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灃東第二幼兒園 程晴晴
設計意圖:幼兒的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影子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火光中、月光下、燈光里,都有影子的存在。探究影子的自然主題活動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來說都有著不同的教育價值。因此,我選用“影子”這一主題,通過讓幼兒找影子、抓影子去親身實踐、感知和探索影子,并通過提供相關操作材料讓幼兒自主探究并進一步認識到影子這一現象背后的科學探究樂趣,從而激發幼兒對科學自然現象的探究興趣。
活動目標:1.體驗在游戲活動中探究影子秘密的樂趣。
2.知道光、物體、影子三者之間的關系。
3.能夠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了解,影子大小的變化和光源角度、距離等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經驗準備:幼兒對影子有初步的了解、玩過踩影子的游戲。
物質準備:投影儀、白布、皮影戲劇場、手電筒、皮球、影子圖片等。
環境準備:室內場景布置(無燈光)。

活動方案[活動時長]20~30分鐘[活動過程]一、主題生成通過讓幼兒“找影子”的游戲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師:你們知道什么是影子嗎?請你們找一下自己的影子。室內場景由于無燈光,幼兒沒有找到自己的影子。師:為什么找不到?你們覺得在哪里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師幼討論,得出結論: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師:那我們一起出去找吧!找到之后,請抓住你們的影子給我!師幼一起去戶外尋找影子,用手抓、用腳踩。幼:老師,我們抓不住!師:為什么我們能夠看見卻抓不住它呢?幼兒討論后得出結論:影子是物體遮住了光線形成的投影,它只能被看到卻不能被抓住。師:你們剛才說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那你們都知道哪些光源呢?幼兒嘗試回答:太陽光、月光、燈光、火光……教師利用PPT展示影子圖片,印證幼兒的答案。二、自主探究三個階段層層遞進,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逐漸了解到光與影的關系。在初步了解到了影子形成的原因后,投放皮影以及皮影戲小劇場等輔助性材料,主要是供幼兒合作探究“影子”這一科學在生活中的呈現方式以及應用。師:影子的產生需要光源,還需要物體。今天老師準備了幾組好玩的材料,我們來一起尋找影子吧!活動分為三個階段進行,每個階段為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輔助性材料(為幼兒準備皮影戲劇場、白布、投影儀、手電筒、紙板等操作材料,供幼兒探索研究)。第一階段:教師為幼兒提供手電筒、玩偶等較為直接的探索影子和光的關系的材料,幼兒自主探究,教師觀察。第二階段:投放投影儀、幕布等可供幼兒了解和簡單操作的材料。第三階段:投放皮影、皮影戲小劇場等可以進行合作探究的游戲活動材料。

師:你們有什么發現?小結:影子大小的變化和光源角度、距離等都有關系——垂直照射時投射的影子比側面照射時投射的影子要小;光源距離越近,影子越大,距離越遠,影子越小。三、成果展示力求做到讓幼兒真正體驗到科學與社會生活的結合。師:現在請你們將剛才探索到的“影子的秘密”表演給其他的小朋友們看!以小組為單位,幼兒進行相關游戲活動的表演工作,將自己探索的成果展示給其他小朋友們看。[活動延伸]在生活中觀察探究影子的方向、大小與太陽位置的關系,并能夠進行驗證!
反思:
本次活動是大班的科學活動,通過活動開始時候的抓影子游戲,初步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影子怎么可以捉住”,繼而引發了幼兒一系列的問題——“影子為什么抓不住?”“它是由什么做成?”“為什么有光的地方才會有影子?”“影子和光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帶著疑問,幼兒通過一系列實驗活動明白了影子為什么抓不住以及影子與光之間的關系等。
幼兒科學活動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本次活動中,教師沒有過多的語言,僅是通過提問讓幼兒自己去感知、產生疑問、尋找結果并得出結論,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幼兒,讓幼兒體驗到了探究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