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添清
班主任須在新生面前“亮相”,這個“相”亮得好與壞,關系到你這個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及今后授課、班主任工作都會產生積極或消極的作用。那么,班主任如何在新生面前亮好第一個漂亮“相”呢?
一、根據學生好奇心理,設計懸念亮相
每一新學年,學生都有種種好奇心,觀察老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班主任應適應這種心理,制造懸念,拉近師生間距離,加速感情的交流和融洽,“親其師,信其道”,感情相融,學生會很快走進你的“光圈”,聽從你的指揮。
一位班主任,在新生面前是這樣亮相的:
老師:同學們好!你們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嗎?
學生紛紛搖頭:不知道。
老師:可我知道你們的名字!(接著他連續指點著,叫出了四名學生的名字,正在學生驚奇之時……)
老師:我不但知道你們的名字,還知道你們家長的名字呢?他們在哪里工作,我也知道。(老師又說出了四名學生家長的名字和工作單位。)
這時,學生們都活躍起來,一個個露出了敬佩和親近的目光。
老師:我說得對嗎?
學生:對!
老師:這么說,咱們早就是朋友啦,對不對?
學生:對!
最后老師告訴了自己的名字。師生間的感情在兩三分鐘內一下子就貼近了、親熱了。(事先老師看學生入學報名登記表、照片時已一一默記。)這位老師的亮相,給學生留下和藹可親、“老師什么都知道”“老師說的都對”等美好可信的印象。這無疑會給他在今后工作中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根據學生期望心理,帶引導味亮相
在學校,學生最怕的老師就是班主任。一個班換個新班主任,學生都期待來個“好班主任”——儀表出眾,學識淵博,思維敏捷,平易近人,為人師表等等。但學生會產生一種“班主任恐懼癥”,因此班主任必須散發親切、友善、尊重、信任、寬容的氣息,讓學生覺得班主任不僅可敬,而且可親,從而“親其師,則信其道”。
一位班主任接了一個新生班,他第一次亮相時,學生甲正偷偷摸摸地將零食塞進嘴里,不小心發出了聲音,旁邊同學立即舉手報告班主任,這時學生甲極不情愿地站了起來,乖乖地等著教訓,全班同學都等著看笑話。空氣幾乎凝固了,過幾分鐘,老師開了口:“沒有什么,我小時候也愛吃零食,家里、學校里,甚至和甲一樣也是在課堂上,不過后來改正了。”
經老師這樣一說,學生甲的臉色明顯自然了。
究其原因,是班主任在關鍵時刻舍身保“駕”的結果,只不過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是需改正的。關鍵時刻,班主任為學生的心靈撐起一把抵御外侵的大傘,既含蓄地批評了學生,又維護了他的自尊。
三、根據學生上進心理,表露心境亮相
學生每換一個新班主任,都想給新班主任一個好的印象。那些“差生”更有一種“從頭做起”的心理。班主任應借亮相之機,適應學生求上進心理,拋給學生攀緣向上的梯繩,鼓舞學生順梯繩而上,登上班主任指定的目標之峰。
一位班主任接了一個全校出名的“亂班”之后,第一次與學生見面的講話:“誰說我們是個亂班?誰說我們班什么都比他們班‘差?但我認為持這種說法太不了解我們班了,太低估我們的能力了。學校領導安排我帶這個班,就是要我帶大家爭先進,爭榮譽的!今年我們一定要把這全校出名的‘亂‘差鏟平。我相信,你們會成功的,我對你們非常有信心,因為,這信心是建立在你們的不懈努力的基礎上。大家有沒有信心?”學生的回答是響亮有力的,后來不到一年,果真這個班變成了先進班,爭得了一定榮譽。當然,這個“亂班”變為先進班的原因不完全是這次老師“亮相”講話之故,但不能不承認,這次講話起到了多種作用:一是表明了老師了解這個班、信任這個班,師生間的感情貼近了;二是表白了老師的奮斗目標和決心,與學生“從頭做起”的心理產生了共鳴;三是激發了學生的信心,產生了與老師同舟共濟、合力奮斗的效果。
四、根據學生的興趣,帶著幽默亮相
任何道理都是抽象的,甚至是乏味的。因此,班主任亮相時,不妨來一點幽默,讓學生笑過之后得到啟發。
一位班主任在新生面前作自我介紹時,他有意識地潦草把自己的名字寫在黑板上,這就引起了同學們嘰嘰喳喳地議論著。這時班主任說,我當年讀中學時,我們班也有一些同學字跡很潦草。那時我的一位語文老師是這樣評價的:“有些同學的字像長了翅膀,可以滿天飛;有些同學的字像沒有腳,站不住;有些同學的字像沒有骨頭,盡是肉擠在一起。”現在,我可不希望他的“徒子徒孫”們,“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當然,有志于成為書法家的除外。這種亮相,有利于敲醒字跡潦草的同學。
這些事例證明,班主任要想亮出一個漂亮“相”,就要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尋求正確的方式方法,做到儀表大方,舉止文雅,充滿友情,帶著幽默。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作者單位:興寧市華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