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一個地方要想真正發展起來,必須同時具備“郎”有“情”,“妾”有“意”,才能成就美好“姻緣”。人才是引不來的,機制不變,引來也會餓死、溜掉、同化而泯然眾人,成為僵化的同謀。當務之急,愛才、練才、育才督促成才;引才、留才,用才發揮其才。從能決定這些的部門內部切入,激活機制,就是最佳的超車捷徑。
栽得梧桐樹,自有鳳凰來!
【論文創新點】通過經濟領先與落后地區的政策對比,分析領先的原因,并探求落后的根源,正與總書記講話中指出的最大的短板吻合,指出破解這個最大短板的唯一捷徑:從能決定這些的部門切入,就是最佳的捷徑。內部并道,實現涅槃新生。
【關鍵詞】激活機制 ; 經濟領先 ;引領政策
如果說某省的經濟發展,有著靈丹妙藥的話,那就是融入全局思維,合上政策步伐,學深研透精神實質,精準自身定位,敢于擔當作為,引領政策互動。
引領政策 ?敢于擔當
先看看這次突如其來的特殊時期中該省的作為:
武漢1月23日零時宣布封城,當日全省僅有43例的情況下,全國第一個率先啟動應急響應1號令,而后其他省份相應跟進;
在全國多數省份還在專注于防控時,又是發生在該省新聞,2月18日某省會城市發專列到黃山接員工返崗,政府買單!
如果說上述是偶然,容納馬云成就阿里巴巴還是偶然,那么成為全國特色小鎮的示范省份,在大江南北掀起一股特色小鎮的浪潮,以致于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10月欣然為此提筆:特色小鎮、特色小城鎮大有可為就絕非偶然了。
次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決定到2020年,四年間在全國范圍內培育1000個特色小鎮。很顯然,他們在這個問題上又走在了政策前面。
當然,沒有敢于擔當,敢為天下先的勇氣,這些結果必然成空。
精準定位 ?互動前行
同處經濟放緩大勢下,該省率先破冰,引領潮流,絕非偶然。以特色小鎮為例,該省2014年開始定位,2015年培育37個,在國務院2016年提出全國推出1000個特色小鎮時,該省2016年又推出42個。
這個思想上的超前性,充分體現了對弘揚19大振興農村方略的精準認知。
是對總書記關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深度融入,和對總書記實現兩個100年的奮斗目標的深刻理解后,對自身應該怎么做的精準定位。
那就是首要任務必須抓好農村的振興,只有實現了全國總人口半數以上的農民根本的脫貧,占據全國大部分土地的農村興旺起來,農業發展起來,這些才是實現共同富裕的要件,才是共產黨人的使命。
只有融入這些,才會在實踐中跟上政策的腳步,看起來是引領,實際上是對前面政策的正確執行,因為政策是動態的,隨著發展的腳步,是要適時而動的,誰在這個過程中先發現了這個規律,跟上這個節拍,誰才會掌握主動,才能在互動中前行。
切中短板 ?并道超車
大部分省份的特色小鎮是在2017年的通知出來以后才開始推行,而且基層對通知精神和概念的理解以及通知本身與浙江的特色小鎮相較,都存在一定偏差,推出了特色小鎮、特色小城鎮二者“混合體”。其實這二者是有區別但又聯系不大,致使這一政策的紅利在農村、農業、農民急需的地方,而未充分享受。
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一針見血指出,東北振興面臨著體制機制、經濟結構、開放合作、思想觀念等四個方面的突出短板,其中,“思想觀念短板”是“四塊短板”中最關鍵的一個,直接導致體制機制、產業上的內生動力不足。
這不僅深刻揭示了制約東北振興發展的思想根源,同時也是所有落后地區的通病。就是沒有人去深入學習,了解特色小鎮的深刻含義,機關部門也沒有指導到位,缺少這兩個方面的人才。云棲小鎮、夢想小鎮都是馬云搞起來的,馬云是人才,他這么想了,也這么做了;而如果不是該省和杭州的鼎力支持,即使同一個馬云最初在美國的硅谷也以失敗告終,回國后按馬云的理想之地是在大直轄市,可是那里并沒有給到充分的支持,只有該省和杭州,同意了馬云的條件,在那個時候,如其說是膽識,倒不如說是對中央政策的精神實質的把控。
所以說,當一個地方要想真正發展起來,必須同時具備這兩個方面的要件,具有新思想的“馬云們”和支持“馬云們”的具有對中央政策精神深入把控的政府機關和敢于擔當的領導們,“郎”要有“情”,“妾”要有“意”,才能成就美好“姻緣”。
這二者之間共鳴的“情”和“意”,就是對當前形勢的共同認知--新的思想。而現在所有落后地區所欠缺的短板,排在首位的正是總書記深刻指出的思想這塊最大的短板。
在克服這塊短板的過程中,要首先克服一個誤區:人才是引進來的。一些欠發達地區,常常抱怨沒有人才,急需引進人才,而且為人才引進不惜給房、高薪等優厚條件,表面看似重視人才,求賢若渴。但實際效果往往是杯水車薪收效甚微。
人才能否引進,是一個雙向的選擇,只有你自身具備與人才等同的思維,至少能為人才發展提供成長的廣闊的天地,才能真正引來真得人才。如同覓偶,不管一方提供多么好的條件,你與對方的品味差之千里,無論如何死乞白咧,相信也不會得逞。即使勉強俘獲芳心,引得也是“拜金女”,而非“金鳳凰”。貌和神離終究不會長遠,成功的婚姻永遠是志同道合。
人才是引不來的,機制不變,引來也會餓死、溜掉、同化而泯然眾人,成為僵化的同謀。
昨日新聞某省醫院,當初作為人才,引進三名醫生,引來后相繼提出辭職,如果一個提出辭職,可以認為是個案,存在單方因素,若三名都提出,則說明雙方一定都有問題。現被醫院依照當初的協議,依法提出50萬的巨客索賠,醫院得到150萬索賠固然可喜,可讓人望而生畏的看起來公正的判決,對擬來的人才,產生的負面效應,又是多少個150萬所能買回的呢?
因此,大多地區的當務之急,決不是引才,而是如何打破鎖住馬云們成長的層層枷鎖,打開自身的禁制,讓更多的馬云們暢快成長,愛才、練才、育才督促成才;引才、留才,用才發揮其才。這才是打破最大短板的關鍵。而能解決這個關鍵短板的部門,就是識人用人的組織部門。從這里切入,把干部機制激活,讓每個兢兢業業干事的人,充滿信心;讓每個躊躇滿志想干事的人,激情飽滿。只有這樣的他們才會奏響振興的號角!
從能決定這些的部門切入,就是最佳的捷徑。從自身內部并道超車,實現有為供其位,能干有其“田”,人人積極思變,時時處處為民,才會遍地“馬云”,實現涅槃新生。
崛起源思變,激活在機制。
栽得梧桐樹,自有鳳凰來!
參考文獻
[1]李懷勇,張貴鵬.基n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創新[J].商業經濟研究,2017(01)
作者簡介:朱心才(1969.10-),男,山東莒南人,大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