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曉鴻
(寧德市城市建設發展中心,福建 寧德 352100)
綠道(greenway)是指以自然要素為依托和構成基礎,串聯城鄉游憩、休閑等綠色開敞空間,以游憩、健身為主,兼具市民綠色出行和生物遷徙等功能的廊道[1]。
城市綠道建設正引領民眾形成綠色生活新風尚。全國各地市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綠道規劃建設。根據住建部公布的資料,截至2018年底,我國共建設綠道5.6萬km[2]《福建省綠道網總體規劃綱要 (2012- 2020 年)》于2012年4月編制同年12月實施。
寧德環東湖慢道是一個綠道項目,一期范圍(福寧二號橋至三都澳迎賓館)岸線長約2 780 m,二期范圍(三都澳迎賓館至南岸)岸線長約4 800 m(含金馬大橋)。項目落地在寧德東湖濕地公園,位于寧德市區東南部,處于蕉城區市中心以東4 km的大金溪河口,東抵擬建中的海濱大道,西臨在建中的福寧北路,南接東湖南岸公園,北連東湖北岸公園。東湖濕地公園位于寧德市中心以東4 km的大金溪河口,東抵擬建中的海濱大道,西臨沈海高速公路福寧段,南接東湖南岸景觀帶,北連東湖北岸景觀帶。地理坐標:26°38′07″~26°40′09″N,119°32′38″~119°36′03″E。水域面積約242 ha,岸線總長約9 448 m[3]。慢道平面圖見圖1。
圖1 慢道平面圖
寧德東湖濕地公園位于寧德市東僑區,道路四通八達?;刂苓呏饕跃幼∮玫?、科普體育用地及行政辦公用地為主?;刂苓呉呀ü珗@綠地有北岸公園一期、大門山公園、塔山公園、南岸公園一期、南岸公園二期、金蛇山公園等。
3.2.1 動靜相宜,藍綠相融
動與靜的關系,不僅指東湖內的景觀空間形態,而且指每一種不同的生態休閑方式。在動與靜之間,可以是自由的游覽,可以是安靜的凝視,可以包容一切需求,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的互動。東湖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一水四山,四島四帶”山水相連景觀空間,水域廣闊,濱水視線通透,是打造一個生物棲息的天堂,以提升人居品質為出發,營造回歸自然的樂園。
3.2.2 景觀棧道橋
打造“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的意境。靜聽鳥語花香、游走生態湖泊、感悟自然的唯美,形成人與自然的共融。
3.2.3 夜 景
以“點”、“線”、“面”的手法捕捉環東湖自然景觀的表現點,注意生態美學設計,表現生態的自然美:①布置節點:觀景臺、觀景亭等;②線狀布置:環東湖景觀步行橋、濱湖園路、護欄等線性景觀;③面域布置:建筑、休閑廣場等。用變幻的燈光表現城市的歷史和現實,用燈光體現景觀功能,深入濕地的景觀步行橋,采用柔和的色彩,營造靜謐的景觀氛圍。
3.2.4 建設目標
東湖棧道景觀建設目標以山、水(東湖)、林完善場地內部的生態系統和濕地保育系統;注重場地文化保護和歷史重析,傳承悠久多元的場地歷史;挖掘場地優勢建設具有當地及區域特色的城市開放公園及觀景廊道;改善城市人群的居住環境,從分發揮城市開放性公園用途,更多更好的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環東湖實景見圖2。
圖2 環東湖實景照片
3.3.1 環保問題
人為開發建設與保護自然環境的矛盾。根據《國家林業局關于2016年試點國家濕地公園驗收結果的通知》,福建寧德東湖國家濕地公園未通過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驗收,取消了該國家濕地公園試點資格。濕地公園旅離寧德市中心城區較近,目前城市污水處理系統尚在建設中,東湖濕地水質有待改善,而且受候鳥資源季節性變化影響,動物景觀在鳥類遷徙季節才能得到充分體現,其他景觀較為單一。
3.3.2 建設愿景
項目的建設愿景是建成“和諧完整的環湖棧道活力生態的星光湖岸”。本項目高品質的完成東湖各個公園與景觀節點的聯通。完善這條“城”、“山”、“湖”、“?!钡拇┰街贰:粗?,一條木棧道貫穿兩岸。慢道環線的建設旨在提高濕地景觀可達性,人們依靠棧道踏足這一鮮為人知、不被觸及的奇幻空間,體驗絕妙的濕地風景。力求以最低程度的人為介入,分享大自然的風景體驗,打造一個充滿活力的線性景觀空間。
3.3.3 管護和發展
目前寧德本地未出臺相關管理規定和綠道網專項規劃,管理制度空白,項目建成后應該緊跟管理和維護工作。綠道的管理與養護涉及到多個部門,應盡快明確綠道管理主管部門,負責綠道的統籌協調工作,制定綠道管理辦法或技術規范。
下一步,園林主管部門應多措并舉推動綠道建設,按照“間綠透綠、顯山露水”的綠化思路,推進綠道建設和改造提升,聚焦人民群眾的使用需求,形成疏密有致、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園林綠地空間,提升園林綠地的活力和吸引力。持續推動綠道網建設,用綠道連接歷史文化遺跡、公園綠地、慢行系統和傳統村落等節點,串點成線、連線成片,形成綠道網絡,培育綠道品牌,完善綠道建設標準,拓展綠道功能。依托綠道開展豐富多彩的市民參與活動,讓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ID:009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