者,都一齊覺悟起來,走入救國的正途,就是要統一社會的思想,統一社會的力量,方免言論分歧,思想復雜,力量分散,希望同人此后加倍努力。”{50} 筆者聯合會是作者的共同組織,對于加強作者之間的聯絡和溝通,提高思想認識,進而為報紙和雜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章,促進新聞事業發展不無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漢口市黨部在抗戰前精心籌備而成功舉辦的全國新聞紙、雜志及兒童讀物展覽會,在近代武漢新聞發展史上稱得上是一次值得重視的事件,不僅吸引了眾多觀眾前往觀摩,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的,而且連帶在其他方面也產生了一些積極影響。但是,漢口市黨部雖一方面希望通過舉辦新聞紙雜志展覽會,促進新聞與文化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卻依然不得不秉承國民黨的一貫政策,繼續對新聞實施嚴格控制,多方約束新聞事業的發展。對此,武漢報界資深人士只能無可奈何地表示:“在言論統制之下……軍事機關的檢查,黨務機關的取締,一切報紙的言論與記載,完全失去其自由。每日登載的新聞,只有按照中央通訊社的稿件,依樣畫葫蘆,交給排字房排版而已。所以印出的報,只有報眉的招牌不同,其余則完全相同。”{51}毫無疑問,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之下,新聞與文化事業根本不可能得到正常發展。

注釋:

① 張靜廬:《中國的新聞紙》,光華書局1928年版,第3頁。

② 張悠悠:《報紙常識》,教育部民眾讀物編審委員會印行,時間不詳,第1頁。

③ 戈公振:《中國報學史》,商務印書館1935年版,第2頁。

④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頒行的《出版法》,已將出版品分為新聞紙、雜志、書籍及其他出版品三類。

⑤ 目前所見僅有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武漢市志·新聞志》(武漢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專記”篇簡略述及這次新聞紙展覽會。

⑥ 《漢市黨部主辦新聞紙雜志展覽會》,《光華報》1935年10月5日。

⑦⑨{14}{18}{32} 《漢新展會舉辦經過》,漢口市新聞紙雜志暨兒童讀物展覽大會編:《新聞紙展覽特刊》,1936年刊印,第3、4、5、6、7頁。

⑧{17} 《開幕宣言》,《武漢日報》1936年2月21日。

⑩ 《新聞紙展覽會昨開第三次籌備會》,《武漢日報》1935年10月22日。

{11} 《漢口市新聞紙雜志展覽會籌備會征集新聞紙、雜志、公報、兒童刊物啟事》,《西京日報》1935年11月16日。

{12} 《漢市黨部將舉行新聞紙展覽會市府通告各報館代為征集展覽品》,《青島時報》1935年11月17日。

{13} 《新展征品滬上各報館書局均允供給出版物》,《武漢日報》1935年10月16日。

{15} 《漢市報紙展覽會征集辦法昨決定》,《武漢日報》1935年10月10日。

{16} 本段引文均出自《漢市全國新聞紙雜志及兒童讀物展覽會昨開幕典禮隆重舉行》,《掃蕩報》1936年2月22日。

{19}{20} 《漢口市全國新聞紙雜志展覽會經費收支報告》,《新聞紙展覽特刊》“收支報告”,1936年刊印,第2、1頁。

{21}{25} 《新聞紙展覽第二日》,《武漢日報》1936年2月23日。

{22} 《漢市全國新展會昨舉行開幕典禮》,《武漢日報》1936年2月22日。

{23}{30} 《漢口市全國新聞紙雜志及兒童讀物展覽會昨參觀人數增多》,《掃蕩報》1936年2月23日。

{24} 《新聞紙展覽昨為第三日》,《掃蕩報》1936年2月24日。

{26}{31} 《新展會昨參觀人數共有四千余人》,《掃蕩報》1936年2月26日。

{27} 《漢新展會決如期閉幕》,《武漢日報》1936年2月29日。

{28} 《新展今午閉幕,昨日參觀人數打破大會紀錄》,《武漢日報》1936年3月1日。

{29} 《新展會閉幕》,《武漢日報》1936年3月2日。

{33} 《漢市新聞紙展覽會開幕》,《申報》1936年2月22日。

{34} 《杭州記者公會賀電》,《掃蕩報》1936年2月23日。

{35} 《參觀了新聞展覽會》,《新聞紙展覽特刊》“紀事”,1936年刊印,第6頁。

{36} 《全國新聞紙雜志及兒童讀物展覽會印象記》,《新聞紙展覽特刊》“紀事”,1936年刊印,第9—10頁。

{37} 《新展第三日記》,《新聞紙展覽特刊》“紀事”,1936年刊印,第7—8頁。

{38} 《新展會參觀記》,《新聞紙展覽特刊》“紀事”,1936年刊印,第1—3頁。

{39} 李秉彝:《新聞與國家之關系及吾國應有之新聞政策》,《新聞紙展覽特刊》“論著”,1936年刊印,第90、94頁。

{40} 丁文安:《統制新聞之我見》,《新聞紙展覽特刊》“論著”,1936年刊印,第99頁。

{41} 謝楚珩:《新聞記者應以清慎勤自勵》,《新聞紙展覽特刊》“論著”,1936年刊印,第1—4頁。

{42} 楊濟民:《外勤記者應備之技能》,《新聞紙展覽特刊》“論著”,1936年刊印,第9頁。

{43} 王亞民:《報紙雜志及兒童讀物展覽會之展望》,《新聞紙展覽特刊》“論著”,1936年刊印,第77頁。

{44} 沈丹階:《編印各地方兒童讀物之重要及其取材》,《新聞紙展覽特刊》“論著”,1936年刊印,第79頁。

{45} 張繼汝:《近代武漢新聞記者團體研究(1927—1949)》,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碩士學位論文,第28頁。

{46} 《記者公會籌委會昨開首次會議》,《武漢日報》1936年2月23日

{47} 《記者公會籌委會通過組織規程工作綱要》,《武漢日報》1936年2月28日。

{48} 《漢口市新聞記者公會會章草案》,湖北省檔案館藏檔,檔號:LSI—3—199。轉引自張繼汝:《近代武漢新聞記者團體研究(1927—1949)》,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碩士學位論文,第40—41頁。

{49} 劉靜哉:《新展會之展望》,《新聞紙展覽特刊》“論著”,1936年刊印,第8—9頁。

{50} 《筆者聯合會昨成立》,《武漢日報》1936年2月24日。

{51} 秋蟲(蔡寄鷗):《武漢新聞史》,中日文化協會武漢分會1943年刊印,第98頁。

作者簡介:朱英,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武漢,430079。

(責任編輯? 張衛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永久视频|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免费露脸视频|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新AV天堂| 色天堂无毒不卡| 毛片网站在线看|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国产免费a级片|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va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又黄又嫩的免费视频网站| 女人18毛片久久|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a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另类视频|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爱91| 欧美自拍另类欧美综合图区|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色天天综合|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99视频全部免费| 国产精品第三页在线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 在线va视频| 福利视频一区|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 五月婷婷综合色| 国产成人一二三|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日本a级免费| 国产91精选在线观看|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 亚洲国产系列|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午夜a级毛片|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91青草视频| 久热精品免费|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欧美第一页在线|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AV免费观看| 亚洲欧州色色免费AV|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她的性爱视频|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超碰色了色|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国产爽爽视频|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自拍偷拍欧美| 亚洲欧美国产五月天综合| 91久久精品国产|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