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望婷
首都博物館藏《無款畫虎》是清代作品,整幅畫尺寸為縱195、橫72厘米,畫心尺寸縱97、橫56.3厘米。20世紀50年代上海文物庫撥交首都博物館。此圖繪成年虎、幼虎各一只,蝙蝠一只,除此并無其他任何配景。兩只老虎的造型嚴謹、筆墨工整、刻畫十分細致,畫家十分重視對老虎身體結構和皮毛質感的表現。皮毛以細筆梳毛,細線刻畫并夾雜以皴擦,較好地表現了老虎皮毛的豐厚感。中鋒點畫出來各種形態的短線,用于表現和強調粗毛的絲滑質感,線條的排列、皴擦表現出了虎毛的光澤。畫面所繪成年虎體型碩大,通體毛色呈淡黃色,與淡黃色的瞳孔互為呼應。淡黃色的體毛夾雜著無數暗黑色的條紋使得畫面整體色調偏灰,胸毛、腹毛、眼瞼、鼻子、上唇及四肢內側的毛色皆呈米色。而虎須、虎尾內側長毛點綴以白色、虎耳點綴以紫色、虎爪點綴以棕色讓物象更顯真實。
畫家繪成年虎頭部正面,并注意了虎頭、虎頸之間的透視角度。虎身又以側面觀看形式,更易于表現老虎的身體結構和肌肉層次感。在傳統中國畫中,以線條來表現老虎骨骼的結構很難,從虎頭、虎頸,一直畫到虎背、虎腰、虎尾,使之連成一片,這就是老虎的脊椎骨,它決定了老虎的各種體態和動勢。俗話說:“畫龍畫虎難畫骨”就是這個道理。成年虎采用坐姿,虎頭扭向,虎身傾斜產生一定弧度,老虎前肢并立直伸,后肢蹲立,緊縮于股下,髕骨被壓,夾于兩腰外側。虎身重心落在坐骨上,支點在前肢。虎頭正面觀,易于刻畫細節;虎身側面觀易于突出身體結構的變化與節奏。尾繞后肢,目瞪耳豎,雙目斜視畫面右上方的紅色蝙蝠,炯炯發亮,如同閃電一般,表現了成年虎對周邊環境的警惕性。

圖1 清 無款畫虎
在成年虎并立直伸的前肢之間,一只幼虎抬起頭,由下向上仰望,幼虎的眼光也望向了畫面右上方的紅色蝙蝠,顯得天真活潑、憨態可掬。圖中成年虎與幼虎的組合關系,意在表現一種護犢情深的感情,表現了老虎親密無間、慈愛,且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圖中二虎均以靜態注視遠方,畫家選取這個觀察點,以捕捉雙虎瞬間的動態,給畫面增添了一種靜謐的氣氛。此外,“虎”和“蝠”音近,畫面驅邪祈福的寓意躍然而現。
總體上看,此畫章法上采用直幅構圖,用筆、用墨稍顯單調,線條刻畫略為呆板,但造型、構圖和布局還是精心思考過的。作為民間畫師來說,已經十分難能可貴。此作品兩邊配上對聯,適合掛在客廳中堂之上,具有驅邪祈福的寓意。
此圖所繪黑虎在現實生活中很少見。此畫既然為民間畫工所為,其題材和內容必然受民間文化影響較大。在民俗信仰中,有虎爺和黑虎將軍。虎爺是土地公的御獸神,在不少土地廟里,通常可見虎爺四平八穩地蹲伏在供桌上;《事物類》卷45,有一段“虎拜土地”的記載:“(明)仁和七郡地名葛墩,有土地廟。荒落無主而敗壁四達。正德時王姓者設鄉校于此,夜則寄宿。一夕見虎入廟,叩首于神前若拜跪,久之而去,明晨語人,予適在其地也。傳記之虎傷人必先向土神求之,或此之謂歟。否則王姓者側臥,胡不一噬而去也。”由這段記載看來,老虎和土地公的關系,早在明代以前就已產生。此外,閩中地區有老虎是大道公座騎的傳說。大道公曾經替老虎治好喉嚨,老虎感恩,于是隨侍左右,聽候差遣。在民間廣大地區還流行財神爺趙公明騎黑虎的神話傳說。此外,也常有虎神列位廟里,或在廟門兩側,或蹲伏于供桌附近,稱為黑虎將軍,被人們奉為鎮守廟宇的地神。
人虎相交既久,人們寄予虎的文化內涵便累積逐漸濃厚。晉代王嘉《拾遺記》中提及,漢代曾發現一件玉虎頭枕;唐以前勇士頭戴虎冠,唐代李賀《榮華樂》中便有“峨峨虎冠上切云,竦劍晨趨凌紫氛”的記載;唐代《酉陽雜俎》中也記載民間有虎食鬼的傳說,“俗好于門畫虎頭”;宋代的《歲時雜記》說農歷端午節,民間常以艾葉扎成虎形懸掛于門或身上,稱艾虎,以辟邪祛穢。
直至近代,虎在民俗信仰中仍是重要組成內容,是吉祥的標志。如小孩出生取名阿虎、虎生、大虎、小虎、虎妹、虎妞、虎蘭等;給小孩佩帶虎頭帽,穿虎頭鞋;民間年畫以虎為繪制內容;婚喪嫁娶、砌房蓋屋、出門遠行以虎日為吉日;選擇墳地,以所向山形如虎為最佳;賭徒開賭之前,燒香拜虎神祈禱保佑;商人求財拜虎神;舞龍舞獅隊拜虎神;還有以撫摸虎爺兩頰的金紙來治療兒童腮瘡(豬頭瘡)。尤其是在我國彝族、白族、納西族、土家族、普米族等少數民族地區均以虎為圖騰,可見虎神在我國民間各個方面都很受重視。
利用現代技術拉曼光譜和X-射線熒光光譜可對畫面部分顏料測試分析,得到顏料的主要成分。
顯微激光拉曼光譜為法國J Y 公司Lab RAM HR 800 型激光共焦拉曼光譜儀。在室溫、暗室條件下,共采用兩種不同波長的激發光源:λ0=532nm(YAG激光器),λ0=785 nm(半導體激光器);物鏡50倍長焦,樣品表面的激光功率2~3mW,信號采集時間10~50s,累加次數1~2次,光柵600;狹縫寬度100μm,儀器分辨率2cm-1,光斑尺寸1μm,采用單晶硅片校準,光譜測試范圍4000~100cm-1。
X射線熒光為日本堀場XGT-5000II能量色散型X射線熒光分析顯微鏡。儀器測試條件:端窗銠(Rh)靶X射線管,真空光路,光管電壓50KV,電流1mA,測量時間300s。

圖2 畫心三種顏色拉曼光譜(a黃色,b紅色,c白色)
測試結果及分析討論:對畫面中的黃色(黃色虎毛、黃眼仁)、紅色(蝙蝠紅色、腳爪紅色輪廓)、白色(白胡須)三種顏色分別做了拉曼(圖2)和熒光分析(見表1)。
畫面中黃色主要有黃色虎毛和黃眼仁,拉曼光譜測試結果一樣,主要峰出現在118,141,152,172,203,230,235,273,318,345,362cm~ 1, 與 文 獻As4S4118m,142m,153m,172m,204m,230vs,236s,275w,315w,320w,346m,364m相符①,說明該幅畫中黃色顏料的主要成分為As4S4;畫面中紅色顏料主要存在蝙蝠紅色、腳爪紅色輪廓、眼角紅色三處,對其進行拉曼分析,圖譜一致,主要峰出現在65,122,144,148,150,224,232,314,391,456,477,550cm~1,與文獻Pb3O4的拉曼特征峰65w,122vs,144m,148m,150m,224w,232w(sh),314w,391w,456vw,477vw,550vs相符②,說明這三處的紅色顏料中均含有Pb3O4。對畫面中的白色顏料包括老虎胡須,兩只老虎腹部白色虎毛做拉曼測試,主要峰出現在156,284,713,1087cm~1,與文獻CaCO3的拉曼特征峰156m,283m,713m,1087vs一致①,說明白色顏料主要成分為CaCO3。
對畫面中黃紅白三處顏色做成分分析,眼睛黃色的測試結果中As和S的含量分別達到17.17%和33.17%,這與拉曼分析結果一致,眼角紅色測試結果中Pb的含量達到53.55%,白色胡須Ca的含量達到48.63%,這些都與拉曼的分析結果相符,說明黃色顏料中的主要成分為雄黃As4S4,紅色顏料的主要成分鉛丹Pb3O4,白色顏料的主要成分為石粉CaCO3。除了白色顏料其余兩種顏色測試中鈣、硅的含量均較高,有可能來自保存環境中的方解石、伊利石等②。

表1 畫心顏料各元素XRF(%)

圖3.1 可見光圖與高光譜數據影像對比
用高光譜儀對畫面進行局部增強,高光譜型號為VNIR400H的高光譜成像相機和THEMIS-T-FPS2500高光譜成像儀儀器獲取高光譜數據影像,波段范圍400~2500nm。
為了有選擇地突出某些感興趣信息,并且消除或降低一些其它無關的信息,利用圖像增強的手段來達到這些目的③。圖像增強是數字圖像處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對提取的圖像信息進行增強處理,其目的是采用一些技術手段或有效算法提高圖像的清晰度,改善圖像的目視效果。因此,利用圖像增強處理只是增強了對感興趣信息的辨別能力。主成分變換(PCA)是常用到的一種處理方法,對高光譜數據進行波段選擇,對數據進行優化,達到剔除噪聲和數據降維的目的。用最小噪聲分離變換(MNF)算法MNF是對PCA的一種改進方法。對畫面的四處包括蝙蝠、大老虎右后爪子、兩只老虎的尾巴、大老虎嘴唇分別經過MNF處理對比結果見圖3。

圖3.2 可見光圖片

圖4 掩埋處理后

圖5 病害分布圖
經MNF變換后,蝙蝠圖像在第二波段可以看出嘴角部分被黑色顏料遮蓋的信息,大虎右后爪子在第三波段相對清楚、兩虎尾巴在第一波段能有效增強視覺效果,老虎右腳指甲、畫面的褶皺也很清晰。在老虎胡須部分,在MNF第七波段圖像中可見有一個小圓圈,圖像中并沒有很明顯的痕跡,有可能由于污漬造成的。
圖4為進行腌膜處理后的效果圖,腌膜掉圖像的背景內容,能突出圖像部分輪廓信息。
病害現狀的調查對字畫的制作及工藝、修復材料的篩選、修復工藝、工作量等具有決定性的影像,對字畫病害信息的提取和分析傳統上主要利用透明方格法和CAD法,這兩種方法會耗費大量人力,且效率較低。本文使用基于數字化特征的字畫影像對字畫進行病害區域的提取,實現病害的信息種類、所占比例等的分析,對于字畫病害的修復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對老虎畫芯部分污漬的統計分析,該幅畫主要表現為折痕以及極少的污漬部分。圖5為病害分布圖。根據統計結果,畫心部分的病害總面積約為36.42平方厘米,約占畫芯面積的0.72%。
用科技手段分析了畫面中三種顏料(黃色、白色和紅色)的主要成分分別為雄黃As4S4,石粉CaCO3和鉛丹Pb3O4,顏料分析結果在修復過程中為顏料缺失部分補色提供科學依據;用高光譜儀和軟件處理系統對畫面的蝙蝠、虎爪、虎尾、虎唇及整個畫面進行圖像增強和輪廓處理,使圖像更清晰,此結果為日后的鑒定和臨摹提供參考;最后對畫面病害信息進行分析提取,主要為折痕,繪制了病害分布圖,此結果更加明確修復任務。近年來文物保護工作者致力于將新的現代科技手段引入到修復鑒定中來,提高對文物本體材質、工藝以及病害的認識,文中采用傳統書畫鑒賞和科學科技分析相結合的手段對書畫進行全面分析,如果說傳統書畫鑒賞是中醫,那科技檢測則是西醫,書畫的傳統和科技猶如中西醫結合是我國書畫鑒賞鑒定的必由之路,也是一種新手段、新方法的融合,此方法在書畫保護、修復、鑒定和臨摹提供必要的信息。
注釋:
① Lucia B,Robin J.H. C. Library of FTRaman spectra of pigments,minerals,pigment media and varnishes,and supplement to existing library of Raman spectra of pigments with visible excitation[J].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2001(57):1491~1521.
② 何秋菊,李濤,施繼龍,趙瑞廷,李玉玲,邵芳《道教人物畫像顏料的原位無損分析》,《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0。
③ 武望婷,張陳鋒,高愛東,閆旭東,侯妙樂,馬燕,任靜怡《基于高光譜技術對一幅清代畫信息提取研究》,《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