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傳剛財經作家
這兩條新聞都頗值得玩味。黃崢的財富膨脹為實,但超過馬云這事最后卻被證明是個烏龍。因為媒體對他3200億元身家的測算是基于一則過時的信息,而最新的股權信息顯示,黃崢的持股數已經變了。過去半年里,他出讓了超過10%的公司股權,這意味著其財富要比媒體之前測算的少了近1000億元。
黃崢為何出讓股權,我們到現在也不是特別清楚。據披露的信息說,其中有不少幫人代持的股權,但黃崢自己顯然也減持了不少。有人借此夸黃崢低調,說他這么做是“害怕”超過馬云,畢竟露富過多會吸引更多媒體火力。
這種奉承的說法當然牽強。實際上馬云、馬化騰最近都在減持自家股票,難道他們都想拍著對方的肩膀說一聲:首富還是你來當?
更可信的解釋是,最近這些公司的股票漲得實在太猛,老板們選擇拋一些套現。半年來,世界經濟雖然受到疫情的影響,但互聯網公司的股價卻漲上了天。 騰訊、阿里以及京東的股價都創出歷史新高,拼多多的股價則漲了近三倍。這個漲法看來連老板們也覺得恐慌,此時不減持更待何時?
但是,黃崢們雖然減持,也不過是把錢從左口袋裝到右口袋。有時通過設立基金會等操作方式,他們甚至連稅都不用交。這些減持來的錢可以用于分散投資、做慈善,或者放著不動,等股價回落時再把自家股票買回去。這些選項都比眼看著股價漲上去再落下來強。
相比之下,黃崢卸任CEO倒是一條更有沖擊力的消息。他創立的拼多多只有5歲,上市時間才兩年。現在就產生隱退之心?這不僅讓中年白領眼紅,更讓小老板扎心啊。互聯網圈里,苦哈哈干了20年仍在一線打拼的創始人比比皆是。
其實,大家對黃崢的“歸隱”恐怕也有誤解。和國外CEO可以全權負責公司經營不同,中國的CEO如果不是大股東,說到底還是個打工的。在瑞幸咖啡這樣的公司里,CEO甚至只是個提線木偶,真正的大權在董事長手里。所以黃崢卸任CEO后仍擔任董事長,拼多多還是姓黃,只不過老板不喜歡拋頭露面。
如今的拼多多已經和阿里、京東在電商界三足鼎立,但黃崢面對的挑戰有增無減。除了要繼續鞏固勢力范圍,拼多多也要尋找到一統天下的決定性戰略。
年輕是拼多多的優勢,也是其最大的弱點。與阿里和京東不同,拼多多自誕生以來,既沒有經歷過大的外部經濟周期,也未遭遇過大的內部挫折。但任何企業都不可能永遠順利,黃崢的首要任務是給公司找到一條持續高增長的妙計。是直接和對手展開正面陣地戰,還是開辟第二戰場,以更顛覆的方式稱王稱霸?黃崢年紀輕輕就主動減持、卸任,躲到了“隱秘角落”,顯然后生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