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宇恒 鄭啟捷
摘 要:“民以食為天”人類的生長,社會的發展都離不開食品,而“食以安為先”,縱觀當今社會,各類食品安全事故層出不窮,比如:瘋牛病以及蘇丹紅等,這使得人們開始擔心食品安全。在這種情況下,食品檢測工作變得尤為重要,然而傳統的檢測方法已經不能對品種繁多的各類食品進行檢測。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紹了現代技術在食品檢測工作中的應用,希望可以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現代技術;食品檢測工作;應用
我國現今正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各行各業在技術上都有了質的飛躍,食品檢測技術也不例外,不再只是傳統的檢測技術,也有一些現代技術,比如:近紅外光譜技術、電子鼻和電子舌技術以及生物技術等等,在食品檢測中應用現代技術可以大大提高檢測效率以及結果的準確性。
1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通常應用于肉類以及醬油等產品的檢測。該技術有很多顯著優勢,比如:操作簡單、工作效率高、綠色環保且對人員專業要求不高。而此技術的缺陷在于其精準度較低,在食品檢測過程中會出現誤差,靈敏度較低。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構建完善的模型庫,這樣通常會花費很多資金及精力,進而對企業的經濟效益產生影響[1]。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并不能對食品中的每項成分和含量進行檢驗,而是重點檢驗食品中的某些成分。例如:醋和醬油中酸和糖的含量、酒中的乙醇含量以及牛奶中的諸多成分等。
2 電子鼻和電子舌技術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
食品品質品質評價指標通常有氣味、外觀、質地、滋味和營養等。以往檢測人員主要是通過感官去檢測這些項目,但是人的嗅覺和味覺系統存在一定的主觀性且會疲勞。而電子鼻由氣敏傳感器、信號處理和模式識別系統等功能器件組成;電子舌是用類脂膜作為味覺傳感器,以類似人的嗅覺和味覺的感受方式檢測食品的質量。能提高食品品質評審的客觀性、可靠性、重復性,減少人為評定差異,在植物油、水果及酒類的檢測中普遍應用。
3 生物技術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
生物技術,是指對食品中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寄生蟲、真菌細菌和病毒等多種物質進行分離培養的技術。并結合相關儀器對其生物特性及物理形態進行觀察分析,進而確保食品安全[2]。伴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生物技術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將其應用在食品科學中可明顯提高食品質量,保障食品安全性。然而這項技術也存在不足之處,如耗時長、操作難度大、對人員專業素質要求高且成本也較高。
4 免疫學方式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
免疫學檢驗技術是根據抗原抗體的反應原理,利用酶、膠體金、放射性物質等標記物進行微量檢測。現如今,在食品檢測中免疫學方式已經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檢測方式,相對于其他類型的技術而言,其具有檢測方法簡便、快速、靈敏度高、特異性強及結果更準確等優勢,被廣泛應用在食品檢測行業。比如:可檢測細菌、病毒、真菌、各種毒素與寄生蟲等。
5 阻抗法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
阻抗法是一種微生物快速檢測方法,其主要是檢測食品中的大腸菌群、菌落總數、酵母菌以及其他常規微生物。阻抗法作為一種快速檢測方法,在食品檢測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6 熒光定量PCR技術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
所謂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是指在PCR反應體系中加入熒光基團,利用熒光信號積累實時監測整個PCR進程,最后通過標準曲線對目標DNA進行定量分析的方法[3]。熒光定量PCR檢測技術普遍采用的方法分為非探針及探針。前者是通過熒光染料對擴增產物進行實時監控,后者是通過與靶序列特異性融合的探針,檢測擴增產物。此技術具有諸多優勢,比如:簡單高效、準確靈敏、可實時分析等,當然也有缺陷,比如:酶的活性可能影響結果以及成本高等。怎樣實現與其他技術的相融合,讓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得到質的突破是將來的研究重點。
7 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日益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重視食品安全,既要吃得飽,又要吃得放心。食品檢測已經成我國乃至世界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現代技術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可以保證食品安全。因此,相關部門和研究學者必須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分析現代技術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于洋,柳越,張敏,等.現代生物技術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0,36(2):83-85.
[2]楊燕,谷曉霞,張偉.現代近紅外光譜技術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J].食品安全導刊,2018(21):132.
[3]劉喆,關芳,石格鑫.現代技術在食品檢測領域的應用[J].食品安全導刊,2016(30):70.
作者簡介:吉宇恒(1989—),女,廣東中山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食品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