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敏 周建 程玉冰 張云凱 張新 楊林
摘 要:該文通過對安徽省130余家飼料加工企業禁用、替代抗生素(簡稱禁抗、替抗)情況的調查,從替代的認知、成本變動、應對措施、產品開發策略等方面進行了分析,明確了飼料企業可行的“飼料替抗”解決方案和路徑。
關鍵詞:飼料行業;抗生素;調研;安徽
中圖分類號 S816.7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13-0077-02
農業農村部發布第194號公告,自2020年7月1日起,飼料中將禁止添加任何促生長藥物飼料添加劑,“飼料禁抗”將全面開展。為了解安徽省飼料企業在無抗飼料產品研發等方面的真實情況,受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畜牧處委托,安徽省飼料與健康養殖行業協會組織進行了專項調研。將電子調查問卷下發到省飼料協會會員企業,收回有效問卷130多份,樣本率達到50%,涵蓋各類飼料生產企業,問卷代表性強,可反映安徽省飼料企業應對“飼料禁抗”的基本情況。
1 “飼料禁抗”基本情況
1.1 企業壓力不大,能夠積極面對 隨著“飼料禁抗”即將來臨,51.5%的受訪企業表示有一點壓力,但不會很嚴重,可以有效應對;48.5%的受訪企業表示沒有壓力,因對政策出臺后的過渡期進行了消化、準備。所有受訪企業表示在7月1日前執行國家規定,全面停止在飼料中添加含有促生長的藥物飼料添加劑。
1.2 多數企業已準備了替抗生產方案 針對飼料企業是否已有“飼料替抗”相關技術方案儲備的調研,85.8%的受訪企業表示已有相關的無抗飼料技術方案儲備,14.2%的企業表示尚未有技術儲備,大多為小型企業。
1.3 對無抗技術服務方案需求存在差異 針對是否需要無抗技術服務方案的調研,56.2%的受訪企業表示需要無抗技術服務方案,進行產品優化,比對成本,選擇更優方案;43.8%的企業表示不需要專門的技術服務措施。受調企業表示需要無抗技術服務方案的都是中小企業,技術力量薄弱,產品研發平臺建設滯后,日常技術服務依托產品上游企業。而表示不需要無抗技術服務方案的都是大型企業,技術力量雄厚,研發平臺建設完善,之前也已經科學規劃好替抗技術方案。
1.4 多數企業研發的無抗飼料產品已上市銷售 68.5%的受訪企業表示目前已研發出無抗飼料產品,并且已上市;21.4%的受訪企業表示雖然已研發出無抗飼料產品,但還沒有正式上市,尚處在去庫存階段;10.1%的受訪企業表示無抗飼料產品正在研發中。
1.5 替抗產品增加了成本,對養殖端存在負面影響 對于無抗飼料的研發是否會增加產品成本的調查,20%的受訪企業表示無抗飼料不會增加飼料成本,這類企業采購優勢明顯或集團化運作,對于導致成本增加的核心預混料多是采用內供方式;但高達80%的企業表示會增加飼料成本,豬配合飼料增加成本30~50元/t,肉禽配合飼料增加成本25~40元/t,蛋禽配合飼料增加成本20~40元/t,4%~5%預混料平均成本增加800~1200元/t(基于其核心預混料是采用外購方式)。
1.6 替抗功能性添加劑產品選擇多樣化 在替抗功能性添加劑產品的選擇方面,益生菌以78.11%的認可度排名第一,其他認可度依次為功能性酶制劑75.23%、植物精油和植物提取物71.42%、酸化劑68.57%、中草藥制劑35.23%、抗菌肽31.4%、中/短鏈脂肪酸和酵母類產品以及寡糖類產品共計為37.14%。不同認可度是受性價比、使用效果、采購難易程度、配方師喜好等因素造成的。
1.7 無抗飼料產品的使用效果關注度最高 無抗飼料產品在推廣過程中,養殖戶對無抗飼料產品的認可度表明,產品飼喂效果以及效果穩定性是養殖戶最關注的,高達91.32%;其次57.69%關注的是“產品價格”;47.85%關注的是產品提價后所提供的售后服務。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企業提出無抗養殖上下游合作模式、飼料與畜禽產品安全生產控制機制等問題。
1.8 積極開展藥物飼料添加劑去庫存處置 受訪企業表示根據市場銷量控制好藥物添加劑的購進量,生產企業現在主要是消化庫存,并已經全面禁止購進藥物飼料添加劑,避免產生新的召回料。全方位按照國家禁抗時間節點要求,使用完藥物飼料添加劑和頭尾料,否則直接報廢處理。
2 “飼料禁抗”背景下飼料企業面臨的任務
2.1 篩選替抗產品,督促養殖企業改善飼養環節 國外成熟的替抗經驗表明,無抗技術是配方技術、原料預處理、養殖現場管理、養殖設施、防疫體系等多項技術相融合所形成的技術集成體系。飼料企業一方面要篩選有效的替抗添加劑產品,另一方面要積極倡導養殖企業努力改善飼養各環節,實現成本適宜、養殖效果穩定的生產目的。
2.2 幫助養殖端調整科學飼養方案,實現無抗養殖目標 飼料加工企業有義務持續加大無抗飼料使用宣傳,適時開展替抗飼養管理培訓,提升現代科學養殖水平,有效轉變養殖必用藥物的錯誤觀念。在養殖戶使用無抗產品的過程中,應組織相關技術人員進行全程跟蹤服務,適時調整畜禽生長科學飼養方案,為養殖戶提供穩定優質的飼料,以滿足無抗條件下養殖戶對飼料的需求,確保合理的養殖效益,穩固養殖端從業信心。
3 飼料替抗禁抗對行業發展的影響
飼料替抗禁抗對養殖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也是大勢所趨。之前在養殖過程中大量使用抗生素,嚴重影響食品安全,受到消費者強烈關注,引起多方呼吁在養殖過程中替抗禁抗。即將實行的“飼料禁抗”在推動生產安全的動物食品方向邁出堅實的一步,促使養殖業朝著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由于安徽省飼料與畜牧業發展的不平衡性,替抗會對飼料及畜牧業生產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改善。
3.1 增加飼料產品生產成本,降低企業生產效益 由于非抗添加劑成本高于抗生素,因此使用非抗原料會導致飼料產品成本提高,而飼料企業基于維持客戶需要,不能完全將成本轉移給養殖戶,只能內部消化,導致短期內會降低飼料企業的利潤;另外,禁抗后飼料質量要求更高,對配方技術要求更嚴,勢必會增加企業研發投入成本。禁抗對水產飼料成本總體影響不大,因為水產飼料過去在藥物添加劑使用方面一直控制很嚴格,此次禁抗對水產飼料沖擊較小。
3.2 對畜禽養殖指標產生不利影響 安徽省養殖場規模化程度不高,養殖環境欠理想,過去主要依靠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現在轉變為養殖場依靠自身技術力量及增加投入,包括改善養殖環境來解決疾病預防問題,增加了養殖場的生產成本,如此不僅面臨后期飼料價格上漲的風險,而且因改善養殖環境增加投入,給本來就很脆弱的養殖業帶來更大的經濟壓力。反觀替抗禁抗走在前沿的歐盟,禁抗初期畜禽生產性能會有一定影響,成活率下降、料比上升、上市整齊度下降、出欄時間延長、生產效益普遍下降,而且在臨床治療上增加了抗生素使用,導致養殖成本上升,影響養殖戶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挫傷養殖戶飼養積極性。但隨著行業觀念的更新,食品生產安全的需要,接受新的科學養殖模式勢在必行,長期效益逐漸顯現。
3.3 禁抗替抗促進飼料和動物食品的安全生產 禁抗替抗有著跨時代的進步意義,大大提高了農業的科技創新和動物食品安全水平,極大保障了人體健康。從長遠看,要規避養殖端抗生素濫用,必須加快生物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同時加快行業發展,提升產業鏈整合。為適應非抗產品的生產,一是生產抗生素添加劑的企業必須轉型升級;二是飼料產品的配方設計理念要與時俱進;三是基層獸醫預防工作要得到足夠重視,為養殖戶提供更多的場地服務;四是不斷提升養殖體系科技水平、規模化水平、產業鏈水平,淘汰落后的養殖模式、養殖設備等,做到標準化、正規化。
4 結語
調研結果顯示,對于即將進行的全面“飼料禁抗”,安徽省飼料企業已經做好了思想認識準備,反應相對較平靜,雖然有一定壓力,但普遍認為替抗產品將迎來歷史發展新機遇。隨著2020年7月1日“飼料禁抗”政策的正式實施,飼料企業必將推出各具特色的無抗飼料產品。協會將組織專家聚焦12種促生長藥物飼料添加劑在飼料中的替代需求方案,幫助有困難的企業尋求可行的“飼料替抗”解決方案,從而助推行業平穩邁入“無抗飼料”階段。
“飼料禁抗”是挑戰,更是一個重大的歷史機遇。隨著農業農村部第194號公告的正式發布與逐步實施,飼料和養殖行業應加大科技創新,快速轉型升級,為社會生產安全動物食品,確保人體健康和環境優美。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