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娟
摘 要:挑戰性的數學學習主題,具有較高的思維難度,富有一定的學習深度,對于抽象思維能力薄弱的小學生來說,單憑大腦的思考或許是無法完成的,必須借助一定的工具和材料,依靠親手實踐操作,助推抽象思維,完成問題的解決。數學實驗,正是助力深度學習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數學實驗;深度學習;策略探究
“深度學習”一詞源于計算機領域,現今被沿用至教育領域,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圍繞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學習過程。挑戰性的數學學習主題,自然具有較高的思維難度,對于抽象思維能力薄弱的小學生來說,單靠大腦的思考或許是無法完成的,必須借助一定的工具和材料,依靠親手實踐操作,助推抽象思維,完成問題的解決。數學實驗,正是助力深度學習的有效手段。數學實驗是借助各種實驗工具器材,在典型的實驗環境中,數學思維活動的參與下的一種數學探索活動。一些教師認為數學實驗就是動手操作,其實不然,動手雖然是數學實驗的主要特征,但不是唯一特征,數學思維也是數學實驗的重要標志,數學實驗是手腦的結合,是為促進理性思維,驗證數學猜想,歸納數學規律,解決數學問題。數學實驗是深度學習的應然之路,數學實驗可以與深度學習完美融合。我結合《怎樣滾得遠》一課,談談在數學實驗教學中開展深度學習的策略。
一、精設實驗情境,觸發深度學習動機
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師的思想高度決定了學生學習的深度。深度學習的關鍵是教師,基于深度學習的數學實驗教學,需要教師的深度構思與精致引領。要引發學生深度學習,首先要觸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睿智的教師善于設境激情,用情育人。情感促進認知,情境激發情感,我在實驗教學中精巧設計實驗情境,用融入數學問題的情境去激發學生情感,點燃學生探究興趣,引發學生深入思考,驅動學生深度學習。
《怎樣滾得遠》是一節典型的數學實驗教學課,該課旨在讓學生通過實驗手段解決“斜坡與地面成多少角度時物體滾得遠”的問題。在該課教學導入時,我沒有利用教材中的“滾油桶”和“滾木頭”場景,而是設計了一個“比誰滾得遠”游戲活動情境:用提供的材料搭建一個斜坡,將圓柱形茶葉罐從斜坡上滾下,比比誰能滾得最遠?親歷式游戲情境,激發了學生興趣,引發了學生活動欲望,催生了學生對“怎樣滾得遠”問題的解決,為深度學習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二、精選實驗材料,構筑深度學習支架
蘭本達教授說過:“學生通過支配材料發現意義。”實驗材料如同行軍打仗的糧草和武器,是實驗教學必不可少的素材,實驗材料決定實驗探究的深度,深度實驗需要豐富有結構的材料,教師在實驗教學前應精選實驗材料,為學生構筑深度學習的支架。
我在教學《怎樣滾得遠》一課時,為了確保學生實驗活動的圓滿成功,為學生準備了足夠的能夠支持深度探究的材料,不僅富有趣味性,而且具有可操作性,不僅便于學生操作,而且保障學生思維的嚴密性,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一般教師為圖教學方便省事,會把實驗地點選在室內,讓學生在課桌或實驗桌上做實驗,用圓形膠帶從文具盒面往下滾,其實這樣有幾個弊端,會導致數據失真,影響實驗結果,如桌面長度較短膠帶會掉落地下,膠帶寬度較窄容易偏離直線,墊板不夠精細影響角度的測量。我從科學實驗室借來科學教學專用的斜面,不僅板面平滑,而且可以自由調節角度,便于學生變化斜坡角度,圓形茶葉罐減少了滾動路線的偏離程度,我還組織學生到學校籃球場去做實驗,空間開闊、地面平整的球場,拓寬了實驗探究之路,減少了干擾和影響,促進了學生的操作與思考,確保了實驗數據的真實有效。
三、精控實驗過程,護航深度學習揚帆
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當好調控者與促進者,精心調控實驗過程,助力學生去實驗,促使學生去發現,為深度實驗護航。有些教師在分組實驗時便撒手不管,美其名曰“讓學”,放手給學生操作,其實這樣的做法不妥,教師在學生實驗過程中盡量不干預,不對學生的操作指手畫腳,不告訴這告訴那,但不代表對學生不聞不問,而要有所作為,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實時監控學情,適當調控教學,發揮引領作用,引導學生有效實驗、深度探究。
在教學《怎樣滾得遠》一課中,當學生領取材料動手實驗后,我沒有當甩手掌柜,而是在各組之間巡回視察,為學生的實驗操作保駕護航,當學生情感危機時予以調節,當操作困難時予以指點,思考障礙時給予點撥,提高了各組實驗的質效。
四、精密實驗分析,拔節深度學習高度
從實驗現象和數據分析中發現規律、獲取新知識是實驗教學根本宗旨,這就離不開實驗分析,實驗分析主要是數學思維和科學思維的過程,是學生根據實驗所掌握的數據進行理性分析、判斷、推理的過程。
在《怎樣滾得遠》一課的實驗分析環節,我安排了兩個層面的討論交流,先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對三次記錄的實驗結果計算平均數,然后相互討論物體滾動距離有何規律,在小組分析后,我請各組代表匯報各自發現,并引導他們在交流中展開思維碰撞,第二層面的展示交流讓分析變得深入,學生不僅歸納總結出物體滾得遠的角度,而且生發出新的觀點。有的學生提出:“可以將茶葉罐換成玻璃球,這樣滾動路線會更直。”有的學生認為:“實驗次數還可以多一些,這樣得到的結果更科學準確。”實驗分析中蘊藏著深度學習的生長點,我們要精心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對實驗進行精密分析,以拔節深度學習高度。
讓我們精設實驗情境,精選實驗材料,精控實驗過程,精密實驗分析,引領學生在數學實驗中展開深度學習。
參考文獻:
[1]陳月娥.數學實驗,放飛小學生的數學想象[J]. 數學教學通訊. 2015 (16).
[2]解玲蘭.? 小學數學“深度實驗”教學探索[J]. 小學教學研究. 2018 (25).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震澤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