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左 良
“累”似乎成了每一名中學班主任對于班級管理工作最直接的心理體驗。然而對于一名有責任感的班主任來說,工作中怕的不是累,而是累得冤枉和低效。因此,如何提高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效率,就成了提高班主任的工作積極性和提升班主任的職業幸福感所需要關注的首要問題。
學校倡導班主任要當“智慧型”班主任,把班主任由班級的管理者轉換為班級的引領者?!爸腔坌汀卑嘀魅尉鸵馕吨?,你在班級管理當中不能蠻干,不能違背教育規律,否則你管班的效率就是低下的,當然也就成不了班級的引領者。
首先,要充分利用班會這塊德育陣地。
開學第一周,我以“爭做文明江聲人”為切入點在全班發起養成文明好習慣的倡議,并在開學第一周的班會課上組織了“爭做文明江聲人”的主題班會,目的是通過對文明禮儀的學習和了解,要求學生知道一些基本的文明禮儀,進而內化為自己的行動,爭當一名文明江聲人。我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討論“你覺得什么是文明禮儀”,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對文明禮儀只有感性的認識,能說出一些具體的事例,但還不能給文明禮儀下一個準確的定義。我通過幻燈片展示了禮儀的含義,重點提到禮儀的原則。
禮儀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律,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禮貌待人、表里如一;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
以“回首往事,看看現在”為話題,讓學生多角度地說說自己在求學過程中所看到的和聽到的,關于同學相互幫助、友好團結、講文明懂禮貌、熱愛勞動、保護環境等方面感人的人和事,同時反思:進學校以來的十幾天,在校園內見到哪些好的、文明的、值得學習的事例?有沒有發現在哪些地方一些同學做得還不夠好?在這幾天的學習與生活中,自己的所作所為有值得大家學習的嗎?有需要改正的嗎?同學們各抒己見,基本達到了全員參與的熱度。同時,我再通過一些小故事告訴同學們一些做人的大道理。
接著,讓學生談談怎樣做一個文明的江聲人。學生分別對同學關系、師生關系、文明禮儀等方面侃侃而談,談得非常具體,而且學生特別珍惜能進江聲學校學習的機會,無形中也培養了學生熱愛學校的情操。一段時間后,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學生的文明素養和小學時期相比明顯提高,慢慢地適應了寄宿制學校的生活。
初一階段是學生文明習慣養成和班風形成最關鍵的時期。在此階段抓好學生文明習慣的養成是班級工作的基礎,也是重點。文明習慣的養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時也是一個反復的過程,這就要求班主任引領好每一位學生,樹立分享理念,讓每一位學生在前進的路上每天都有一個小的進步。
其次,要打造班級管理團隊。
團隊管理是分享理念的具體體現。依靠團隊合作,才能實現全員參與管理,才能海納百川,順利渡過教育途中的激流險灘,讓個體在班級中享受同伴認同的愉悅,享受充實校園生活的美好,在班級熱情而積極的洗滌和沐浴下臻于完美。
一是分組管理,培養學生的大局意識。按學生整體素質搭配分成十二個組,每個組民主評選出一位品學兼優、具有一定學習能力和合作熱情的組長。每個組確定小組名稱,給組員分工,力求每個組員具有“小組是我,我是小組”的團隊榮譽感。

二是分層管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班主任選拔六名品學兼優的學生擔任值日班長,要求值日班長做事公平、公正,每人負責值日一天,值日班長值日當天要詢問班干部、小組長當天各組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并如實在班級值日報告單上做好記錄,以便于當天的值日總結。這個過程需要值日班長與小組長、班干部進行協調才能快速高效地完善當天的值日報告。
三是充分授權,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每天看新聞之前,班主任都會讓值日班長進行班級總結,時間在10 分鐘之內。這10 分鐘里,班主任不發表評論,只要求學生端正坐姿認真傾聽當天的班級總結。值日班長會把當天學習、生活方面的情況一一總結,鼓勵先進、鞭策后進,同時由值日班長反思當天班級做得不好的方面,提出存在的問題,并詢問全體同學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讓班級全體同學都能以主人翁的意識參與到班級事務管理當中。
四是自主管理,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為了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我用了很多方法,如“獎勵法”,對違紀的同學實行“獎勵”。劉同學午睡看小說被學校發現,并扣除了班級紀律分。事后我找他談話,他也不好意思,怕我會給他處罰,我跟他說,你喜歡閱讀很好,但是要注意時間和地點。今天老師給你一個“獎勵”,你看完書后,能否給老師寫一份讀書筆記,要用心寫,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劉同學欣然接受了這份“獎勵”。另外,在班上我也設置了“班級大法官”2名,男女各1 名,由班上最品學兼優的同學擔任,必須有正義感,充滿正能量。一旦有同學覺得自己的違紀行為屬于“誤記”,則可以向班級大法官提出要求,請班級大法官辯護,直至消除違紀記錄。李同學因為幫老師拿實驗器材,上課遲到了3 分鐘,結果被值日班長“記錄在案”。李同學到我這反映了情況,我建議他找班級大法官為他辯護,最終消除了遲到的記錄。
要做好班級的引領者,不能靠權威去訓斥學困生,不能通過發號施令來解決問題,而是要俯下身來幫助、配合問題生回歸集體,與學生一起前行,始終相信集體的感召力量大于班主任個人教導,相信同學的友情比班主任的威嚴在學生心目中更珍貴。只有這樣,才能起到增強班級凝聚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爭取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的理想效果。
最后,要營造活潑的班級文化氛圍。
作為班主任,在平時的班級教學管理工作中,必須創造性地對待集體中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以充分尊重差異的理念指導班集體的發展,營造一種輕松活潑、自主的班級文化氛圍,給學生創造一種寬松、開放的物理空間和精神空間。
初一,我首先就確立了我們班級的班魂,也是我的帶班理念——“行勝于言,止于至善”。第一節課,我就跟學生講述班級的班魂是什么,讓學生知道在這個班級學習,光會說還不行,一定要會做,做就要做到最好。
接著,我又發動全班同學及其家長設計我們班的班徽、班歌,讓班級文化更加充實,而且充滿正能量。比如,班級黑板報、墻報的制作都由學生自己設計出刊,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想象力,激發他們的興趣;班會或者班級課外活動讓學生自己策劃和組織,讓他們在緊張的學習之余開展自己喜歡的活動,適當釋放壓力。


無形當中,一種積極向上、活潑、充滿正能量的班級文化慢慢在我們班形成,學生在這種班級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陽光的心態。
如何讓班主任由班級的管理者轉變為班級的引領者,真正成為一名“智慧型”班主任,還有很多很長的路要走,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