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曉明


[摘要]目的 探討內鏡下鼓室成形術治療慢性中耳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74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n=37)與觀察組(n=37)。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手術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內鏡下鼓室成形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干耳率、治愈率、疾病復發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觀察兩組患者的骨導聽閾和氣導聽閾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干耳率、治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骨導聽閾、氣導聽閾以及疾病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內鏡下鼓室成形術治療慢性中耳炎患者的臨床效果顯著,不僅具有較高的臨床治愈率,而且可以預防疾病反復發作,有進一步推廣實施的價值。
[關鍵詞]內鏡下鼓室成形術;慢性中耳炎;臨床療效;聽閾
[中圖分類號] R764.2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20)6(a)-014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ndoscopic tympanoplasty on chronic otitis media. Methods A total of 74 patients with chronic otitis medi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8 to April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37) and observation group (n=37) by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routine operation, while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endoscopic tympanoplasty. The dry ear rate, cure rate, disease recurrenc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bone conduction hearing threshold and air conduction hearing threshold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dry ear rate and cure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The bone conduction hearing threshold, air conduction hearing threshold and diseas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total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P>0.05). Conclusion Endoscopic tympanoplasty is a clinically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chronic otitis media. It not only has a high clinical cure rate, but also can prevent recurrence of the disease and has the value of further promotion and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Endoscopic tympanoplasty; Chronic otitis media; Clinical efficacy; Hearing threshold
中耳炎是可以對乳突氣房、鼓竇、鼓室以及咽鼓管結構產生損傷的炎性病變之一,慢性中耳炎為目前臨床中發病率較高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耳內長期持續性流膿或者間斷性流膿并伴有鼓膜穿孔等均為該病的主要臨床表現[1]。慢性中耳炎患者還存在有耳部周圍皮膚麻木、耳痛、聽力下降、耳鳴等癥狀,部分患者伴有焦躁不安的表現,可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手術為目前臨床治療慢性中耳炎的重要措施,傳統手術治療雖然可以改善患者的疾病癥狀,但是病灶清除效果極易受手術視野的影響,使得手術以后患者的病情反復發作[2]。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74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內鏡下鼓室成形術治療慢性中耳炎的臨床效果,旨在為今后臨床疾病治療方式的選擇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74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7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11例;年齡26~58歲,平均(48.81±5.42)歲;病程6個月~10年,平均(7.36±1.22)年;疾病類型:鼓膜穿孔12例,膽脂瘤型中耳炎15例,肉芽骨瘍型中耳炎10例。觀察組中,男28例,女9例;年齡24~56歲,平均(48.69±5.38)歲;病程8個月~9年,平均(7.51±1.19)年;疾病類型:鼓膜穿孔15例,膽脂瘤型中耳炎13例,肉芽骨瘍型中耳炎9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與慢性中耳炎相關診斷標準相符的患者[3];②年齡在60歲以下的成年患者;③經過耳內鏡檢查、CT檢查確診的患者;④對本研究知情,自愿簽署同意書的患者;⑤與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要求相符,并且經過批準的患者。排除標準:①確診為結核性中耳炎或者中耳癌的患者;②合并肝、腎、肺功能異常的患者;③處于哺乳期或者妊娠期的女性患者;④急性炎癥患者;⑤存在面癱或者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的患者。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均接受常規手術的治療。取手術切口于耳后,隨后取上、中、下三壁皮膚外耳道內切口、外切口,內切口與鼓環外側保持0.1 cm的距離,外切口與外耳道骨性段入口水平相當。將乳突骨骼化工作完善以后,充分暴露鼓環,對乳突、鼓竇、鼓室情況以及患者聽骨鏈情況進行檢查。術中觀察患者的咽鼓管是否暢通,若存在咽鼓管不暢,可置入塔呋隆空心管(直徑1 mm)以獲得擴張效果,于手術結束后3~4周經鼻腔或者口咽取出。將鐙骨充分暴露,實施鐙骨表面鱗狀上皮剝除操作,依據鼓膜情況取顳肌筋膜實施鼓膜修補治療。取自體殘余聽骨或者皮質骨實施單關節加高操作。取一橫切口于外耳道口后上緣部位,將一半月形耳甲腔軟骨剪去,向內翻轉切口旁的皮膚,使用腸線固定于乳突顳線的胸鎖乳突肌腱以及筋膜上,使用浸有抗生素藥液的紗條實施壓迫固定操作,檢查手術情況,確定修補完好后逐層縫合切口。
觀察組患者均接受內鏡下鼓室成形術的治療。取弧形切口于患者耳后,經切口向上實施分離操作后取顳筋膜備用。取外耳道內切口與外切口于上、后、下壁皮膚部位,將手術視野充分暴露,在外耳道后上三角位置以電鉆將鼓竇開放,同時磨除周圍的骨質,實現乳突輪廓化。借助顯微鏡將病變組織徹底清除,隨后取肌肉筋膜瓣,將乳突骨皮質充分暴露,實施電凝止血操作,使用電鉆將鼓竇、乳突、乳突尖以及上鼓室逐漸磨開,以獲得乳突輪廓化的目的,取健康骨粉備用;對術區病變組織實施清理操作,將耳道后壁的皮瓣翻起,取15 mm輔助切口于皮瓣之上12點方向和6點方向,于皮瓣上12點方向的位置向內切開至鼓環,將鼓室充分暴露。對乳突腔鼓室中的病變組織實施清理操作,酌情將鼓室下壁磨低;依據病變位置使用刮匙或者吸引器等實施清理操作,隨后對術腔進行沖洗與浸泡治療,依據聽骨鏈與鼓膜情況實施鼓室成形治療。若患者為單純性中耳炎,實施耳道皮瓣筋膜移植治療,借助耳內鏡實施鼓膜修補治療;若患者為骨瘍型中耳炎或者膽脂瘤型中耳炎,可借助耳內鏡對術腔與中耳中殘留的膽脂瘤皮質進行徹底清理,重建聽骨鏈,與此同時取提前備置好的顳筋膜實施鼓膜修補治療;使用備用的骨粉以及肌肉筋膜瓣對小乳突腔實施充填治療,用紗布覆蓋好創面,以碘仿紗條實施術腔填塞治療,間斷縫閉手術切口并且實施加壓包扎。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并統計兩組患者的干耳率、治愈率、疾病復發率和術后并發癥(面癱、耳鳴以及眩暈等)發生情況。疾病治愈即為患者的疾病癥狀在手術治療后基本消失,聽力明顯改善。干耳即為患者接受治療后,中耳腔中未見任何分泌物滲出,且耳悶、耳堵等癥狀消失[4]。
記錄并分析兩組患者的骨導聽閾、氣導聽閾。以純音測聽氣導聽閾和骨導聽閾相關數據。聽力提高即為術后聽敏度較術前提升10 db,聽力未改善即為聽敏度在術后提升10 db以下或者進一步下降[5]。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干耳率、治愈率以及疾病復發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干耳率和治愈率均高于對照組,疾病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骨導聽閾和氣導聽閾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骨導聽閾與氣導聽閾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的比較
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慢性中耳炎在耳科臨床中屬于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耳痛、耳內流膿、聽力減退等均為該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6]。盡早清除病灶、盡可能改善中耳與外耳道生理結構對提升慢性中耳炎患者的聽力以及預防疾病反復發作具有重要意義[7]。
抗生素治療慢性中耳炎的周期較長,且患者極易出現耐藥性,導致病情反復發作,影響患者的聽力水平以及生活質量[8]。傳統手術治療可對患者的機體產生較大的損傷,且手術視野狹窄,術者僅憑借自身經驗開展治療,無法從多個角度清除病灶。因此,患者在接受傳統手術治療后會出現面癱、耳鳴以及眩暈等并發癥[9],且病情易反復發作,對預后存在嚴重影響[10]。
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與普及,內鏡下鼓室成形術逐漸廣泛應用于臨床術式中,亦為臨床中治療慢性中耳炎患者的首選方案[11]。該術式是手術醫生借助內鏡,對患者的耳道情況展開多角度地觀察,有利于明確患者的疾病情況,還可以對常規手術過程中無法觀察到的病區進行仔細檢查并實施有效的治療[12],從而徹底清除中耳中的病灶,對中耳功能有重塑作用,可以獲得理想的臨床療效[13]。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干耳率、治愈率均高于對照組,疾病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骨導聽閾與氣導聽閾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內鏡下鼓室成形術治療慢性中耳炎的臨床療效可觀,且有利于控制疾病的復發率。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該術式具備術野清晰、探查部位廣等優勢,可以有效避免傳統手術治療術野中被遮擋所導致的操作風險[14],在提升手術安全性的同時,保證病灶徹底清除,進一步提高手術效果以及降低疾病復發率有重要意義[15]。
綜上所述,內鏡下鼓室成形術應用于慢性中耳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不僅具有較高的臨床治愈率,而且可以預防疾病反復發作,值得臨床廣泛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李慧林,張志飛,謝馬先,等.單純鼓室成形術與伴乳突切除的鼓室成形術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療效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7,31(14):68-71.
[2]汪祖益,劉及江.耳內鏡與耳顯微鏡下鼓膜成形術對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聽力改善率及臨床療效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9,18(5):90-93.
[3]蔡繼紅,尚規化,劉教練,等.不同術式治療慢性中耳炎的聽力重建效果評價對比[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8, 36(12):101-103.
[4]鄭富春.不同術式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療效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18,35(2):327-330.
[5]許雨洲,尹治軍,劉芳,等.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兩種治療方案比較[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8,25(1):52-54.
[6]曹正勇,陳紅,梅曉麗.耳內鏡下鼓膜修補術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效果觀察[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7,34(10):1529-1531.
[7]陳曉紅,林發明,李海同,等.耳內鏡下鼓室成形術臨床效果觀察[J].浙江醫學,2019,41(5):46-49,108.
[8]吉爽,李紅光,曾曉莉.乳突根治術聯合鼓室成形術治療膽脂瘤中耳炎的效果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 28(S2):437-438.
[9]楊寅奇,文靜,連享重,等.去氨加壓素對耳內鏡鼓室成形術患者術野出血和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熱帶醫學雜志,2019,19(3):292-296.
[10]鄧志華,王建洪,鄒爽.耳內鏡下經外耳道治療上鼓室膽脂瘤療效觀察[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18,16(4):262-265.
[11]張瑾,汪照炎,楊瓊,等.耳內鏡下鼓膜成形術臨床療效分析的多中心回顧性研究[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9,54(4):245-250.
[12]鄭永波,侯昭暉,汪照炎,等.45例鼓膜完整的傳導性聾患者耳內鏡下聽骨鏈重建手術多中心回顧分析[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9,54(4):257-261.
[13]阮奕勁,石雄州,薛遠瓊,等.自體皮質骨外耳道上鼓室重建及骨粉乳突填塞在鼓室成形術中的應用[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7,24(2):84-86.
[14]吳南,汪照炎,虞幼軍,等.242例耳內鏡下中耳膽脂瘤處理及術后效果分析[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9, 54(4):251-256.
[15]陳穗俊,王武慶,王武慶,等.內鏡下人工鐙骨手術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研究[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9,54(4):262.
(收稿日期:2019-11-06? 本文編輯:孟慶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