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媒體融合是一場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作為新聞宣傳中的重要一環,新聞主播,也應緊緊抓住發展機遇,積極回應時代挑戰,堅持守正創新,盡快適應全新媒體發展趨勢,加快從相加階段邁向相融階段,更好地服務于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一體化發展方向;更好地在工作中承擔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的責任與使命。
【關鍵詞】主持人;媒體;新聞
一、新媒體發展下新聞主播的現狀
全媒體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受眾選擇通過網絡接收信息,大量的短視頻及生產平臺涌現出來,近幾年更是出現了電視節目在線移動,隨時收看等全新變化,更有大量基于各大網絡平臺而誕生的“網絡主播”應運而升生,使得播音員主持人與受眾的信息交流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如果說傳統的新聞媒體主持人在傳播過程中的傳播方式呈現出單一性、間隔性的特點,那么在全媒體環境下,基于多個傳播平臺,傳播方式,傳播渠道的支持,以網絡直播為先所帶來的信息傳播方式的變化,也讓信息傳播具備了更多的移動性、易操作性、便攜性及交互性等特點,也使得播音員主持人的傳播方式發生了極大變化,從原來的單一的傳遞信息向與受眾的雙向溝通和交流轉變,同時,語言傳播方式更為簡潔明了,更為碎片化甚至娛樂化。這一點在各類網絡直播平臺上表現得更突出。
其次,全媒體時代,人們獲取信息,交流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大大超出以往,更多的信息能夠不依賴主持人的語言傳播即可達到受眾,甚至更快更便捷,使得傳統媒體平臺的新聞主播的存在感及影響力也受到了極大程度的“挑戰”。如何借助新媒體環境大趨勢,提高新聞主播及主持人的影響力,傳播力,是目前新聞工作者亟需解決并應勇敢面對的問題。
二、全媒體環境下主持人發展及應對
(一)播音主持人應積極提高并扎實踐行“四力”,錘煉自身的專業素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同時,要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增強本領能力,加強調查研究,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腳力、眼力、腦力、筆力這“四力”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四力”是相輔相成的,前者是實現后者的根本途徑,后者是追求的目標,作為新聞主持人,在全媒體環境下也需要具備這樣的能力。
時代在進步,技術不斷創新.媒體形態已發生了深刻變化,傳播手段日新月異、千變萬化,呈現方式也精彩紛呈,讓人目不暇接,網站PC端、微博、微信、微視頻、新聞客戶端、視頻客戶端、音頻客戶端等新的傳播形式,以秒拍、快手、抖音等為代表的移動社交分享類短視頻平臺,都在重新定義“主播”的概念,也在考驗新聞主播在新時代全媒體環境下的生存本領和創新能力。作為新時代的新聞主播,如何與時俱進,擁抱變化,如何增強四力?筆者認為,在不斷練就扎實基本功的同時,應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
在全媒體時代新聞主持人具備四種能力,極為重要。網絡時代,在很多時候呈現出的問題是“復制、粘貼、轉發”太方便,傳統的“新聞媒體”受到挑戰,能力有弱化趨勢。每天打開不同的APP,發現雷同的新聞太多,獨家新聞很少。即便是傳統媒體,人云亦云的現象也仍然存在。這個時候能夠做到不偏離主流的價值觀,給受眾以正面的引導,對于提升主流媒體及新聞主播的公信力,影響力極為重要。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則需要播音員扎實練就基本功的基礎上提高主播公信力。練就扎實基本功不僅是播音主持,任何一個行業的工作者要想在事業方面獲得更多認可,都需要練就扎實牢固的專業基本功,同時在日常工作及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二)找到合適的風格定位以提高新聞主播的引導力及公信力
多渠道多平臺的傳播形式及各種層出不窮的傳播手段,打破了以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為主體的新聞傳播格局,傳統的播音主持風格也受到一定的沖擊。新媒體環境下,各大平臺的網絡主播們主持風格更加娛樂化、個性化,與傳統新聞主播播報主持的端莊、大氣、沉穩的主持風格形成強烈對比并使得傳統播報方式受到沖擊。如何找到更為適合自己的主持風格,以適應新媒體的變化,是播音員主持人應該思考的問題。
三、如何在新媒體的全新傳播環境下獲得更多認可
播音主持人不僅需要具備最為基本的專業素質,還應當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為從性質上來看,廣播電視是大眾傳媒,具有著重要的輿論導向的作用,人們往往會通過廣播電視得到一些新聞,并且從中聽到一些評論,這些都出自于播音員之口,如何在新媒體的全新傳播環境下獲得更多認可,也顯得極為重要。
(一)科學定位,塑造自身主持風格
主持風格的形成不僅與主持人的文化背景有著直接的聯系,和性格特點之間也有著一定的聯系。因此,新時代全新環境下新聞主持人應當對于自己進行正確地分析,并且對所承擔的工作崗位職責及播報內容有深入了解,從專業化的角度來掌握整個節目的內涵,全面地展示節目中所表達的主題思想。同時又能深入基層,在增強“四力”的基礎上走進生活,走進觀眾,了解觀眾,同時樹立樂觀、積極向上的主持風格,傳播正確的價值觀、正能量,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也是改善播音主持固有僵化風格,展現更多親和力的好辦法。
(二)廣博學識,增加文化底蘊
要提高主持人的公信力,影響力及傳播力,對主持人提出了極高要求,不僅需要具有光鮮亮麗的外表,悅耳的聲音形象,更需要新聞主持人改變固有的播報機器,讀稿機器的認識,通過日積月累的學習與沉淀與節目有機融合,提高品位,以恰當的方式在恰當的時間展現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央視的董卿,朱廣權,撒貝寧等主持人,正是最好的佐證,博學睿智的形象通過自己的個人魅力及對節目的把握,把節目與觀眾高效有機的連接在一起,形成積極向上的影響力及公信力。與此同時我們都知道,文化的積累與沉淀,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而是需要長期的積累過程。因此,新聞主持人更要在高速發展的全新環境下靜得下心,沉得住氣.穩得住心神,潛心學習,認真積累。在有精力的情況下,盡可能多地涉獵各個領域的書籍,來加強自己的知識儲備,才能更好地在工作中承擔“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的責任與使命。
(三)合理利用新媒體平臺及網絡流行語
當前,越來越多的受眾會通過網絡來了解相應的新聞與信息,所以,合理利用新媒體平臺,在主持過程中正確有度使用網絡流行語,也能夠非常有效地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吸引更多的年輕受眾。需要注意的是,網絡流行語的使用一定要張弛有度,適量適時。如果有過多的網絡流行語融入到節目當中,就會使得節目過于浮夸,不能準確甚至有效傳遞節目內容的中心思想,從而損失了新聞媒體宣傳的公信力及影響力,因此要特別注意,最理想的狀態是使用網絡用語恰達好處,為節目宣傳起到畫龍點晴的作用。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新聞主持人意識到移動互聯網平臺的重要性并加以利用。譬如說微博、抖音等,主持人通過開通微博或者抖音賬號的方式與受眾進行互動,把節目內容有效延申到新媒體平臺從而擴大傳播力,提高影響力。近期央視主播入駐抖音就是很好的詮釋。另一方面,還可以更多的獲取受眾對于節目的看法與反饋建議,也有助于主持人不斷調整自己的主持狀態。
結語
當前,我國全媒體發展的傳播環境為播音主持行業帶來了一定的發展契機,對于新聞播音主持人來說,應當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不斷拓展自己的事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并以此為基礎,結合自身的性格特征與節目的需求,形成自身獨特的主持風格,以更好地適應全媒體新環境。
參考文獻:
[1]沙蒙蒙.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專業素養提升策略[J].農家參謀,2017(18).
[2]劉心怡.新時期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的創新[J].西部廣播電視,2017(04).
[3]喻梅.新中國播音創作簡史[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6.
[4]楊東元.全媒體時代新聞節目主持人培養變革研究[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19(22).
【作者簡介】付琳,浙江衛視新聞中心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