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肖群

春暖花開時節,人們首先想到了櫻花。特別是今年這個特殊的春季,武漢遭受了如此重大的疫情,千百萬百姓在封城中迎來了櫻花吐蕾綻放,“武大”比任何一個年份都備受關注,那里的櫻花也成為人們對春天、對勝利的寄托與渴望。
實際若論歷史、論規模、論品種,青島中山公園的櫻花更是獨領風騷。
青島的櫻花由德國人引種
春暖時節到青島觀光不外乎看海、吃海鮮、喝啤酒,但知情者還會帶你去一個好去處——匯泉灣畔的中山公園。這里有一條660米長的櫻花大道,兩旁種滿了滿目春色,花團錦簇、燦若云霞,可謂夢幻般迷人的櫻花樹。綻放時,這里人山人海、男女老少攜家帶口,朋友情侶相約而至,在掛滿花瓣的樹下游走、徜徉,沉浸在滿園的春色里,享受著樂融融的美好時光。那壯觀的景色正如著名作家何為所述:“那一大片一大片艷麗奪目的櫻花,像桃色的云,像迷茫的霧,像透明的泡沫,比飛絮更輕柔,比雪花還要耀眼。它好像是在人們不經意之中突然燦爛起來,容光煥發,嫵媚動人,給每個游人以無盡的喜悅。繁花似錦,就壓在你的頭上,你仿佛感到整個身體輕盈地浮泛在櫻花的海洋里。溫柔的櫻花似乎要把你輕輕地從地面上托起來。”
青島中山公園是德國租借青島時的產物。上世紀初,德國人為了休閑游玩,在沿海一處空地上建了一座公園,并在旁邊開辟了一處植物實驗場,里面有幾十萬株植物樹苗,其中有兩萬多株從日本移植的櫻花。許多人一直以為,青島中山公園的櫻花樹是日本人種植的,翻開歷史才會發現,這是極大的誤會。曾有一個傳說,日本人打敗德國人進人青島時發現,公園的櫻花樹已有碗口粗,就笑對垂頭喪氣的德國人說:看吧,你們就該走了,你們連櫻花樹都替我們栽好了,還留在這兒做什么?強盜的得意嘴臉暴露無遺。
看到植物試驗場里有那么多的櫻花樹種,日本人自然喜上眉梢,便在公園里擴大種植面積,修建了一條1公里長,貫通南北的櫻花長廊,后人稱其為“櫻花大道”其規模與今天所見相差無兒,可見當時是何等氣派了。康有為曾題詩:“落紅盈寸鋪三里,夾道櫻花散似云。碧海藍天景如畫,紛紛游,人畫中來。”
青島的櫻花品種繁多
櫻花原產北半球溫帶環喜馬拉雅山地區,遍布世界各地,但日本最多,所以也被稱為“東京櫻花”“日本櫻花”。其實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在宮苑里就能看到櫻花華貴的身影,到了唐朝時私家庭院里有幾株櫻花樹已不再是稀罕事。白居易詩云:“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掘山櫻滿院裁,上佐近來多五考,少應四度見花開。”據傳日本朝拜者來中國看到櫻花漂亮,很是羨慕喜愛,便將其種子帶回了東瀛,加以嫁接栽培,并推陳出新,以至于被尊為國花。
櫻花確實招人喜歡。花瓣像一把小雨傘,白色、粉紅色居多,而且隨著季節變化而變化,如夢如幻、幽香艷麗。櫻花又分單櫻和雙櫻,單櫻開花時間早但花期短,雙櫻開花晚,花期相對長一些,主要受氣候影響,所以看過了南方的雙櫻,再到青島欣賞單櫻,點也不耽誤。
青島中山公園的櫻花品種很多,這是一些城市不具備的優勢。退回去幾十年,一些地方雖然也有櫻花,但品種單一,要么只有單櫻,要么只有雙櫻。青島中山公園不僅單、雙櫻俱全,品種也很豐富。除了較為普遍的“染井吉野”外,還有“關山”“普賢象”“郁金”“松月”“一葉”等名優品種。這些櫻花,囊括了紅、白、粉紅、粉白、淺黃綠、淡紅等花色,開放時姹紫嫣紅,爭相斗艷,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青島櫻花分布的點、面更勝一籌。當年日本人占據青島,從日本涌來一批“僑民”他們有的從事商業、貿易,有的開辦企業、學校。在居住上,日本人喜歡“湊堆”,青島有好幾處都是當年日本人集中的居住地。現在的市北區、市南區、李滄區,都有“遺跡”在這些地方日本人種上了大量櫻花,每到春暖花開時節,那惹人喜愛的花朵開滿了枝頭,不僅讓日本人感到歡欣不已,也讓周邊的老百姓大開眼界。這在當時是很獨特的一景,其他城市鮮為一見。
記得我曾住過的利津路就可以看到櫻花。利津路上有家工廠,生產電度表。解放前是卷煙廠,日本人曾經經營過。廠里面空地上栽了不少櫻花樹,盛開時花枝從廠房的高墻上伸出來,從馬路上就可以看到。那粉紅色的櫻花雖然與周邊環境相比顯得有些突兀,但帶來春的暖意和視覺上的享受。每當櫻花綻放時,鄰居們都會說,春天到了,天馬上要暖起來了!
四方滄口一帶的一些紗廠,也就是后來的國棉廠,也有不少櫻花,那都是日本人把持廠子時栽種的。日本人被趕走后,櫻花樹留了下來,不過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被冠以“侵略者的產物”遭到鏟除。今天看來,也是“冤枉”了那些櫻花樹。樹木本身沒有“階級性”,再說了,櫻花也不是日本人的專利,為什么要“連根拔掉”呢?
青島的櫻花歷史悠久
到中山公園看櫻花,一直是青島人很有“儀式感”的一種休閑活動。每到4月上旬,中山公園的櫻花陸續開放,人滿為患的場面就會出現。當然不光是本地人,周邊的地市甚至再遠一些的愛花人,會不約而同涌向靠著大海的這座具有近百年歷史的公園,在花海一樣、童話般的世界里,留下自己的足跡,抒發對大自然、對美好生活的情懷。
中山公園的櫻花大道,據植物研究人員稱,是國內櫻花種植最密集的一個地方,僅次于日本。這個結論現在很容易引起“非議”,因為目前國內有上萬甚至十幾萬株的櫻花基地、苗圃、公園,與之相比,只擁有2000多株的櫻花大道又何足掛齒?然而,青島中山公園的櫻花大道的歷史非常悠久,在上世紀初就形成。那時在中國大地上很少有大片的櫻花出現。此外,上百萬平方米的大型植物實驗場,是櫻花品種、純度、質量的最佳保障。民國時期乃至解放后,中山公園的櫻花樹術的補充、新品種的培育和栽種,都得益于試驗場長期的“積累”。可以說,青島有著別的城市無法比擬的歷史和品種“資源”。而且青島是率先舉辦大規模的櫻花盛會的城市,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有了一年一度的“櫻花會”,一直持續至今。梁實秋、吳伯蕭、聞一多、臧克家都曾見識過櫻花會的盛況,也都寫過贊美文章。櫻花會在1935年就被評為“青島十景”之一,吸引了大批中外游人。
櫻花在送別冬天的季節盛開,是春天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更是美好的象征。
人們愛櫻花,不僅因為它白里通紅,像嬰兒純真的笑臉;又因為它潔白無暇,似人間白雪;更因為它柔軟光滑,如江南的綢緞。盛開時,櫻花樹像頭頂一把絢麗多彩的大傘,站在樹下芳香撲鼻,令人心曠神怡;花落時,花瓣鋪滿大地,紅的、粉的、白的,遠遠望去,像是在一片粉紅海洋上泛起朵朵微波,猶如花的“海浪”鮮艷奪目,美不勝收。
櫻花又是愛情與希望的象征,代表著高雅、質樸和純潔。在青島,春暖花開時,無數來自四面八方的俊男靚女會相邀結伴而來,中山公園、八大關、三明南路、中國海洋大學嶗山校區、北嶺公園、櫻花小鎮、唐島灣公園、世紀公園,變成了人的海洋、花的海洋、歡笑的海洋。大自然和人融入一體,洋溢著和諧的氣息,散發著春的芳香,呈現著蓬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