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丹
科創板首批公司本周迎來上市周年慶,同時登臺亮相的還有科創板的專屬指數科創50,投資者從此有了全新觀測科創板整體走勢的標尺。同時,科創板ETF基金也正在緊鑼密鼓的準備中,未來可望給投資者提供更多參與科創板投資的方式。在科創板進入“指數時代”之后,上市公司的數量不斷增多,未來機構投資者有望進一步增配。由于科創板的上市公司具有較高的科技屬性,很難簡單套用A股傳統的估值方式來一探其投資價值,對普通投資者來說存在一定的研究難度。不過,結合限售股解禁的節奏、指數基金成立的時間表等方面,投資者也可以實現風險相對可控下的穩健投資。
從上交所發布的科創50指數走勢來看,今年以來這一指數漲幅約50%,和同期的創業板指數接近,大幅超越上證指數40個百分點,體現了科創板股票活躍的股性。同時,單日漲跌幅在5%以上的交易日不在少數,今年以來已經有超過13次,其中各有一次漲跌幅超過10%。從科創50指數年內較大的漲幅和波動較大的特性來看,科創板對利空和利多反應比較迅速,市場定價效率較高,但同時也不可避免會對非職業的散戶投資者操作造成一定的影響。

和科創50指數成立同時面世的,還有科創板首批上市公司的限售股解禁流通問題。從本周三(7月22日)的解禁首日的情況來看,整體沖擊力度尚屬可控,以解禁比例最高的西部超導為例,當天大幅低開13%之后有所回拉,收窄跌幅到5%出頭。這種相對平穩的表現,和目前市場整體流動性比較充沛,以及科創板上周提前調整消化壓力有關。但筆者認為,限售股解禁的壓力短期并未完全釋放完畢,眾多創投機構、戰略配售基金、保薦券商跟投、持股5%以下的“小非”都具備較強的減持套現需求,未來還有一個不斷釋放的過程。而隨著不斷有科創板公司上市滿周年,解禁的壓力也將逐步顯現出來。因此,投資者對進入解禁期的科創板品種,仍需要保持一定的耐心,盡量以低吸為主。
除了限售股解禁帶來股票供應的增加之外,進入科創板的資金實際上也在增加,這一“雙向擴容”的進程有利于科創板走勢平穩。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和科創50指數對應的ETF基金,目前已經有4家基金公司上報了這一產品,預計很快會有實質性的進展。在目前爆款基金頻現的情況下,科創50ETF獲得熱捧的可能性不小,也將會給科創板帶來必須追蹤指數買入相應成分股的“剛性資金”。對科創板股票尤其是科創50成分股來說,這些基金未來成立之后,將帶來顯著的增量資金,因此也給投資者帶來階段性博弈的機會。筆者認為,投資者可密切關注科創50成分股中距離解禁日較遠的品種,在科創板基金成立前擇機分批低吸,等待基金成立之后被動買入帶來的“抬轎”機會。筆者重點觀察的品種有:三達膜、長陽科技、鴻泉物聯、普門科技、申聯生物等。

不過,ETF基金“剛性配置”復制指數的特點,也會在指數成分股調整的時候,對原先持有但被調出的股票進行被動賣出,相關的時間節點也是需要注意回避的階段。根據上交所的規定,每年3、6、9、12月將有四次調整科創50指數成分股的時間窗口,隨著市場不斷擴容,大市值公司在上市之后勢必對原先成分股中市值較小的股票形成“擠出效應”。因此,投資者在臨近調整成分股的時間節點前,需要暫時回避成分股中市值較小的品種,尤其是此前累計漲幅較大,其中可能蘊藏著一定的波動風險。
ETF等公募基金除了會對相關個股的漲跌節奏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外,實際上也是投資者參與科創板的利器。除了因為沒有達到開通資格的投資者之外,可以直接交易科創板股票的投資者實際上也面臨選股和波動兩大難題。而基金利用組合投資的方式買入一籃子股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過濾掉單一個股波動較大的風險,避免遭遇無預警停牌等“黑天鵝”事件。因此,如果投資者將科創50ETF視為股票進行交易,一樣也可以實現參與科創板投資的目的。
不過,在科創50指數年內漲幅接近50%,同時限售股解禁需要進一步消化的情況下,過度追高相關ETF基金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風險。特別是ETF基金為了復制指數而被動買入成分股,不排除會成為一些場內資金的對手盤,這對投資者來說并非最佳選擇。以創業板ETF(159915)為例,上市之初有足足一年的時間在1元下方運行,而中小板ETF(159902)盡管在大牛市中成立,但也在1元上下震蕩了兩個月才向上突破。因此,如果科創板ETF基金成立前,科創50指數在目前的基礎上再出現一波上漲,則需要警惕ETF基金成為短期“接盤俠”的可能。
筆者認為,投資者未來參與科創板ETF基金,不妨等待市場適度冷卻再參與,勝算較高。在1元以下分批買入或定投參與,將科創板作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長期持有,或許是大部分想要參與中國“硬科技”資產最便捷和穩健的方式。
(本文提及個股僅做舉例分析,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