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潔
管清友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后。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曾任民生證券副總裁、研究院院長。
2020年剛過去一半,許多人覺得已經見證了很多歷史性時刻,其中就包括3月上中旬美國股市在10天內的4次熔斷。3月下旬,當全球大部分投資者預測美股將進一步下跌時,美聯儲推出了史無前例的“無限制量化寬松”政策,這意味著美國可以無限量地印鈔票注入市場以挽救美國經濟。在數以萬億計的美元拉動下,資本市場的流動性從干涸轉為泛濫,美股應聲而起,在之后3個月內快速反彈,不僅收復失地,代表美國科技產業的納斯達克指數還創了新高。
在太平洋的另一邊,中國的A股市場卻顯得比較冷靜。在國內的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A股盡管也受到美股的提振影響,整體而言卻上升得相對平緩。然而,進入7月后,A股突然來了一波變速,上證指數不僅突破了3000點大關,更在一周內高歌猛進,3100、3200、3300,直至沖上3400點。廣大股民驚喜連連,覺得“大牛市又來了”,很多尚未“入圈”的工薪族也躍躍欲試,甚至有人又開始鼓吹“通過這一輪牛市實現財務自由”。
管清友的著作《精準投資》。
“對于成熟的投資者來說,股市上漲是個好事,資產增值、股票解套,但對于大部分初學者,尤其是那些對股市懵懵懂懂甚至一無所知的人而言,我建議他們還是要慎重,因為他們進入股市面臨的風險,可能要比獲得的收益大得多。”
這段忠告來自經濟學家管清友。作為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民生證券前副總裁,他最近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多次點評股市、為網友答疑解惑。7月10日,管清友接受了《環球人物》記者的專訪,暢談了對當前中國股市的看法。
《環球人物》:您最近和網友互動,被問得最多的問題是什么?
管清友:大家都在問,大牛市是不是來了?我們要不要沖進去?
《環球人物》:您是怎么回答的?
管清友:我說,第一,我不知道大牛市來沒來,因為往往當它過去的時候,我們才知道它真的來過。
第二,如果我們把時間線拉長一點,就會發現,其實我們已經處于一個牛市的中后期了。所謂新的牛市來不來,其實意義不大。
第三,這一輪上漲要不要沖進去?我覺得普通投資者低估了風險和難度,不要貿然進場,那樣是很難賺到錢的。當然,專業投資者進場無可厚非,市場近期表現好,該沖的就要沖,但更重要的是,你得知道什么時候撤。
《環球人物》:您剛才說,我們已經處于一個牛市的中后期了?
管清友:現在回頭看,其實從2019年二季度開始,A股市場的整體估值就一直在上升,目前很多板塊已經處于歷史高位了,比如新能源汽車、白酒、醫藥、科技龍頭股等。可以說,A股市場走牛已經有一年多了,只不過不是暴漲起來的。
如果把市場估值比作河流的水位,歷史最高點是100%的話,根據我們的測算,到今年7月7日,新能源汽車板塊的水位已經到了99.85%,半導體板塊到了95.55%,券商板塊到了92.77%。
《環球人物》:既然水位已經這么高,為什么最近又出現一輪大幅上漲?
管清友:我認為近期有幾個觸發因素,導致了市場情緒面的變化。第一個是直接因素,就是北上資金的大量涌入(北上資金指進入A股市場的香港資金及國際資本,與其相對,南下資金指進入港股的中國內地資金),對投資者情緒提升比較明顯。
北上資金之所以涌入,是因為A股目前在國際投資市場上是一塊價值洼地。為了應對疫情、穩定經濟,全球央行普遍在放水,特別是美國。現在他們那邊的水位高,咱們這邊水位低,于是資金自然就流向了A股。
此外,中國迅速控制住了疫情,復工復產正有序推進,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觸發因素。
受疫情沖擊,中國今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了6.8%,但這已經是觸底的數值了。二季度的數據雖然還沒有出來,肯定比一季度要好,而美國、歐洲的經濟還處于最差的階段。從經濟恢復的角度看,中國要領先西方主要經濟體整整一個季度,這也為A股上漲奠定了基礎。
《環球人物》:過去3個多月,美股反彈非常強烈,除了美聯儲推出“無限制量化寬松”政策外,還有其他原因嗎?接下來的走勢如何?
管清友:美股這些年來的上漲,主要是由科技股帶動的,其他領域的企業盈利情況并沒有那么好。而這次疫情恰好對科技企業的影響比較小,有些公司還受益了,比如在線教育、在線辦公、電商等。因此,美股之前的上漲邏輯并沒有受到破壞,再加上美聯儲無限制地注入資金,所以反彈比較快。
至于美股接下來的走勢,說實話比較難判斷,因為影響因素太多。我個人覺得,美股已經經歷了最恐慌的階段,再出現連續熔斷式暴跌的可能性不大,下一步主要取決于其經濟基本面的恢復情況。但美國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數已經超過300萬,而且全球多個地區的疫情還在繼續惡化,切斷國際經濟聯系的后果還是會反映在股市上,投資者只能順勢而為了。
《環球人物》:您會向網友們預測點位嗎?
管清友:預測點位意義不大,也預測不準。如果有人告訴你,股市肯定能到多少點,那基本上是拍腦袋說出來的。不過有一點可以預見,就是資金推動型的上漲,來得快去得也快。具體到最近這一波行情,由于外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覺得散戶應該小心一點。
在這方面,我們有過慘痛的歷史教訓。過去幾十年里,中國股市經歷了幾次大起大落,包括2015年那次,現在還讓很多股民心有余悸。即使是專業投資者,能預測出一半趨勢已經很不容易了,更多時候是跟著趨勢走,所謂提前布局牛市,幾乎做不到。
《環球人物》:股市投資流行一句話“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父”,專業投資者根據什么做判斷?
管清友:比如經濟周期走勢、市場估值水平等。經濟周期包括復蘇、繁榮、衰退,目前我們還處于衰退后期、復蘇前期的階段。在股市里,專業投資者有點像在一線打仗的指戰員,會面對各種各樣的突發因素,很難提前判斷。而股市研究人員更像在總參謀部,他會提示前線部隊,夏天到了,要下雨了,但他無法預測具體哪一天、哪一個時刻下雨。
《環球人物》:如果專業投資人是一線部隊,那小散戶們呢?
管清友:我是不建議普通小散戶參與股票市場投資的,因為很多人聽風就是雨,看市場漲了,呼呼地就沖進去了,然后成了接盤俠。
股市投資是非常考驗人性的。比如人的本能是趨利避害,所以人們會在股市上漲的時候貪婪、下跌的時候恐懼,追漲殺跌是人性的正常反應。但如果你真的這么做,一定會虧錢的。即使是對專業人士而言,投資股市也是風險極大的活動。對于非專業人士來說,買基金可能是更好的選擇。當然,不是所有的基金都能掙錢,但風險要比股市小得多。
《環球人物》:中國老百姓現在有了一定的積蓄,普遍很重視理財,之前的投資熱點是樓市,未來的投資熱點會不會是股市,哪怕是以間接的方式?
管清友:如果投資環境和金融基礎設施能跟上,股市確實是老百姓一個重要的資產池,也確實有可能取代樓市。但股市要真正發展好,必須創造一個公平、規范、透明的市場環境,發行交易制度要迅速跟上,監管要到位,違法違規現象能夠得到嚴厲的處罰。
《環球人物》:最近,證監會前主席肖鋼表示“黨中央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視資本市場”,該怎么理解這句話?
管清友:其實中央一直很重視資本市場,但過去A股規模比較小,對整個國民經濟沒有太大影響。最近幾年,涌入A股的資金呈幾何級數增長,一次股災帶來的沖擊是很大的,不可能不引起決策者的關注和警惕。此外,中國經濟想更有活力,也需要股市、需要間接融資。
但是,對于中央的重視,投資者也不要過分解讀,比如認為中央想制造一個“政策牛市”或“國家牛市”什么的。中央肯定希望股市行穩致遠,我認為總體政策是友好的,但投資者應該保持頭腦冷靜,不宜過度理解。
《環球人物》:A股一直強調要投資而不是投機,現在還需要哪些舉措,才能讓價值投資成為主流?
2020年7月10日,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工作人員在查看數據。
管清友:A股的根本問題是要規范投資環境,對違規者實行嚴刑峻法,讓上市公司的價格反映其價值。
比如發行制度的改革,既然實行注冊制了,相關部門就要提示風險,同時取消之前的一些限制,讓企業風險自擔。企業信息要充分披露,對于沒有按規定披露的,該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信息造假的公司應該受到懲罰,但一些交易限制政策,比如T+1(當日買進的股票,下一個交易日才能賣出)、漲停板、跌停板等制度,在注冊制下也是應該放開的。
2020年7月9日,江蘇省南京市的股民在某證券營業部關注著行情。
市場好比一個池塘,這邊有進水口,那邊有出水口,才是一池活水。風大的時候,池塘的浪大一點,無風的時候就沒有波瀾。但我們現在的市場,進水口被限制,出水口也被限制,池塘里又被分成這一塊那一塊的。
《環球人物》:但資本市場也存在“一抓就死,一放就亂”的現象,注冊制下怎么把握好這個度呢?
管清友:指數漲跌確實會影響到金融穩定,但往往是在極特殊的情況下。一般情況下,政府設計好規則,做好監管就可以了。上市公司必須按照規則來,否則就要處罰,其他的事就不要管了。監管不能過度行政化,所以設定好規則非常重要。
監管部門也不要過于“父愛主義”。對于包括股票市場在內的整個資本市場,想完全消除掉它的投機性是不可能的。因為投機性是它與生俱來的東西,不可能杜絕。既然如此,政府就努力定好規則、執行好規則,其他的交給市場自己。如果還是用計劃色彩濃厚的手段,去管理一個市場化程度非常高的領域,會束縛它的潛力。我認為這是A股的核心問題。
《環球人物》:這次疫情對經濟沖擊很大,但政府沒有搞“大水漫灌”,而是采取了比較克制的貨幣政策,您覺得目前效果如何?
管清友:我認為是適當的,也建議政府這么做。過去10年,我們搞了三輪大寬松政策,確實解決了很多問題,但后遺癥也很明顯,金融風險、債務風險、資產泡沫、貧富差距……現在國內外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應該吸取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初宏觀政策失誤的教訓,一定要把政策制定好,否則會影響我們很長時間。疫情當前,我覺得還是要以休養生息為主,今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說,“留得青山,贏得未來”。
《環球人物》:對于目前處境艱難的企業,您有哪些建議?
管清友:盡量保證現金流,活下去。要相信中國經濟的基本盤和巨大的市場規模,卡掉一切不必要的成本,做一個實惠型的企業。當前夢想不要設得太大,先活下去,做現實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