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忱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酒精以及其他明確的肝損傷因素所導致的、病理特征為彌漫性肝細胞大泡性脂肪變性的臨床病理綜合征。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發病率亦逐年上升。全球范圍來看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在6.3%~45%,我國處于中上水平,患病率>25%[1]。從中醫證型上分析,NAFLD主要分為濕熱蘊結型、肝郁脾虛型、肝郁氣滯型、痰濕內阻型、痰瘀互結型五種證型。本研究將探討化滯柔肝顆粒在濕熱蘊結型NAFLD治療中的作用。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門診及病房診治的非酒精脂肪肝患者80例,年齡22~54歲,平均年齡(37.2±9.4)歲;其中男性31例,女性49例。入選所有患者的診斷均符合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年更新版)》[2],排除酒精性肝病、慢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藥物性肝病、肝豆狀核變性、肝癌及合并心腎功能不全及其他惡性腫瘤的患者。臨床表現主要為肝區脹痛不適、納差、乏力等表現。將上述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各40例。2 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NAFLD嚴重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濕熱蘊結證診斷標準主癥:右脅肋部脹痛;脘腹脹滿或疼痛;周身困重;大便黏膩不爽。次癥:小便色黃;身目發黃;口干口苦;口中黏滯。舌脈象:舌質紅,舌苔黃膩,脈弦滑或濡數。證型確定:具備主癥2項和次癥1或2項,參考舌脈象。
1.3 方法
1.3.1 治療方法2組均給予基礎治療,包括建立正確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飲食結構,低脂飲食,控制高熱量食物的攝入,避免飲酒,適度運動,控制體質量。在上述治療基礎上,治療組給予化滯柔肝顆粒(國藥準字Z20090077,山東新時代藥業有限公司)一次1袋,一日3次開水沖服,每服用6日停藥1日;對照組給予多烯磷脂酰膽堿膠囊(國藥準字H20059010,賽諾菲(北京)制藥有限公司)一次456 mg,一日3次口服。療程8周,8周后評估2組的療效。
1.3.2 觀察指標2組患者均在治療前和治療后檢測肝功能及血脂化驗,主要指標為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谷氨酰轉肽酶(GGT)、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并在治療前后復查肝臟三維彩超。對患者癥狀(脅肋部脹痛、腹脹、乏力、大便黏膩),按臨床癥狀無、輕、中、重程度分別賦分0、1、2、3分,計算2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情況并作分析。
1.3.3 療效評定標準治愈:經治療后患者的臨床表現及陽性體征完全消失, 肝臟超聲檢查提示肝臟實質及形態恢復正常,實驗室檢查提示肝功能及TC和TG檢驗恢復正常;顯效:經治療后患者的臨床表現消失,陽性體征較前明顯減少,肝臟超聲檢查提示脂肪肝嚴重程度下降1~2個級別,實驗室檢查提示肝功能恢復正常,TC下降幅度 ≥20%或TG下降幅度≥40%;有效:患者治療后臨床表現減輕,陽性體征較前減少,肝臟超聲檢查提示脂肪肝嚴重程度減輕1個級別,實驗室檢查提示肝功能較前好轉但未完全正常, 10% 1.3.4 統計學方法以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2組生化指標及癥候積分的比較采用t檢驗,療效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及血脂水平比較2組治療后的肝功及血脂水平均較前好轉,而治療組的好轉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及血脂水平比較 (例, 2.2 2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2組治療后的證候積分均較前降低,而治療組的好轉情況要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證候積分比較 (例, 2.3 2組患者療效的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0%,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2.5%,治療組的療效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療效比較 (例,%) 作為一種臨床病理綜合征,NAFLD的確切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多數認為是一種“遺傳-代謝-環境”相關性疾病,其中“二次打擊”學說最被認可,即以胰島素抵抗為主的“一次打擊”和以氧自由基、細胞因子和炎性黏附因子以及脂質過氧化等損傷為主的“二次打擊”。從中醫理論來說,NAFLD屬“肥氣”“積聚”“癥瘕”“黃疸”“脅痛”等范疇,其病位于肝,責于脾胃,多因肥厚飲食,或情志不舒,或久坐而至運動缺乏,傷及脾胃,運化失調,疏泄不利,致濕熱蘊結于中焦,而表現出臨床癥狀。高達25%NAFLD患者可以發展為肝纖維化,進展為肝硬化的發生率為1.5%~8%,甚至可以發展至肝癌。因此,及早地干預和治療NAFLD,對于改善患者的預后有著重要的意義。 從本研究結果來看,治療組的ALT、AST、GGT較前好轉,TG和TC也有所下降,且好轉程度均優于對照組;治療組證候積分的好轉程度以及總體療效均優于對照組。表示化滯柔肝顆粒治療濕熱蘊結型NAFLD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化滯柔肝顆粒組方中以茵陳和決明子為君藥,其中茵陳可以清濕熱,退黃疸,有助于減輕肝臟組織脂肪浸潤和變性;決明子作用則在明目清肝,通便利水,現代醫學亦證實決明子具有拮抗胰島素抵抗、抑制氧化-糖基化反應,增強抗氧化能力[3]。大黃功效在于涼血解毒,通腸瀉熱,通經逐瘀,且可以改善脂質代謝紊亂;澤瀉、豬苓可以利水泄熱滲濕,澤瀉能降低肝細胞內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 改善肝臟脂質沉積[4],豬苓中的豬苓多糖具有明顯的降血脂和減輕脂肪變性的作用[5];山楂化瘀活血、健脾開胃,消積行滯,可以清除激發態自由基,抑制組織中脂質過氧化,預防脂肪肝的發生發展[6];蒼術、陳皮、白術益胃補脾,理氣調中,祛濕化濁,陳皮也被現代醫學證實具有良好的調脂降脂、抗炎及抗氧化功效[7];女貞子、墨旱蓮、枸杞子滋腎柔肝,清熱瀉火,改善血脂紊亂和肝功能、減輕脂肪沉積,枸杞子中的枸杞多糖可以促進脂聯素表達的增強及抵抗素表達的下降,減輕肝細胞脂肪變性程度[8];柴胡功效在于疏肝調肝,透表泄熱;瓜蔞散結滌痰,行滯滑腸;小薊祛瘀涼血,利濕解毒;甘草調和諸藥,引經報使。該方君臣有序,配伍嚴謹,相輔相成,標本同調,活血化瘀而不傷血,清熱利濕而不傷陰,以清熱利濕、祛瘀柔肝、化濁解毒為基本治則,將保肝與降脂相結合[9]。此外,化滯柔肝顆粒還可以降低腸道通透性,減輕內毒素的外滲,降低腸道細菌移位率,改善腸屏障功能[10],提高NAFLD患者的療效。 綜上所述,化滯柔肝顆粒可以改善濕熱蘊結型NAFLD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減輕脂肪肝嚴重程度并改善癥狀,對于治療濕熱蘊結型NAFLD患者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適宜在臨床工作中的應用。2 結果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