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松
【摘 ?要】本篇文章主要針對電能表計量自動化集抄系統解決和分析低壓臺區線損異常存在的問題,對目前低壓臺區線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概述,綜合目前電能表集抄系統的優越性對解決臺區線損管理存在的問題有何辦法進行淺析,最后,文章針對目前抄核收的現狀提出了一些線損管理的提升思路,希望通過智能電能表集抄系統的不斷改進完善為紐帶,推動“抄核收+大數據+客戶服務”管理的大數據時代。
【關鍵詞】計量自動化系統;4M1E;線損;改進;大數據
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全社會對電力的需求量以及每年在電力企業新增的用戶量也大幅度增長,無形中增加了抄核收工作的難度,但智能電能表集抄自動化系統的開發運用之后,已經杜絕人工抄表環節出現的抄表失誤,在節省大量人力資源的同時,也從源頭上降低了抄表失誤造成的線損問題出現的幾率,降低線損異常問題分析的難度也將隨著自動化抄表的推廣逐步得到降低,抄核收工作的重復性、線損分析的復雜性等傳統觀念也將隨之改變,本文中以云南電網公司的計量自動化系統與南方電網公司營銷管理系統實現自動化抄表的案例作為說明和剖析。
1.低壓智能電能表集抄自動化系統的優越性
智能電能表集抄系統是一套綜合性的智能抄表管理運用系統,通過集中采集器主機及智能電能表終端采集通信搭配方式,計量自動化系統對數千萬的電能表終端數據進行遠程采集,通過與營銷系統模塊進行對接,實現遠程自動抄表核算功能,采用較為先進的電力載波通信的方式進行信號傳輸,解決了電能表安裝范圍大、通信線布置困難、干擾小、維護工作量大等問題。
(1)智能電能表。區別與傳統的機械式、電子式、半載波式、全載波式電能表相比,智能電能表在《交流電測量設備》、《多功能電能表通信規約》、《電能計量裝置技術管理規程》等幾個規程中得到逐步規范,不同規約版本、通信方式的電能表同樣具備流通性,智能電能表在本身損耗、多項電能量數據采集、通信方式多樣化、遠程費控等多個方面存在優越性。(2)抄核收工作的發展歷程。目前計量自動化系統能夠遠程對數千萬的電能數據進行同時采集和傳輸,不需要外在人工干預,這種科技發展誕生的先進抄表手段,是經歷20世紀70年代以前傳統的人工抄表時代,解決了機械式電能表的損耗大、易竊電、不易管理等諸多缺點改進發展到電子式電能表后,技術得到迅速的發展和革新,電子式電能表的功能也逐步得到完善,在由脈沖式半電子式電能表發展到今天的全電子式智能電表,造價低、計量誤差小、分時計量、費控等功能得到全面體現,并且隨著科技的發展,抄表方式由人工抄表方式到“計量系統采集數據+人工錄入表碼”抄表方式,最后躍遷為“計量系統遠程采集數據+營銷系統自動獲取計量系統抄表數據”的全智能抄表方式。
2.低壓臺區線損異常問題典型分析
(1)想要達到降低線損異常的目的,首先對線損的概念及其產生的原因進行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源處分析原因解決問題。下面將采用4M1E法簡述線損產生的根源。(2)4M1E法是現場管理分析法Man(人)、Manchine(物)、Material(料)、Method(方法)、Environments(環境)等五個方面對線損異常風險源頭進行分析。
①人---包括抄表人員、核算人員;抄表人員在人工抄表過程中存在的估抄、漏抄、錯抄及人工抄表的時間一致率較低造成的電能量異常,核算人員在電能量退補、沖正過程中的核算質量。②機---在線損管理中的設備,也就是大量的變電設備、計量設備、線路設備,隨著逐步淘汰SJ、S等多種高耗能變壓器,并在電網改造過程中更換絕緣導線及使用全電子式電能表后,由于設備因素對臺區線損的影響已經逐步通過技術手段得到解決。③料---“料”在電力系統中線損異常分析中可以理解為管理機制,由于管理方面采取粗放型的管理方式,進而經常性出現線損的問題,線損管理機制的建立是分析和解決線損異常的保障。④法---工作方法的正確與否直接決定線損分析及提升效果的明顯性,《供電營業規則》竊電查處的措施執行、電能計量裝置及設備的基礎資料完善。⑤環---線損異常分析中,設備所處的運行環境及工況,主要是臺區供電半徑、線徑的選擇、三相負荷的分配情況、無功補償、負載率、運行環境天氣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3.計量自動化抄表系統在線損異常管理的運用
隨著計量自動化系統功能的逐步完善和開發,熟練的運用計量自動化系統是線損管理人員需要掌握的一項新的技能,發揮計量自動化系統的優越性能來提高線損分析的效率和準確判斷線損異常的原因,逐步成為線損分析的方法和技巧。下面將按4M1E方法論述計量自動化系統的運用對線損異常分析及處理的改變。
(1)自動化抄表降低人為方面造成的線損異常風險。線損與抄核收工作存在極大的聯系,線損計算的依據主要輸入為抄核收的結果。采用遠程系統自動集中抄表,消除手工抄表過程中存在的估抄、漏抄、錯抄等錯誤電能數據,在核算環節基于上億用戶的客戶資料及電能表數據做為大數據分析的依據,完善系統自動核算規則,減少人為干預因素,加上全電子式電能表及先進二維碼鉛封的運用,堵上用戶竊電的最后一扇窗,在降低用電檢查難度得同時,電能量數據的采集準確率能夠實現100%的正確率,基本消除人為因素造成的線損異常。
(2)計量自動化系統的運用逐步改變設備運維管理策略。通過對臺區總表采集、用戶戶表等多級電能表表計的電能量數據準確的進行采集和分析,計量自動化系統準確的分析臺區配變負載率、電壓、電流、正反向有功無功的監控及數據采集,判斷出臺區三相負荷的負載情況、無功消耗情況,為設備運維部門提供變壓器更換及運維的基礎依據,減少大量的現場工作,設備運維的策略根本性發生變化,解決由于設備損耗帶來的線損異常。
(3)計量自動化系統的運用提升了線損計算的效率。在計量自動化系統運行的今天,自動抄表對所有的電量數據進行分析和匯總,智能化的顯示出每條線路、每個臺區下存在的線損數值情況,通過系統閾值的設定和線損異常提示,自動進行線損“四分”計算,消除線損管理人員手工計算線損的現象,并自動生成線損分析報告,讓線損分析一目了然。
4.計量自動化系統推動大數據分析管理模式
從企業內部來看,計量自動化系統在通過低壓配電網中的主干及分支線出安裝計量裝置,在線損“四分”的基礎上詳細分解低壓0.4kV及0.22kV的線損,逐步為低壓配網提供運維數據輸出,并且通過電能表電壓電流的采集監控,對客戶服務報修及配電網停電時間進行分析,減少和降低停電時間和故障處理時間,提升供電可靠性。
當今,大數據時代的運用已經深入到各行各業,運用好計量自動化系統,通過客戶檔案庫同步建立起大數據分析平臺,以云南幾千萬戶的電能表數據進行采集分析為依據,結合氣象數據、用電合同信息、電網數據、經濟發展數據、居民生活水平,構成了電力服務的大數據,在大數據處理及分析后,為客戶服務、設備運維、電網運行、工程建設等多個部門提供數據輸出,逐步實現“抄核收+大數據+客戶服務”的集約管理模式。
5.結束語
本文將大數據理論概念引入計量自動化系統的發展和前景中去,基于提升線損管理的角度出發,計量自動化系統的功能完善將推動線損管理精益化,也將在大數據分析處理之后為電力企業的發展獻計獻策。
參考文獻
[1]《中國電業(技術版)》2015年07期。
[2]張友英.關于降低線損異常的抄核收的管理探討[J].電力科技,2010(1):32-51。
[3]葉曉峰.談談降低線損異常的技術基礎和管理措施[J].廣東科技,2011。
[4]王軍.抄核收降低線損異常分析及措施[J].科技信息,2013,20:372。
[5]王海燕 ,李曉輝 ,湯佩林.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建設與應用[J].電力信息化,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