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是在網絡迅猛發展過程中隨之興起的,較傳統媒體而言的新興媒體形式。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產生了極大沖擊。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人們的時間越來越碎片化,因而更青睞新媒體的傳播方式,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地通過各種移動設備查看各種新聞事件。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媒體要想突出重圍或者保持自身地位,就必須進行必要的創新。要不斷提高稿件質量、完善采訪技巧,進行各方面的創新,來提升新聞采訪的質量,吸引廣大受眾,保持自身競爭力。
【關鍵詞】新媒體;新聞采訪;技巧;創新
一、新聞采訪現狀分析
(一)依賴攝像錄像設備
錄像攝像是新聞采訪的基礎,幾乎所有新聞采訪都要借助于這些錄像、攝像設備。在新媒體背景下,人們對于新聞材料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進行新聞采訪時,更加清晰的畫面、更加真實的音效,都成為決定新聞質量的關鍵要素。由于當今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于通過手機、電腦、平板等智能設備來觀看各種新聞,因此,新聞工作者就必須不斷升級用于采訪的各項設備,為受眾提供更清晰優質的畫質,帶來更好的閱讀體驗。在采訪前,調試各種設備往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來保證采訪時的素材質量。
(二)多元化的采訪方式
在過去,廣大新聞工作者往往采用暗訪、面對面交談的形式進行采訪。但隨著新媒體的迅猛發展,新聞工作者也采取了更加多元的采訪方式。比如,剪輯技術的發展,讓新聞工作者可以根據實際所需來對新聞素材中的圖片、音頻進行刪減,極大地提高了整個新聞的有效性和表現力。同時,由于技術的發展,工作人員可以對素材進行必要的修改,就直接避免了新聞工作者的再次采訪、再次取材等一系列的麻煩,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和負擔,也極大地提高了辦公效率。
二、新媒體背景下新聞采訪應完善的技巧
(一)高度的新聞敏感性
新聞線索是新聞報道的基礎,是新聞得以展開的必要前提。作為記者,最基本的素養之一就是對新聞超平常人的敏感度,只有具備了這一素質,才能最快最有效地獲取信息。在互聯網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后,信息的傳播速度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播擴散,因此,傳統媒體要想在信息爆炸中奪取先機,率先發現具備新聞價值的事件,新聞采訪者就必須具備高度的新聞敏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細節里察覺到新聞線索,并及時進行調查研究。敏銳發現有價值的新聞線索,進行跟蹤報道,發表具有高質量的新聞稿件,領先于同行業其他競爭者。
(二)客觀公正的采訪態度
如今受新媒體浪潮的影響,網絡上涌現大批的“吃瓜群眾”,他們隨時隨地都可以通過新媒體的公眾號、微博、貼吧等平臺發表自己的意見。隨著新媒體浪潮涌現的還有大量不關注事情本來面目,盲目報道只為制造噱頭而引發議論的各種賬號主體。因此,同樣一件事情,網絡上的事情走向往往是一波三折,出現極大反轉,甚至,在廣大網友的熱烈談論中,還有不少人惡意中傷,進行“人肉搜索”,披露當事人的真實身份、地址、工作單位等,直接影響當事人的正常生活。在此情況下,傳統媒體作為嚴肅客觀的媒體,必須在采訪中保持中立性,不以自身喜惡和主觀判斷輕易下結論,引導采訪走向,而應當力求客觀公正,還原事情的本來面目,讓廣大受眾保持理性客觀的態度。同時,網絡上對各種新聞的大肆討論不可避免地會對事件當事人產生影響,因此,新聞工作者更要客觀,盡量減少對當事人產生傷害的可能性。
(三)做一個良好的傾聽者
善于傾聽也是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采訪過程中,整個采訪的流程和走向有很大可能不會與預期中完全一致。在此情況下,傾聽能力就至關重要,一方面,可以根據被采訪對象的回答更深入地了解事件,也可以隨之調整采訪內容,使采訪更加完善合理、深入。另一方面,善于傾聽能夠拉近與被采訪對象的距離,使其更主動地披露與事件相關的信息,有利于新聞工作者獲得更多的信息,可以極大豐富新聞的完整性和真實性。
(四)做好被采訪者和內容的準備工作
提前準備采訪內容,了解被采訪者是保證新聞采訪順利進行的必要前提,也是新聞工作者的職業要求之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對被采訪者進行了充分的調查了解,才能選擇出恰當且有效的采訪問題,提高整個采訪的質量和效率。這種準備工作也是新聞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基本職業素養的體現。只有做好采訪前的準備工作,采訪人員才能更好地把控采訪的節奏,才能切實提出有價值和切中要害的問題,提高采訪內容的質量,減少不必要的事件,從而將自身與新媒體大量兜圈子、充斥虛假信息的報道區別開來。
(五)使用語言及非語言符號
由于網絡對人生活的巨大影響,每當一個新聞事件曝出,為了獲得第一手資料,各行各業的媒體便蜂擁而至,“圍追堵截”當事人,難免不遭致反感。因此,傳統新聞媒體在進行采訪時,應更多考慮到被采訪者的情緒。在與之交談時,避免生硬冷漠的你問我答式采訪,而應當適當制造輕松愉快的氛圍,拉近與被采訪者的心理距離,配合恰當的手勢、表情、動作等,讓被采訪者保持良好開放的心態,愿意坦誠交流,使采訪過程生動靈活,富有人情味,從而獲得更加真實詳盡的報道內容。
(六)注意把控細節
新聞采訪中,對細節的把控既是新聞質量的關鍵要素之一,也是對新聞工作者職業素養的考驗。資深的采訪者能夠敏感地發現不容易被注意到的細節,從而獲得獨具一格的切入角度,創新報道內容。從浩瀚的新聞事件中,不難發現,不少事件真實情況的暴露都是由細節牽扯而出的。因此,在新聞采訪中,新聞工作者必須對細節保持高度的敏銳性,而不是嚴格按照預定的流程,只為早點完成采訪任務,按部就班地進行各項問題。同時,把控細節,也是保證新聞報道質量的關鍵因素,真實性是新聞的基本特征之一,只有保證細節的真實準確性,才能保證一篇真實、綜合全面的高質量新聞。
三、新媒體背景下新聞采訪應實現的創新
(一)創新內容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個人的周圍都充斥著大量的新聞事件,消費者不免審美疲勞,對新聞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為了滿足讀者更廣泛、多元化、更高層次的閱讀需求,傳統紙媒必須在內容上進行創新,才能抓住讀者的眼球,讓其愿意繼續閱讀。此外,新媒體在進行信息傳播時,往往采用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百家號等進行矩陣宣傳,將信息最大限度地暴露在受眾面前,提高閱讀量。同樣,傳統媒體也可以借鑒新媒體的這種方式,設立屬于自己的公眾賬號、微博賬號等,入駐流量大的平臺,提高自己被關注的可能性。在保持自身優勢的同時,發揮新媒體平臺的優勢,增加在受眾面前的曝光度,從而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二)創新采訪模式
傳統的采訪模式有時候可能過于嚴肅,容易使采訪對象心理緊張,在回答問題和組織語言時,都不太自然,甚至影響采訪進度,極大影響采訪的效果。因此,創新采訪模式勢在必行。要根據采訪內容和采訪對象的表現,更加人性化地安排采訪問題,推進采訪進度,最大限度地降低鏡頭及嚴肅氛圍對被采訪者的壓迫感,拉近與采訪者的心理距離,使之心情放松,更加自如地回答采訪問題,可以有效地提高采訪的真實度,而且被采訪者在較小的心理壓力下,更容易展開深度談話,認真思考,能有效提高采訪的深度。
(二)創新采訪方式
大量涌現的新媒體方式,也可以應用到傳統媒體上,更好地幫助新聞采訪的進行。例如,在與采訪對象溝通之后,可以采用錄制視頻,拍攝照片,網絡直播等方式進行采訪。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新聞采訪素材的質量,方便工作人員進行后期剪輯整理,得出最恰當合適的輔助材料,提高新聞報道的整體質量。也能夠極大地便利采訪過程,減少被采訪對象不必要的麻煩。
(四)創新思維
新聞采訪并沒有固定的模式,許多有經驗的采訪者在多次的采訪實戰中總結出了自己熟悉的模板套式,在之后的采訪過程中.套用這一經驗,便可以省時省力,極大地減輕采訪負擔,減少采訪時間。但每一事件都有自身的特殊性,都有區別于其他事件的自身特殊之處,不能用固定的一套模式去套用所有的情況,否則,就會導致很多新聞采訪流于表面,不夠深入,甚至死板僵硬,缺乏可讀性和可信度。
結語
新媒體的蓬勃發展,便利了廣大讀者,也使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參與到新聞事件的討論中去,這一優勢對傳統媒體產生了巨大沖擊,引起了不少挑戰,但同時,也帶來了新鮮的采訪和傳播方式供傳統媒體學習。傳統新聞工作者必須正視這一市場現狀,在新媒體背景下,創新思維,創新采訪技巧,增強自身職業素養等等,不斷地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滿足人們越來越高的閱讀需求,融入新時代社會新潮流,推動我國新聞事業更上一層樓。同時,還應當保持新聞敏銳度,報道人民群眾想看想知道的內容,還要自身的客觀中立態度,引導受眾理性看待。
參考文獻:
[1]王娟.新媒體時代下新聞采訪的技巧與創新[J].傳媒論壇,2018,1(15):105.
[2]丁旭東.新媒體背景下新聞采訪的技巧與創新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8(02):141.
[3]劉潔舲,新媒體背景下的新聞采訪的技巧與創新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17,8(05):224.
【作者簡介】陳世芳,洋縣廣播電視臺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