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韓


【摘 ?要】文章結合近些年文創產品的發展現狀及市場,探討了現有文創產品的設計方法,基于瑞金當地獨特的文化背景,分析了紅色文創產品的設計及創新思路。并圍繞草鞋展開,為今后的紅色文創產品的設計提供了一些參考。
【關鍵詞】瑞金;文創產品;設計;創新
1.文創產品的發展現狀及市場
文創產品是一種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下萌生出的以創造和創意為中樞的時興工業品,著重以一種大眾喜愛的主流文化或傳統悠久的文化要素依靠個體(Team)通過技術研發、創意設計和產業化的形式開拓、營銷知識產權的延伸出來的產品。
行業的主要特征:知識聚集性、深度融合性、附加增值性、與時俱進性。近年來我國積極出臺促進文創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出現了豐富多樣的文化創意產品和服務,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逐年快速的增長。據統計,2016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為30785元,占GDP4.14%。
我國的文化產業分出幾個層次,鑒于這些層次在產值、經濟總量、發展步調方向不一樣,把它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以旅游為龍頭的文化產業發展形式;第二層次:當前我國在各地占有核心地位的文化產業發展形式,就是國有的廣電集團、電影集團、廣播電視集團、新聞出版集團、演藝集團等;第三個層次:在一些東部地域,包含中西部的省區,已開始認識到文化產業發展的高端形態的一種形式是創意產業,其最重要的特點是高科技為支點,全球化為背景支持。
2.現有文創產品的設計方法
根據市場出現的文創產品可劃分為三種不同的設計方法,即實用性設計、情境性設計和創新性設計。
2.1實用性設計
在整個文創產業中,實用性設計占比較大,在整個產品的不斷創新的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可以通過仿生形態、革新特性、表層肌理、文物意境、顏色和質感等方式,將提取出的文化意義元素進一步具體變更,文具及美妝用品是設計師較為垂青的發展領域,充滿中國風的筆記本、書簽或者迷漫故宮風的口紅、面膜都在出現。故宮博物館設計的“天穹護佑——藻井傘”,別出心裁地將故宮殿堂頂上的雕花穹頂圖案復刻在雨傘的內面,讓人在撐傘之時,仿佛身處宮殿之中,設計之精妙,構思之獨到,令人拍案。
2.2情境性設計
情境性設計更加偏向對精神境界的追求,這類文創產品在美學或觀賞性的角度體會到產品的內涵及意境;在使用時,通過行動到心界再到精神境界逐步的向享用者滲出產品中所蘊含的文化意義。這類產品以茶類用具、燃香用具為代表。香具沒有龐雜的裝飾,從材質和顏色以及賦予的內涵相結合,意外設計的“隱山香器”(圖1),隱山香器山的造型提煉自《千里江山圖》,起伏的山巒被設計成了一個負圖形,巧妙地融入到了有序陣列的亞克力片當中,點燃的香煙透過山巒和亞克力的間隙,擴散在空氣中仿佛是來自山林之中的氣息,清新而自然。
2.3創新性設計
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的應用,文創產品與科技的結合也是風靡。文創產品app、網易文創、多樣綜藝等,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向大眾去呈現傳統文化,與時代為標志,向世界傳播中華之博大。
3.圍繞草鞋展開的紅色文創產品研究
設計方法及創新思路:
通過翻閱相關的文獻資料,進行歸納總結;尋找國內外成熟案例并結合瑞金的文化背景。通過現有文創產品的設計方法探索“紅色文化”與文創設計的結合點。
創新思路:構思“紅色文化”文創產品,首先要從消費角度考慮,文創作品的目的是引起消費者對紅色文化的共鳴,從而激發內心世界的情感促進心理活動來購買。其次是產品內容以瑞金紅色文化為依托,結合草鞋這一紅色元素,通過設計方法將文化與生活結合起來,從而進行創作實踐。
(1)傳統工藝的設計實踐。瑞金是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每位紅軍都會腳穿一雙家人打的草鞋。這代表著對長征之路的無畏、美好生活的神往、家人的寄予與懷念和艱苦奮斗的精神。
現階段部分傳統草鞋已逐漸沒落,不能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讓草鞋向新型草編的形式轉變,用不一樣的方式傳遞紅色文化的內涵。將草鞋與中國傳統布藝結合,呈現簡樸、自然,無形中傳承著紅色文化。
(2)意蘊符號的設計實踐。紅色文化為大眾傳遞的是烈士精神、艱苦奮斗、勤儉節約。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瑞金召開,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瑞金成為“赤色首都”。蘇維埃會址門口掛著五角紅星用來作為情感的表達,紅星是革命勝利的代表,草鞋是革命進程的基石。將紅星元素提取,黑色的封面代表著中國努力奮進的英勇力量,五角紅星代表著中國的歷史光輝。
(3)創新符號的設計實踐。將草鞋作時尚元素,與圍巾結合形成強烈的觸感,圍巾的順滑結合草編的水波紋,感受著絲滑與摩擦的力量;作為紀念符號,與“辟邪”結合。既然要辟邪,就要無邪。將草鞋與無邪(舞鞋)相結合,用草編織成舞鞋的樣式加上透亮光滑的有機玻璃點燃視覺上的強烈反差,同時采用羽毛作為點綴,更增加了整體的美觀。(圖2)
4.結語
文章簡要闡述文創產品的發展及設計方法。結合草鞋的歷史背景探討了紅色文創產品的創作實踐。在傳統手工藝與手工藝革新的過程中,要追求傳統工藝文化的情感和“工匠精神”的傳遞,并結合時代符號推陳出新,迸發出紅色文化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王麗琦.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與高校文化創意人才培養[J].藝術教育,2010(12):151-152.
[2]喻俊華.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文化符號詮釋[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2,(18):18.
[3]胡燕.淺析文創產品設計方法及創新[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7,2(08):92-93.
[4]章祺. “紅色文化”文創產品的研究與應用[D].北京印刷學院,2017.
[5]劉天偉. 從鄉土到時尚[D].安徽大學,2018.
作者簡介:袁韓(1997.12-),女,漢族,河南周口人,本科,研究方向為產品造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