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委改革辦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聆聽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之聲,“制度”堪稱時代變革最響亮的音符。2019年12月5日,寧波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召開,審議通過的《中共寧波市委關于高水平推進市域治理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是新時代寧波改革的總綱領。
縱深推動市域治理現代化的寧波改革路徑,必須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將四中全會精神貫穿改革全過程,以推進市域治理現代化制度建設為主線,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以“六個聚焦、六個聚力”的改革領域為重點,以推進“牽一發動全身”和“群眾牽腸掛肚”的改革項目為突破,培育推動各類重大改革試點項目,深化“六爭攻堅”體制機制改革,壓實改革責任,擴大改革實效,不斷增強市域治理現代化和全面高質量發展的制度保障。
聚焦市域治理體系現代化,聚力推進基層治理創新。這是貫穿高質量發展和治理現代化始終的核心主線,也是健全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更高水平平安寧波的必然要求。要完善社會治理工作體系,構建精細化專業化社會治理機制,關鍵是要統籌調動一切能調動的資源,全面健全市級抓統籌、區縣(市)負主責、基層強聯動的市域善治體系。
一是高水平推進市域治理現代化,圍繞加快構建“六大體系”開展市域治理現代化的改革專題研究,細化分階段推進目標,提出特色化、集成式改革舉措。比如,以鐵路寧波站樞紐綜合治理創新和服務環境優化為重點,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區域延伸等。二是爭創全國市域治理現代化試點,推進社會治理領域“最多跑一地”,深化基層治理“三治融合”,讓社會更加穩定和諧。比如,完善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建設和運行制度標準體系,推動信訪“最多跑一次”全覆蓋。三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重點推進防范化解金融、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領域的風險改革。比如,推廣慈溪市國家產融合作試點經驗,強化金融風險監控;深化鎮鄉(街道)“基層治理四平臺”建設,加強基層平臺沉淀數據綜合分析和運用預警,推動風險預警防控。四是推動政府數字化轉型、綜合行政執法向基層延伸等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比如,深化機關內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城市公共服務信息系統,推動非接觸性執法全覆蓋等。
聚焦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聚力推進各類改革試點項目。這是健全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確保更好實現黨全面領導的題中要義。要貫徹落實中央決策和省委部署的制度,健全黨委統籌領導治理工作體制,關鍵是要在制度“遵守”和“執行”上做文章,高標準推進中央和省市各項改革任務落實見效。
一要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各項改革決策部署,系統梳理歷次中央、省委深改組、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的文件,排摸寧波貫徹落實情況,形成深化推進改革任務清單,實行項目化管理。二要推進省級以上改革試點,總結推廣現有改革試點經驗,放大改革試點成效。比如,黨領導下的基層人大代表督事制度、多元化的基層民主協商制度、清親政商關系制度體系、巡察報告制度等。三要爭取新的試點項目,及時跟蹤推進中央、省重大戰略在寧波的率先實踐,力爭新增省級以上改革試點20項以上。四要擴大市級改革試點范圍,聚焦《決定》提出的六大體系,新推20項市級改革試點項目,并適時開展跟蹤分析和評估總結。五要深化“三服務”活動,推動干部下訪常態化、首問負責制度化、問題解決機制化等改革,讓企業和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聚焦“最多跑一次”改革,聚力推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這是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加快機關效能建設和政府職能轉型,推動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核心內涵。要構建規范高效的依法行政體系,建立上下貫通、部門協同、各負其責的市域治理高效體系,重中之重是要統籌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放管服”改革、營商環境改革、政府數字化轉型,推動各項改革系統集成、有機銜接。
一是要按照“小切口、實打實”要求,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服務、農村基層、機關內部、公共場所等領域延伸,創新探索公務員和事業人員全生命周期管理、機關事務智慧化管理、目標管理考核等“一件事”改革,完善基層綜合行政執法制度,標準化改造提升基層便民服務中心。二是全面落實優化營商環境“10+N”專項方案,提升企業開辦、建筑許可、納稅、辦理破產、不動產登記、“水電氣網”報裝、企業注銷等領域辦事便利化,推進“證照分離”“多證合一”“證照工商通辦”“先證后核”等商事領域改革,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市。三是全面貫徹省政府數字化轉型任務,做好“8+13”重大項目先行試點、分級部署和貫通應用,構建具有寧波特色的“一網通”基礎網絡體系、“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一盤棋”應用支撐體系。創新數字化運用,深化無證件(證明)辦事之城建設,拓展“中國移動微法院”應用模式功能,推進醫療機構數字化綜合監管改革,提升群眾辦事體驗。
聚焦國家戰略實施,聚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等重大改革。這是健全區域統籌發展制度體系,推進更大格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承載,也是推動新一輪高水平開放的關鍵突破口。《決定》提出要系統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完善區域一體化發展協同治理機制,強化市域空間統籌治理,優化鄉村振興發展體制機制,要點就是以體制機制率先突破引領區域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一是深入推進寧波“一帶一路”建設綜合試驗區建設,優化完善浙江自貿區寧波聯動創新區方案,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政策。深化貿易便利化改革,實施甬舟海港口岸管理體制整合,推動貨物流、人流出境監管深度一體化。二是高水平創建“17+1”經貿合作示范區,推進中意生態園、中捷(寧波)產業合作園、北歐工業園、中德健康養老小鎮等一批重大平臺和示范項目建設。三是完善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機制,落實《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實施《寧波市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推進前灣新區、甬舟一體化等平臺建設,推動產業科創協同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發展協同共保、開放格局全面深化、市場環境一體融合,爭創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先行區。
聚焦高質量發展制度保障,聚力推進“六爭攻堅”體制機制改革。這是健全市場化資源配置體系,推動經濟更高質量發展的堅實保障。要完善關鍵資源要素配置機制,構建系統有效的協同創新機制和產業集群化建設機制。
一是構建新發展理念貫徹落實的制度體系。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清單,集中力量改革攻堅。建立重大政策出臺和調整的綜合評價體系,完善重大政策先行試點機制。將貫穿新發展理念深化改革的情況納入黨政領導干部年度考核中,探索設定評價指標體系,作為各級領導干部盡責履職的重要依據。二是深化落實《關于推進“六爭攻堅”體制機制改革強化高質量發展制度保障的若干意見》,推進項目爭速、產業爭先、科技爭投、城鄉爭優、服務爭效、黨建爭強和綜合保障七大領域31個方面93項重點改革,形成一批具有牽引性、支撐性的制度成果。梳理“六爭攻堅”體制機制改革問題清單,提出一批有突破性的重大改革攻堅項目,聚力破難點、除痛點、通堵點。三是推動發展動能轉換機制改革。落實“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225”外貿雙萬億等行動方案,健全現代服務業跨越式發展、鄉村產業振興等制度體系,深化集中財力辦大事、總部經濟高質量發展、土地資源優化配置、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5G產業高質量發展、開發區(園區)整合創新等關鍵領域改革,探索創新總部經濟、數字經濟、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跨境電商、文化金融產業等新型經濟培育發展機制,增強寧波發展新動能。
聚焦群眾獲得感滿意度,聚力推進改革工作體系建設。這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標,也是確保改革落地見效的基本保障。《決定》在完善文化、教育、醫療、社保、生態環境等公共事業可持續發展上提出了明確要求,為下階段改革提供了路徑遵循。
一是以群眾獲得感為導向,圍繞解決“群眾牽腸掛肚”的“痛點”“堵點”問題深化改革。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服務領域延伸,重點推動不動產登記多式通辦模式創新、公民身份信息連鎖變更(更正)“一件事”改革、小學教育招生制度改革、偏遠山區醫療服務體系改革、醫保報銷制度改革、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居家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等,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以群眾滿意度為標準,健全“全優滿意辦”制度體系。建立并推行優事項、優流程、優數據、優監管、優機制、優服務、優考評的“全優滿意辦”工作機制,制定落實“首問責任制”,落實“好差評”工作體系,有效提高改革質量和效能。三是以落地見效為目標,健全改革工作體系。強化各級改革辦職能,明確改革專項小組、部門改革工作組組長單位工作職責,健全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改革聯絡員隊伍體系,凝聚統籌協調、上下聯動的工作合力。完善市領導領銜重大改革項目、改革例會制度,建立改革專題協調制度,形成改革委主任、市領導、改革辦三級協調體系。強化改革工作支撐體系,設立改革專家庫,建立改革實驗室,有效開展業務能力培訓和改革研究咨詢。健全開門搞改革制度體系,強化改革輿論宣傳,調動社會各界力量支持改革、參與改革、推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