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敦 溫淑華 李 軒
前列腺炎是一種臨床綜合征,其中95%以上為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bacterial prostatitis CNP),好發于中青年男性,主要臨床表現為尿頻、尿急、恥骨上及盆腔區域疼痛,或伴有性能力低下、焦慮等癥狀。本病具有臨床表現不典型、病程長、易反復等特點,發病原因不完全明確,且缺乏較為有效的治療手段,易對患者心身造成極大的困擾。在臨床中,針對濕邪郁而化熱,郁久生病,病久致郁導致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遷延難愈的特點,以《證治匯補》之火郁湯加減對其進行治療,療效較好。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8月—2019年7月在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東莞人民醫院中醫男科門診就診的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患者112例,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試驗組(火郁湯組)和對照組(前列倍喜膠囊組)各56例。試驗組年齡(31.6±6.3)歲,病程(14.5±5.5)個月;對照組年齡(28.3±7.5)歲,病程(15.4±6.2)個月。2組一般資料相似(P>0.05)。
1.2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照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1995年推薦的前列腺炎NIH-ⅢA型分類標準[1],前列腺炎相關癥狀持續12周以上,NIH-CPSI癥狀積分≥10[2]。中醫證型判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擬定為濕熱郁滯證。主癥:①尿頻、尿急、尿痛;②下腹、會陰墜脹,腰骶、恥骨上、睪丸或腹股溝等區域疼痛或不適。次癥:尿道灼熱或澀痛,尿或便后滴白,陰囊潮濕,精神焦慮或抑郁,舌紅苔黃或黃膩,脈滑或弦。具備主癥和次癥中任何一項加不同程度精神癥狀,即辨證成立。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西醫診斷及中醫辨證分型標準;②受試前4周內未服用過相關治療藥物;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有前列腺腫瘤、良性前列腺增生、神經源性膀胱等出現下尿路癥狀患者,以及有尿路結石、尿路感染、精囊炎、尿道球腺炎、附睪炎、睪丸炎、精索靜脈曲張、肛門直腸疾病、脊柱疾病、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等患者;有嚴重藥物或物品過敏者;具有神經精神疾病患者;未按規定用藥等依從性差者。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試驗組:給予火郁湯加減方,藥物組成:柴胡10 g,黃芩10 g,連翹10 g,白芍20 g,升麻6 g,梔子10 g,橘核20 g,蒼術20 g,薏苡仁20 g,馬鞭草10 g,以上為中藥配方顆粒,由廣州一方制藥有限公司提供。每天1劑,用300 ml開水沖攪均勻后,分2次飯后服。對照組:給予前列倍喜膠囊,口服,2 g/次,3次/d。2組均以8周為一個療程。
1.4.2 觀察指標觀察治療前后2組NIH-CPSI評分、前列腺液白細胞變化情況及臨床療效。
1.4.3 療效判斷標準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CPSI評分標準[1]、《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結合文獻[4]擬定:①臨床痊愈:治療后NIH-CPSI評分減少90%以上,不適癥狀完全消失,前列腺液常規(EPS-RT)檢查至少連續2次以上未見明顯異常,肛門指診前列腺未見明顯異常;②顯效:治療后NIH-CPSI評分減少60%~89%,會陰、陰囊等不適癥狀基本消失,EPS-RT檢查最少連續2 次以上正常,肛門指診前列腺壓痛減輕、質地柔軟度明顯改善;③有效:治療后NIH-CPSI評分減少30%~59%,癥狀有所減輕,EPS-RT檢查白細胞減少,但仍可達到臨床診斷標準;④無效:治療后NIH-CPSI評分減少小于30%,癥狀、體征及EPS-RT檢查均無改善,甚至有所加重。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NIH-CPSI評分及前列腺液WBC變化的比較2組NIH-CPSI各癥狀評分、前列腺液WBC數量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1)。試驗組NIH-CPSI總積分、前列腺液中WBC下降較對照組明顯(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NIH-CPSI評分及前列腺液WBC變化比較 (例,
2.2 2組患者療效比較試驗組總有效率為89.29%,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3.21%,試驗組臨床治愈率及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療效比較 (例,%)
前列腺炎屬于中醫“熱淋”“精濁”“白濁”等范疇。中醫典籍中不乏對本病臨床表現和病因病機的表述,如《素問·痿論》云:“思想無窮,所愿不得……及為白淫”。《證治匯補·下竅門·便濁·附精濁》記載[6]:“精濁者,因敗精流于尿竅,滯而難出,故莖中如刀割火灼而尿自清”。前列腺炎患者臨床癥狀多表現為:①下腹、會陰、大腿內側、男性生殖器、肛周或腰骶部等前列腺區域疼痛癥狀;②排尿異常如排尿困難、小便頻急、尿道灼熱、澀痛、尿不盡、尿道滴白等[7]。臨床調查顯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醫證型分布頻率中濕熱下注證占74%[8],故在臨床上多數醫生依據病名認識、癥狀表現,多從濕熱下注、濕熱瘀阻[9,10]等證型辨證治療。有學者[11]則認為濕熱下注僅為慢性前列腺炎病程中的一過性伴發證候,而濕邪郁滯化熱,濕熱久延致郁的病因病機則未被重視。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臨床表現多樣,疼痛不適癥狀明顯,具有病程長、易反復等特點,造成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嚴重影響患者心身健康;調查顯示,慢性(Ⅲ型)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綜合征患者中有精神障礙者占30%~80%,其中嚴重精神障礙占比達20%~50%,精神癥狀主要為焦慮、抑郁、情緒不穩定;NIH-CPSI評分和病程呈正相關,病程越長、NIH-CPSI評分越高,情緒障礙程度就越嚴重[8]。慢性前列腺炎早期臨床多表現為濕熱下注證候,但隨著病程的遷延,肝郁氣滯之證夾雜而來,并由于不少患者過多接受抗生素或清熱祛濕類苦寒中藥長期治療,胃氣受損,濕邪冰伏,形成濕與氣郁滯于精室,纏綿難愈。反之,氣機郁滯,濕氣不行,郁而化熱,形成本病的濕熱病因,濕熱與氣郁相互影響,病久致郁,郁久生病,形成本病的重要病機特點。
《靈樞·經脈》曰:“肝足厥陰之脈……環陰器,抵小腹?!薄兜は姆ā穭t認為“人身諸病,多生于郁。”[12]而前列腺處于肝經所過之處?;谝陨险J識與臨床觀察,抓住本病的濕郁病機,以《證治匯補》之火郁湯加減化裁,從濕郁發病機理論治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有別于臨床常用的清熱利濕之法,與膀胱濕熱證的治法區別開來?;鹩魷接糜谥委熁鹩粲谥?,四肢發熱,五心煩悶之癥,加蒼術、橘核、薏苡仁等則具除濕解郁之功,藥用黃芩、連翹、梔子清熱利濕是為君藥;臣以柴胡、白芍、橘核是四逆散理氣散滯解郁之意,升麻、梔子合柴胡、橘核一升一降,恢復氣機升降之機;芍藥甘草湯舒筋止痛,蒼術、薏苡仁健脾祛濕,斷濕之源而又防苦寒傷陽,馬鞭草清熱解毒,共為佐藥。本觀察結果表明,火郁湯能顯著降低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患者NIH-CPSI總評分、疼痛或不適評分、排尿癥狀評分、生活質量評分,特別是在降低疼痛或不適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方面尤為明顯,能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說明治療本病時應重視其濕郁病機?,F代醫學認為,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發病與氧化應激反應、免疫因素等密切相關[13,14]?,F代藥理證明,黃芩中黃芩素、黃芩苷等成分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清除超氧化物陰離子、氫過氧化物酶、羥自由基等;黃芩中的有效成分還具有雙向調節免疫作用[15]。連翹、柴胡、白芍等亦具有抗炎、免疫調節及抗氧化作用[16,17]。整方清熱除濕、行氣解郁,解肌止痛,兼護脾胃,切合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的濕郁病機特點及現代醫學發病機理,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