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嬌
壓瘡也可以被稱為壓力性潰瘍,是長時間臥床患者經常表現的并發癥狀。國內外在評價護理質量時,已經將壓瘡發生率作為重要指標。因此,可有效預防大部分壓瘡。護理學家認為,與治療相比,預防壓瘡是非常重要的。ICU護理人員需要牢固掌握先進西醫護理技術,加強中醫護理特色,以此實現良好的治療效果。中醫護理在開展護理干預時,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與“辨證施護”“整體觀念”的護理原則,給予患者有效護理措施,加快患者恢復速度[1]。基于常規壓瘡護理措施,加入預防和治療中醫壓瘡護理措施,可縮短治療時間,提升臨床效果。本院圍繞中醫特色護理應用于ICU壓瘡高危患者的應用效果展開研究,現將詳情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來我院就診的86例ICU壓瘡高危患者,隨機分組時運用系統抽樣法,2組各43例。對照組中包括23例男性、20例女性;年齡36~72歲,均值(56.53±2.12)歲;壓瘡危險因素評分4~12分,平均(8.24±1.05)分;發病部位:21例骶尾部、11例髂前上棘、6例肩胛部、5例外踝部。觀察組中包括24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37~73歲,均值(57.42±2.36)歲;壓瘡危險因素評分4~12分,平均(8.05±1.12)分;發病部位:20例骶尾部、11例髂前上棘、7例肩胛部、5例外踝部。2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①此次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②患者人院時無壓瘡,住院時間在14 d以上,壓瘡危險因素評分小于12分。③所有患者對本次試驗均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①下肢動脈發生病變患者。②已發生壓瘡患者。③并發營養不良、糖尿病患者。
1.4 方法
1.4.1 對照組常規護理:用0.9%生理鹽水對創面進行清洗,若出現壞死組織,應進行外科清創,并在短時間進行清創處理,完全打開腔隙,應注意沒有引流死角遺留。準備引流管,依據患者傷口大小,對差不多大小的醫用泡沫進行修剪,之后依據分泌物粘稠度、傷口大小,準備合適的引流管。在引流管中放入修剪好的泡沫戳孔,依據傷口形狀,選用“纏繞法”或“夾心法”,之后固定好引流管和泡沫,填充入傷口床。之后進行封閉。在患者傷口表面覆蓋透明粘貼膜。進行吸引治療時,依據分泌物粘稠度、分泌量、創面顏色對壓力進行調節,每間隔2~3 d,進行1次敷料更換。
1.4.2 觀察組中醫特色護理:①在摩擦力方面。高危患者應采用純棉布料翻身單,預防翻身過程中有拖、拉、扯、拽現象出現,使用翻身單輔助患者向上平移時,應平展鋪好翻身單,防止向上或向下使用翻身單時,無法均勻用力,對臨床效果造成影響。翻身單需保持上平肩峰,下至大腿,確保翻身單中集中軀干重量。②在剪切力方面。在壓瘡護理過程中,應防止床頭抬高30°以上,必須將床頭抬高時,于骶尾部架高患者雙側大腿,促使患者身體下滑幅度減少。③在壓力方面。所有高危患者均需采用防褥瘡床墊,使用翻身單與翻身枕相配合,輔助患者翻身,促使患者保持身體向后傾斜30°。昏迷患者每間隔2 h,進行1次翻身,神志清醒患者,白天每間隔2 h進行一次翻身,夜晚依據患者身體情況,適當翻身,可每間隔3 h進行一次翻身,實現人性化護理。④在溫度方面。長期臥床患者局部受壓,很容易升高溫度,因此,應選用水墊墊在患者受壓部位,可在骶尾部以及頭部放置大浴巾包裹水墊,若耳廓、足跟、手腕部受壓,可采用橡膠手套制成氣囊或水囊。告知ICU患者,做好準備,對患者皮膚完整性、生活自理能力、病情進行評估,于合適時間進行溫水擦浴,促進患者血液循環。⑤在預防壓瘡中應用紅花酒精。油脂類和黃酮類為紅花的主要化學成分,黃酮中的主要成分能促使患者周圍血管擴張,抑制血小板聚集,油脂對皮膚的主要功效為潤滑。50%酒精的主要作用為促進血液循環、散熱、降溫、擴張血管。使用紅花油輕輕拍拭局部皮膚,不會損傷容易受損皮膚,與此同時,皮膚可以得到充分吸收,有效改善皮膚受損情況,增加局部血流量,擴張血管。⑥在預防壓瘡中應用中藥藥枕,于局部使用藥枕墊,通過皮膚直接吸收,用藥物刺激穴位與經絡,從而實現預防治療的效果。本研究中活血通絡藥枕中含有的中藥成分包括乳香、紫草、紅花、沒藥、川芎。乳香、沒藥的功效為散瘀止痛,聯合應用,能夠氣血并治,實現斂瘡生肌、活血化瘀的效果。紫草、紅花的主要功效為消腫、止痛、活血通絡。臨床觀察顯示,將所有中藥制成藥枕,于壓瘡的高危部位放置,可實現良好預防。⑦采用中藥湯液擦浴。使用中藥湯液擦浴,能夠對皮膚進行清潔,可針對病情配合治療,在患者皮膚吸收后,實現降溫的目的,促進血液循環,預防長期臥床形成壓瘡。
1.5 觀察指標①觀察并記錄86例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包括創面愈合時間、疼痛評分及換藥頻率。采用視覺模擬評分評估2組患者經護理干預后的疼痛程度,無痛為0分,劇痛為10分,記錄2組患者創面愈合時間及換藥頻率。②觀察并記錄患者壓瘡發生情況,總分為3期,壓瘡總發生率與臨床效果呈反比[2]。③所有患者出院時均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分值0~100分,≥90分表示非常滿意、65~89分表示滿意、≤64分表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3]。

2.1 2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對比觀察組比對照組創面愈合時間更短,疼痛評分更低,換藥頻率更快,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對比 (例,
2.2 2組患者壓瘡發生情況對比觀察組比對照組壓瘡總發生率更低,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壓瘡發生情況對比 (例,%)
2.3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觀察組有29例非常滿意,12例滿意,2例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為95.35%;對照組有22例非常滿意,13例滿意,8例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為81.40%,數據對比,差異顯著(χ2=4.073;P=0.043)。
引發壓瘡的主要原因為皮膚抵抗力降低、營養不良、缺氧缺血、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主要發病區域為骨隆突處,發病率較高,需要長時間住院及較高的治療費用。因此,在預防壓瘡時,選擇有效的干預措施是非常關鍵的。從中醫學角度來講,引發壓瘡的主要原因為氣滯血瘀、氣血虛弱,久病臥床,受壓區域血脈不通、氣血瘀滯、經絡阻隔都會導致潰腐成瘡,很難在短時間治愈。因此,對ICU壓瘡高危患者來說,臨床治療及護理的主要原則為活血化瘀、疏通經絡[4]。
本試驗主要對中醫特色護理與常規護理應用于ICU壓瘡高危患者護理中的效果進行比較,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4.65%)比對照組(20.93%)壓瘡總發生率更低,差異顯著(P<0.05)。由此說明,中醫特色護理能夠有效減少壓瘡發生率。雖然西醫護理能使患者病情在某種程度上得到改善,但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在中醫特色護理中使用紅花油酒精進行局部按摩,能夠起到活血化瘀的效果,促使周圍血管擴張,酒精的主要功效為辛散溫通,可加快血液循環,擴張血管,聯合應用酒精和紅花油,能夠穩定藥效,預防壓瘡,輕輕拍拭,可加快皮膚吸收[5]。與此同時,將中醫藥枕墊在局部皮膚中,局部皮膚可將藥物直接吸收,對穴位與經絡加以刺激,保證預防壓瘡。藥枕中中藥成分的主要功效為止痛消腫、活血通絡,可確保臨床效果,提升護理滿意度[6]。
本試驗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創面愈合時間(18.46±2.17)d、疼痛評分(1.48±0.23)分、換藥頻率(0.52±0.10)次/d均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3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40%,差異顯著(P<0.05)。由此說明,中醫特色護理是依據壓瘡評估表,給予患者針對性護理,有利于把握關鍵環節和重點人群,若患者已經出現壓瘡,應采用含有丹參、紫草、紅花的酒精進行擦拭,促進血液循環,用薄荷、石膏對壓瘡部位進行擦拭,有效緩解患者病情,降低創面溫度。
總而言之,中醫特色護理應用于ICU壓瘡高危患者,能夠緩解患者疼痛感,加快創面愈合速度,降低壓瘡發生率,提升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