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有著不同的象征含義,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色彩。這些象征含義是人們賦予色彩的情感因素,它們因人的出生地域、生活時代、民族性質、社會階級、個人信仰、綜合能力之間的差異性而有所側重或區別。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早期人類對于色彩的產生原理和變幻法則始終不能理解,而把它們作為神靈的能力,以一種宗教的觀點去認知。但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1676年,英國科學家牛頓首次利用三棱鏡這一工具將太陽光分解成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色光,為人類打開了色彩世界的大門。從此以后,色彩學作為科學的分支,逐漸從宗教中剝離出來,以牛頓彩色光譜為基礎日益發展壯大,隨后的混合色理論、圓錐色立體概念等這些關于色彩的理論研究都為后來的印象派色彩寫生、裝飾設計提供了有利的理論依據。
一、色彩的物理學
人們能看到五光十色的景物,這多虧“光”的功勞。其實,在宇宙中,據不完全統計,色彩就存有1900萬種,人們肉眼能看到的色彩僅占不到三分之一,約有680種。人們肉眼所看到的顏色是由光反射出來的,先由光照射到物體上,物體顏色通過光的反射呈現在人們的眼中。經研究,不同顏色的光具有不同的光譜和頻率,但由于光速的固定,人們肉眼看的光也被稱為可見光,光經過折射顯示出的顏色其實是由光的頻率所決定的。其實,光也分為自然光和人造光(燈泡、電子光)這兩種。假設閉上眼睛,或者身處一個密不透風的房間里,人們看到的景物一定是漆黑一片的,也就是說沒了光,人們的世界就失去了色彩,這多彩的世界變得黯淡無光,毫無生機。
(一)混合原理
1.加色混合
加色混合是指通過三原色之間的混合,使不同光波之間的反射、折射發生混合,形成新的顏色關系。如果把三原色(紅、黃、藍)按照不同的比例進行混合或者不同比例的疊加,可以混合出不同關系的顏色。若把光統統按比例混合,就會產生白光。根據光的混合原理,紅色+綠色可以產生黃色的光,紅色+藍色可以產生品紅色的光,藍色+綠色可以產生青色的光。
2.減色混合
減色混合是指通過光的混合使得光的飽和度、明度大大降低,改變光的色調、明度和純度。在減色混合中,混合的色光形式多,被吸收掉的光會顯著增加。在混色過程中,被吸收的光越多,明度就會越低,甚至趨近于黑色。例如,常見的品紅色就是以紅色顏料為基礎,混入它的對比色綠色,降低紅色明度,吸收自然光中的紅藍色光而制作的。經過研究,在色彩的混合原理中,綠色和品紅色是互補色,黃色和藍色是互補色。
(二)無色彩與彩色
色彩分為無色彩和色彩兩種關系。其中,無色彩主要有白色、黑色和只有明度沒有色彩傾向的灰色。若從白色到黑色,做一個漸變的排序,人們可以在白色到黑色排列中添加明度由高到低的灰色漸變排序,用灰色作為白色到黑色的過渡階段。在理想的狀態下,明度最高的是白色,它對光的反射率等于一百,那純黑色的折射率就是零。但這只是理想的狀態下,真實世界中往往不可能存在反射率一百的白色或者反射率零的黑色,相反,生活中的顏色大都是不同程度的灰色,例如,白色有奶白色、灰白色,黑色有黑絨色、鐵黑色。無色彩中的黑白兩色代表著光的折射光波,不同程度的灰色其實就是人們常說的明度,明度數值能反映色彩的深淺、明暗變化等。明度最高的是白色,從人們的視覺感受來看,黑白兩色的無色彩中,顏色越趨向于白色的就是明度比較高的,趨向于黑色的,明度就會隨之下降。
彩色部分,彩色是有色彩傾向的色相,有的是由偏向于藍色光、黃色光等其他色光組成的,在這些有色彩關系的顏色中,它們通常會有色相、純度和明度的關系。在色彩的分析過程中,色彩關系中的明度、色相、純度的變化會產生不同的色彩關系,所以色相、純度、明度是色彩的三要素,起著關鍵性作用。
二、色彩的基礎知識
(一)色彩的三要素
一是色相,即色彩傾向的關系,如粉紅色、淺黃色、草綠色等。二是純度,即色彩的飽和度比例關系,例如,三原色是純度最高的顏色,但若在三原色中混入其他色彩,就會使顏色的純凈度降低。三是明度,即色彩的明暗關系,在顏色中填入黑色或白色顏料,會使得顏色明度減少或增加,顏色變淺或變暗。
(二)色彩設計的表現法
色彩設計的表現過程中,要先把標準色標出來,避免色彩設計過程中產生混淆。例如,橘色與白色混合,混合的程度有差異,疊加的顏色關系中,明度、純度也會有所不同,這樣也會調和出不同橘色系的顏色,如粉橘色、青橘色。
三、色彩的應用
色彩應用實際就是將不同色彩進行排列混合,其間需要調整色彩的對比色關系和調和色關系。在色彩關系中,顏色之間的對比關系會產生較強的視覺沖刺力,而同類色的相互混合會使畫面過于和諧,甚至略顯平淡。因此,對比色與同類色之間相互調和與搭配可以設計出很有生命力的畫面。
其實,顏色本身毫無情感,也無意義。但是,在不同色彩關系的搭配中,不同色彩關系的混合會產生不同的氣氛,甚至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將紅色與藍色搭配,就能產生具有年輕感的時尚氛圍;若把紅色與金色搭配,就能營造出熱鬧的節日氣氛。在設計過程中,人們可以根據設計的目的去定制色彩的搭配,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配色方案。
(一)色彩的對比
色彩的對比與調和是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二者共同構成色彩的組合。色彩組合需要二者相互協調,任何一個方面過于突出都會導致畫面失衡:絕對的調和會使得畫面失去靈動,絕對的對比會刺激人的感官,只有二者協調適應,才能有機結合,達到美的境界。
(二)色彩的調和
當人們觀察到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彩時,某一色彩必然受到周圍其他色彩的影響。不同色彩有序、協調地糅合在一起,可能會給人一種愉悅、滿足的心理感受。這種色彩間的積極作用就叫作色彩調和,其分為對比調和與類比調和。
一般而言,溫和的色彩、色度相同的色彩、序列相近的色彩容易調和;對比表現強烈時色彩集中,對比表現溫和時色彩分散;集中配色適用于不同面積,分散配色適用于相近面積。
(三)美化顯示畫面
前景和背景共同構成了多媒體系統的顯示畫面,前景分為標題、文字、圖形和圖片;背景圖案通常由單一色、中和色或相容的圖片構成。如何將前景和背景顏色協調搭配,就成為決定畫面質量的關鍵因素。
文字要保持高亮度,背景要保持低亮度。文字采用明度高的顏色,如純白色、明黃色等;背景采用低明度的顏色,以冷色調為主,如黑色、深藍色、暗紫色、暗綠色等。對于背景應用的圖片,應當經過再加工,使得圖片符合主題。配色和背景圖片要相得益彰,即使長時間暴露觀看,肉眼也不易疲勞,這種方法適用于國際會議、教育教學、科學技術講座等嚴肅場合。
1.娛樂場合
娛樂場合包括體育賽事、廣告宣傳以及娛樂節目等。前景變幻多姿,例如,文字的字體、字號、顏色以及段落布局等均可變換組合,突出娛樂夸張氛圍,圖片內容要能夠襯托主題,背景要與前景相適應,某些場合可構成反差突出效果。
2.喜慶場合
喜慶場合包括婚禮、節日慶典、開幕式、演唱會宣傳等。色彩的選擇要以明亮、歡快為主。我國民間習俗中以紅色代表喜慶、歡樂,所以喜慶的顏色要以明度高、色相強、純度凈的原色相組合,以營造熱烈的氛圍。
3.靜謐的場合
靜謐的場合包括紀實、新聞發布會等場景。應運用低亮度的純色烘托氣氛,一般采用低明度的藍色、白色等作為背景色,前景采用方正、標準的仿宋或楷體。
(鄭州輕工業大學易斯頓美術學院)
作者簡介:程瓊博(1989-),女,河南平頂山人,碩士,教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