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摘 要:近幾年埇橋區瓜菜綠色優質高效栽培模式推廣面積逐年擴大,效益顯著。該文介紹了幾種綠色優質高效栽培模式,并對其效益進行了分析比較,以期為適宜推廣的地區提供參考。
關鍵詞:特色產業;綠色優質高效栽培模式;效益分析
中圖分類號 S633.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13-0053-02
宿州市埇橋區是安徽省10大蔬菜生產基地縣(區)之一,瓜菜產業近幾年發展迅速,特別是綠色優質高效的栽培模式占比較大,效益顯著,促進了埇橋區特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起到了輻射帶動作用。本文總結了埇橋區成熟的綠色優質高效栽培模式效益,為適宜推的地區提供參考。
1 “西甜瓜+萵苣”化肥農藥減施增效綜合技術模式
應用技術是集成示范了早春季6~8m寬鋼構大棚,栽培西甜瓜健康嫁接苗,秋冬季設施栽培萵苣,土壤消毒處理、專用配方肥、有機肥替代及水肥一體化技術、新型藥劑施用等模式,該模式包括“藥劑1號”西甜瓜種子處理+嫁接+緩釋肥育苗技術;西甜瓜石灰氮+高溫悶棚+微生物有機質土壤修復技術;西甜瓜專用配方肥(16-8-20)產品技術、水溶性肥料(15-5-35和16-6-30+TE)的水肥一體化技術;西甜瓜嫁接苗多粘類芽孢桿菌浸根定植+靜電噴霧器/高效藥劑+黃藍板等病害防治技術。2018年、2019年“西甜瓜綜合栽培技術模式”與傳統習慣種植比較示范,化肥養分投入量減少303kg/hm2、減肥31.6%;農藥用量比傳統習慣用藥次數減少3次,農藥用量減少9600g/hm2,減量41.0%;示范區西瓜單產47232kg/hm2,平均增產14.5%;西瓜糖分達到12.3%,平均提高糖0.9°。2年來,埇橋區推廣“西甜瓜+萵苣化肥農藥減施增效綜合技術模式”150萬hm2,減少化肥用量200萬kg、減少農藥用量6萬kg,西甜瓜增產5000多萬kg,萵苣增產6000多萬kg,農民增加經濟收入2億多元。
2 “辣椒+萵苣”綠色優質高效栽培模式
“辣椒+萵苣”綠色優質高產高效栽培模式,主要是在6~8m寬的普通鋼構大棚內,早春辣椒利用3-4膜和秋冬季萵苣進行輪作栽培,辣椒移栽前,首先在大棚內增施腐熟的有機肥30~45m3/hm2,用四輪或手扶進行開溝,溝寬達到1m的陰畦,然后上二膜,在陰畦兩側半坡進行定植,株距為22cm左右,達到42000~45000棵/hm2,時間大約在3月上中旬,活棵后,在定植溝內條施15-15-15硫酸鉀復合肥375~450kg/hm2,人工進行起壟成畦,鋪地膜搭小弓棚,辣椒品種選擇精典3號、龍騰、薄依天使等。上市時間在4月下旬,辣椒收獲結束時間在7月上中旬,2016年平均單產90000kg/hm2、均價3.0元/kg、每hm2平均收入27萬元,2017年平均單產75000kg/hm2、均價1.7元/kg、每hm2平均收入12.75萬元,2018年平均單產60000kg/hm2、均價2.2元/kg、每hm2平均收入13.2萬元,2019年平均單產67500kg/hm2、均價1.9元/kg、每hm2平均收入12.9萬元。近幾年平均產量在60000~90000kg/hm2、均價1.7~3.0元/kg、每hm2平均收入12.75~27萬元。普通鋼構大棚萵苣生產在9月份開始定植,12月下旬開始上市,一直出售到次年的4月上旬,品種大部分為紫葉冬寒紅,平均平茬定植67500棵/hm2左右,2016年以來,萵苣平均單產在7.5萬kg/hm2,2016年均價在4元/kg,平均收入30萬元/hm2,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均價在2元/kg左右,每hm2平均收入在15萬元左右。經營主體原來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2018年開始,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為“綠色食品”。近幾年“辣椒+萵苣”綠色優質高產高效栽培模式,埇橋區種植面積在75萬hm2以上,1年2熟,每hm2平均經濟收入在30萬元左右,大大提高了當地農民的經濟收入。
3 瓜菜工廠化標準育苗模式
瓜菜工廠化標準育苗是埇橋區的優勢產業,育苗的主要方式為恒溫工廠化基質嫁接育苗模式,主要分布在7個鄉鎮,其中有3個鄉鎮和1個國家級農業科技示范園育苗數量較大。一是埇橋區褚蘭鎮石板村日光溫室育苗基地,1986年開始無籽西瓜嫁接育苗,歷經30多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以石板村為代表的瓜菜嫁接育苗基地和技術輸出基地。基地現有專業化育苗公司14家、合作社6家、家庭農場4家、育苗廠38家,現有育苗日光溫室大棚182個,共9600hm2。從業人員2000余人、技術輸出人員每年1000余人、嫁接工人年均收入5萬余元。2019年育苗量達1.5億株、總產值1億元,利潤2200萬元,帶動貧困戶200多戶、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西瓜苗主要銷往陜西、山西、江蘇、寧夏、新疆、浙江、湖北、上海等20多個省市,現已成為安徽省最大的瓜菜嫁接育苗基地和產業扶貧基地,全國知名度不斷提高。二是灰古鎮宿州市埇橋區八張村富民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陽光板連棟溫室8000m2,年嫁接西甜瓜苗1000萬株。三是大營鎮韓圩村宿州市利民種苗有限公司,12棟日光溫室大棚18000m2,年嫁接西甜瓜苗1200萬株。四是宿州市國家級農業科技示范園2萬㎡連棟育苗溫室,利用瓜類南瓜砧木雙斷根貼嫁接育苗技術,年嫁接瓜菜種苗2000萬株。以上4個工廠化育苗基地,輻射帶動了埇橋區瓜菜育苗產業的發展,目前全區設施瓜菜育苗面積達6萬hm2,全年嫁接育苗達4億多株,總經濟收入達2.4億元,年利潤8000萬元以上,其經濟效益可觀,育苗產業的綠色優質高產高效栽培模式,輻射全國大部分地區,其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
4 設施綠色優質高效葡萄產業栽培模式
埇橋區葡萄產業發展已有10多年,由原來最簡單的避雨栽培模式,發展到現在的高標準鋼構設施大棚促成、半促成栽培模式,樹形由原來的扇形,發展成現在的單干雙臂V字形、單干雙蔓羽狀形、高寬垂形、H形等樹形。主要品種有陽光玫瑰、夏黑、藤稔、維多利亞、魏可等早、中、晚熟品種。大部分葡萄產品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A級“綠色食品”和國家農業農村部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和安徽省農業農村廳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并建立了葡萄產品可追溯質量安全體系平臺。面積逐年增加,到現在已發展30萬hm2,近幾年每hm2平均單產26250kg/hm2左右,銷售均價10元/kg左右,每hm2平均效益26.25萬元左右,年總產值達3.5億元以上。
5 結語
以上4種瓜菜綠色優質高效栽培模式是宿州市埇橋區近幾年廣大農業技術人員的試驗、示范和推廣及廣大種植戶實踐經驗總結形成的成熟栽培模式,每年種植面積均在270hm2以上,給當地種植戶帶來了很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為適宜種植地區提供了成熟的理論和實踐,值得推廣應用。
(責編:施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