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中河街道華泰劍橋幼兒園 嚴利琴
項目化混齡游戲是我園自2016年創設的“混齡式”社會性區域聯動游戲,是“以教師環境創設為隱性主導,以‘游戲項目’貫穿其中,遵循‘計劃—工作—回顧’模式展開的一系列獨特的、相互關聯的活動”。我們希望通過游戲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從而建立一種“兒童就是目的”的幼兒園項目化混齡游戲模式。
游戲評價環節對游戲質量的提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可以改進游戲過程,還可以通過評價結果的反饋來促進幼兒參與游戲。因此我們在構建項目化混齡游戲的同時,注重評價方法的創新,并在實踐中進行了探索運用。
在項目化混齡游戲的開展中,我們借助多方資源的合理參與,通過教師、家長、幼兒三位一體的循環互動參與評價。教師通過觀察、反思、研討、實踐跟進評價;幼兒以樂玩、記錄、講說、展演等形式形成對游戲的思考與表達;家長則以融入游戲、助教參與、傾聽記錄、評議鼓勵的角色參與,支持幼兒的可持續發展(見圖1)。通過循環的螺旋式改進,逐步形成項目化混齡游戲三方評價模式。

圖1.三方評價參與
項目化混齡游戲中,幼兒的游戲充分自主,通過“玩—記—說—展”的遞進循環模式,促使幼兒形成屬于自己的游戲故事。
1.玩:直接感知 游戲體驗
在游戲中,幼兒通過“固定結伴”“臨時結伴”“穿插結伴”的三種形式參與。室內的“集市日”活動,以“童工”與“玩工”開展游戲。他們可以扮演“童工”在各個區域以“店長”“店員”的角色招攬“生意”;而“玩工”可以在大街上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店鋪暢玩。戶外的“集游日”活動,以菜單式自主選擇,通過創設不同的游戲場景,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自由結伴游戲。
2.記:符號表征 寶典記錄

圖2.板塊狀游戲路線圖

圖3.標記式游戲路線圖
我們設計了孩子們游戲中使用的《游戲寶典》,引導幼兒在游戲前后將他們的計劃或者故事記錄下來。活動前幼兒以“大帶小”的方式共同商議,由哥哥姐姐專門記錄,作為完成游戲的評價依據。幼兒設計的路線圖主要有兩種方式,分為“板塊狀路線圖”和“標記式路線圖”(見圖2、3)。游戲結束后,幼兒用自己的圖畫符號記錄游戲中的趣事,生成自己的游戲故事。故事的記錄既保留了游戲的精彩瞬間,也為后期的評價留下了寶貴的表征記錄。
3.說:游戲互動 故事分享
(1)同伴分享:游戲結束后,幼兒會三三兩兩地圍坐在一起,共同分享剛才發生的故事,互相了解各個區域的趣事及不同玩法,激發起下次游戲的欲望。
(2)師幼分享:師幼的分享是多角度的,游戲過程中的偶遇,自己的情緒變化,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幼兒對課程內容、游戲材料等反饋,這些反饋也是最直接的評價。
(3)親子分享:活動結束后,幼兒可以將自己的《游戲寶典》帶回家中,向父母分享在幼兒園的點滴。家長邊傾聽邊將這些故事幫助幼兒記錄下來,既增進親子情感,也留下了幼兒對課程理解的情況(見圖4)。

圖4.在家中分享故事
4.展:自主展演 故事欣賞
游戲故事展是孩子們自己設計、自己收集、自己展示的一次“盛會”,這是一學期中他們共同積累起來的故事,幼兒故事一般可分為以下四個類型(見表1):
教師在指導參與游戲的過程中,更多地是以觀察者的身份參與其中,以“觀—思—研—行”的階梯循環式進行評價。
1.觀:游戲中觀察
把觀察放在首位,游戲過程中攜帶便利貼,隨時將自己的發現以線路圖、關鍵字、圖標等不同的形式進行過程性記錄,作為自己后期評價的資源。
2.思:整理中思考
通過觀察記錄,老師們會將自己的摘記進行整理。細心地去回味思考當時的場景,形成自己的觀察記錄分析、隨筆反思等。
3.研:專題中深研
圍繞課程中的觀察、記錄等,把問題及幼兒的表現作為課程評價重要依據,運用視頻回放、故事講述表演、片段分析等多樣化的方式定期開展研討與交流。

表1.游戲故事四大類型
4.行:實踐中行進
研討后進行針對性分析,對下一步的材料提供、互動方式等進行調整,與幼兒一起討論并順應他們的需求,及時提供必要的支持,努力達到他們參與過程中的預期目標,讓課程走向共建共生。
家長是我們項目化混齡游戲中的重要資源,我們通過“融—助—聽—議”等手段,形成屬于家長獨有的融合評價方式。
1.融:參與融入
在游戲中,我們以家長開放日、大型活動參與日等形式,定期邀請爸爸媽媽進園,以游戲者的身份參與其中,站在兒童的視角體驗我們的課程。
2.助:義工助教
根據游戲開展的需要,有目的地邀請家長以義工、助教等不同的身份參與到課程建設中來。例如寶貝美食中心的美食志愿者,警察局中的警花姐姐等,義工助教既給我們的課程增添了風景,也助推了另一層面的評價。
3.聽:傾聽記錄
家長是幼兒游戲中的忠實聽眾,我們廣泛發動家長認真傾聽幼兒講述游戲中發生的趣事,幫助幼兒梳理過程,最后共同繪制并記錄,形成幼兒自己的游戲故事。
4.議:評議鼓勵
通過不同形式的參與,吸引家長們成為我們游戲的忠實粉絲,不但傾聽、記錄自己孩子的故事,而且逐步參與到游戲中。鼓勵家長從評議自己的孩子開始,對游戲創設等發表自己的建議和想法,促使家長融合評價的形成。
在項目化混齡游戲中,我們注重在“開放中融合、融合中創生”,探析多元的融合方式,搭建創新評價平臺,總結特點與規律。
板塊展是我們評價中的“基礎版”,我們以廊道平面展板、操場立體會展等不同形式的板塊展示,讓孩子們的故事有所呈現,在展示與交流的過程中,體驗成功。
幼兒、家長與老師以個體分享、圓桌分享、展演分享和網絡分享等形式,及時發現游戲過程中的問題和精彩之處,也讓我們看到了不同角度的評價內容。
1.個體分享
結合作品,幼兒把自己的創作過程進行簡單的重現,或者在游戲現場及時呈現。“個體分享”可以在混齡游戲結束后的分享會上進行,也可以在游戲過程中進行。
2.圓桌分享
“圓桌分享”多是在班級個別化游戲的時候進行,幼兒以圓桌形式圍坐一起,就今天的游戲情況進行討論分享,如:“今天你選擇了什么材料來游戲啊?”“你喜歡這份材料嗎?是怎么玩的?”等,通過對重要問題的討論引導孩子對個別化游戲中的材料、形式、規則等進行多方位的評價。
3.展演分享
“展演式分享”一學期開展1~2次,老師們會進行專題式的“游戲故事微論壇”,幼兒會將自己的“游戲故事”或進行講述,或進行表演,分享游戲中有趣難忘的故事。
4.網絡分享
“網絡分享”是以網絡為載體進行推廣。將游戲中的片段或者故事以微信公眾號、掌通家園、抖音、網絡直播等方式進行廣泛傳播。如在“華幼電視臺”游戲中,我們會進行幼兒直播、實時播報等,家長們可以在家收看到孩子的表現,孩子們可以直接收聽到游戲信息。
把項目化混齡游戲中的精彩瞬間、故事片斷制作成冊的形式展現,通過師幼互動、生生互動、家園互動,共同制作一本圖文結合、相對精致的繪本,謂之游戲“精裝版”。在項目化游戲中,我們利用繪畫、視頻、文字等形式對幼兒在真實情景中的精彩瞬間進行連續的觀察與評價,用敘事的方式描述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分析幼兒在游戲中所出現的關鍵經驗與學習品質,從而形成我們的“游戲故事”繪本集。
在游戲開展的過程中,我們及時收集相關信息,用多元方式并進,從幼兒、教師、家長三方的角度,因人而異地設計、使用評價工具,推動游戲評價有效落地。
1.情境講述式評價
幼兒在游戲回顧時,提供具有現場情境感的活動照片,幫助幼兒根據照片提示的線索,進行有目的、有條理地講述,教師和同伴可以隨機評價,也可以對幼兒游戲行為進行分析,幫助幼兒理清想法與愿望。
2.勛章積分式評價
我們精心設計“優雅小天使、才藝小天使、探究小天使”等八枚天使勛章,經過討論形成“天使勛章評選標準”,在游戲過程中集贊積分,鼓勵幼兒在不同階段自主完成不同的游戲任務,收集到不同的勛章,增強游戲的趣味性和目的性。
3.角色代入式
幼兒以角色代入的方式參與游戲,引導幼兒想象自己是其中的一個角色,針對所扮角色進行評議。如在警局游戲中,幼兒作為警官既可以對自己在游戲中的情況做出回顧,又可以對其他幼兒扮演的實習警察的工作進行評價,給予意見和建議。
1.審議識別式評價
游戲的開展離不開教師有效的引導,審議識別式評價以“議題呈現—情景經歷—自主探究—議題討論—展示分享—評估交流”的步驟進行。對游戲設計、實施、管理等環節進行必要的審視討論,引導教師在開放、民主的氛圍中進行討論和表達表現,有助于教師厘清思路,提升理念,使游戲開展更具有效性。
2.作品分析式評價
作品分析式評價是指分析幼兒游戲過程中的作品,如主題繪畫、美工作品、自我裝扮的個性造型照片等,了解幼兒的能力、傾向、技能熟練程度,以及情感心理狀態等。結合幼兒不同作品呈現,給予合理的分析判斷,促進技能提升,獲得心理滿足。
3.量表觀察式
在游戲行進中,根據不同的觀察方式,采用不同的量表,對幼兒的游戲軌跡、課程痕跡等做出及時的記錄,量表上的數據統計、文字分析是老師在游戲結束后進行分析的有效資源。
1.項目統計式評價

圖5.多元評價方式
充分利用《游戲手冊》的“三葉樹”設計,開展項目統計式評價。“三葉樹”既是幼兒游戲支架,也是量化評價工具。學期末,我們會下發一張“‘小人國’游戲項目統計表”,請幼兒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統計,數一數每棵樹上有多少大拇指,有多少是空白的,從中不但可以了解每一個孩子這學期玩過哪些區域,而且最終可以統計出哪些游戲項目受歡迎,哪些比較冷門需要改進,為課程的實施提供有效的信息資源。
2.音頻記錄式評價
利用便捷的媒體網絡,鼓勵家長通過音頻(視頻)的方式進行記錄,把孩子們講述給爸爸媽媽的有趣故事、繪畫作品等及時記錄下來分享到班級群。教師通過收集與分析,豐富幼兒成長檔案,并對課程行進進行相應的調整與完善。
3.傾聽詢問式評價
家長在傾聽幼兒講述的過程中,進行有目的的詢問,如:“今天和誰一起玩?發生什么有趣的事情?”鼓勵幼兒把幼兒園里發生的故事大膽地講述出來,家長及時記錄,并進行合理的評估,更深入地了解幼兒行為動機,然后與教師及時溝通跟進,更好地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
基于幼兒、教師、家長的三方評價模式,可以是主觀的評價方式,也可以是客觀的評價方式,注重的是通過不同的獨特視角對項目化混齡游戲進行敘述、記錄和評價,逐漸形成多元的評價體系,在共建的過程中,不斷推動項目化混齡游戲的發展與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