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虹
手術是治療闌尾炎的有效方法,粘連腸梗阻是術后常見并發癥之一,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為預防腸梗阻加重,臨床一般采取保守治療,但效果有限。隨著腹腔鏡技術的完善和應用,腹腔鏡松懈術治療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效果明顯,能積極改善患者病情[1]。臨床為確保療效,加快患者的康復進程,為其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十分有必要。故本次研究選取2016年3月—2018年10月符合臨床要求的120例闌尾切除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將中醫護理用于該類患者圍手術期中,分析該護理措施對促進患者康復的意義。詳細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3月—2018年10月符合臨床要求的120例闌尾切除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按照隨機雙盲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60例。對照組中男41例、女19例;年齡19~50歲,平均(30.43±5.18)歲;病程1~6 d,平均(2.32±0.32)d。觀察組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20~50歲,平均(30.56±5.20)歲;病程1~6 d,平均(2.37±0.35)d。2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均符合《外科學》中粘連性腸梗阻的診斷標準,且經立位X線腹平片確診[2]。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患者術后接受保守治療4 d后無效;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排除標準:合并精神障礙疾病者;伴有嚴重臟器功能異常者,如心、肝、腎等;絞窄性腸梗阻者;伴腹腔腫瘤引發的腸梗阻者。
1.4 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采取中醫護理干預。常規護理干預:(1)術前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舒適的手術環境,緩解患者焦慮、緊張等情緒。(2)術中護理人員協助麻醉醫師完成麻醉,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并注意保暖,手術室內溫濕度根據實際做適當調節,加強患者肢體溫度管理,盡量減少肢體暴露范圍。(3)術后將患者送往麻醉復蘇室,正確評估患者疼痛程度,根據醫囑給予止痛藥治療;待患者完全清醒后護送患者回普通病房;加強與患者家屬溝通,叮囑其注意觀察患者心理,給予患者鼓勵和安慰。中醫護理干預:(1)術前觀察:秉持中醫“望聞問切”原則,術前嚴密監測患者神志、體溫、血壓、皮膚彈性等情況,判斷其血容量變化,及時糾正水電解質以及酸堿平衡是治療腸梗阻的重要步驟。若是患者胃腸減壓后腹脹無改善,存在腹脹、腹痛等,責任護士應及時向醫生報告,確保手術順利實施。(2)術中護理:①順情解郁:待患者進入手術室準備后,護士主動與患者溝通,對患者進行安撫,可通過言語、神情、手勢等方式寬慰患者,使患者盡可能平復心情。②疏導:使用溫和的語言再次與患者講解手術流程,減少患者心中的疑惑,從而使七情正勝的效果得以深化。③解疑:為患者進行麻醉前,告知患者麻醉注意事項,如麻醉劑量、麻醉維持時間等;針對有疑問的患者及時回復,消除其術前壓力。④放松:為患者創造一個溫馨安靜的手術室環境,使用柔和燈光,不影響手術實施情況下播放舒緩、安神的音樂,使其感覺放松;還應盡可能減少噪音干擾,使患者心情保持愉悅。⑤注重保護隱私:手術中避免患者過分暴露,讓患者感受到尊重;無需暴露的部位記得為患者保暖,使用灌有理氣活血解毒湯的保暖袋放置在患者身體兩側[3],避免患者術中低體溫的情況發生;術中不宜討論患者病情,減輕對患者情緒的影響。(3)術后護理膳食指導:患者術后消化功能較差,待腸胃功能恢復后安排合理飲食,指導患者少食多餐,食用富含維生素的新鮮水果、蔬菜,選擇緩沖酸能力較強而對腸刺激小、易消化的食物;術后早期注意控制鹽分攝取,飲食不宜過于精細,多食含鋅食物,如豬肝、魚類、蛋黃等,促使機體免疫力恢復。
1.5 觀察指標(1)比較2組術后感染情況,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及口腔感染。(2)護理舒適度:經0~10級線性視覺模擬評分法展開評估,評分介于1~4分表示輕微不適,5~7分表示中度不適,8~10分表示重度不適。(3)紀錄2組住院時間。

2.1 2組患者術后感染情況比較研究組術后感染發生率為6.67%,低于對照組的2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術后感染情況比較 (例,%)
2.2 2組患者護理舒適度比較研究組重度不適發生率為31.67%,低于對照組的5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舒適度比較 (例,%)
2.3 2組患者術后康復情況比較研究組術后下床時間、腸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術后康復情況比較 (例,
粘連性腸梗阻是腹部手術常見并發癥之一,認為與腹腔內臟器損傷后炎癥滲出、形成纖維性粘連相關。腹腔鏡手術具有損傷小、恢復快及并發癥少等特點,是近年來發展快速的一項手術技術[4]。但術后仍出現切口疼痛、粘連反復等不良癥狀,需配合護理干預預防或降低術后不良癥狀,這對促使早日康復意義重大。隨著中醫護理的不斷完善,基于中醫理念按照辨證思想為患者實施更具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是近年來臨床上常用的護理模式。
本次研究中,研究組采取中醫護理干預,取得良好的護理效果。一方面,有利于促進患者術后康復。中醫護理干預為患者提供治療的過程中有著積極的作用,其可以將患者的生理與精神調整到最佳的狀態,并做好治療的準備工作,保證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可以配合醫護人員,促進了患者更好地治療與術后康復。中醫護理干預包括術前、術中及術后護理[5]。其中術前觀察有利于患者做好心理準備,指導患者調節情緒,以放松心態面對手術治療;術前護理過程中給予中醫健康知識教育,促使患者增加對疾病的認知,理解中醫護理干預對術后康復的作用,主動配合手術治療及護理,有利于護理干預的實施;進入手術室后給予患者心理撫慰,體現中醫護理干預的人文關懷理念,有利于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接受手術治療,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6,7]。另一方面,有效降低口腔、肺部及切口感染。向患者解釋在禁食或是胃管留置期間,口腔分泌物減少,易滋生細菌、發生口腔炎。指導患者進行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從而有效預防口腔感染;術后中醫辨證按摩護理,根據不同證型給予針對性護理措施,操作簡便、費用合理,容易被患者接受,有效減少感染發生[8,9]。同時術中通過情志護理中的解抑、放松等方法,盡可能促使患者心理狀態達到舒適。注重手術室環境優化,可使患者處于舒適環境中,保持愉悅心情,積極配合手術,手術順利實施,極大提升患者舒適度,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重度不適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分析原因,手術治療的過程中中醫護理干預配合在術前、術中以及術后的全面運用,保證患者從身體至精神上均有所準備,手術順利實施,在此基礎上改善患者預后,減少并發癥,術后積極為患者提供膳食調護,評估患者出院狀態,叮囑患者出院注意事項,促使患者從生理及心理上均感覺舒適[10]。
綜上所述,中醫護理干預有利于促進闌尾切除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康復,提升護理舒適度,操作簡便,有效縮短住院時間,值得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